4.2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40 张ppt+1 个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40 张ppt+1 个视频 )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课堂抽背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P49

①立法机关:
②行政机关:
③司法机关:
④公民:
⑤国家: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立法机关: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行政机关: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司法机关: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公民: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⑤国家: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学习目标:
一、法治政府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政府的哪些作用?\(人民和政府的关系)
2.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3.什么是法治政府?
4.什么是依法行政?(①地位②要求③核心)
5.我国如何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①②③
(2)公民:
二、厉行法治
6.厉行法治的要求:①全体社会成员:②公民:③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④国家:⑤社会各界
7.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4.2凝聚法治共识
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国家行政机关,
是人民的政府。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探究:政府的作用/
(1)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分别找政府的哪个部门?
遇到的情况
应该找的政府部门
交警部门、市政部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
教育局、政府
林业局
民政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职能?
社会生活需要
政府管理
享受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安全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①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政府的哪些作用?\(人民和政府的关系)P51
新闻析理
2
018年
6月1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济宁市任城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批复》。全区160余项行政项目将集中办理,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让市民少跑一次腿。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有些证照证件和批复结果等当场无法获取,不用再跑一趟,只需选择“免费邮寄”服务,就能免费送到家。
思考:让群众少跑一次腿,你能看出政府的宗旨和工作要求是什么吗?
2.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P51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1)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思考:1、是什么让这些政府官员如此大胆?
2、这两个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
内涵
目的
基本
要求
回顾知识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什么是法治政府?(运作原则)P51
相关链接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①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②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利。
③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什么是依法行政?P52
法治政府
提示: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核心是依宪执政。
思考
此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何启示?
新闻视频:路人“训斥”交警提出一连串“灵魂质问”,
“执法者更应该守法!”
“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
政府依法行政
推进政务公开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政府:

根据本地实际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主动监督
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能做些什么?
建设法治政府,我们在行动
(2)公民:
▲5、我国如何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P52-53
(1)政府: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P52
②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P52

意义: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P53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P52
▲5、我国如何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P52-53
相关链接
厉行法治
……
公民
尊法学法
立法机关
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企业
依法经营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每个公民都要把法治作为基本生活方式,将守法义务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公民
建设法治中国,青年怎么做?
①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②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
④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要求:交通警察在道路在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
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
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国家
2020年4月是新疆第十七个宪法法律宣传月,从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全区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和“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防控疫情专项法治宣传行动。
活动期间,新疆深入宣传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针对性强、内容接地气、形式灵活便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着力推进法治宣传进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在全社会营造依法防控疫情良好法治氛围。
新疆开展的法治宣传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社会各界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社会各界
▲7、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P55)
道德
法律
教化作用
规范作用
共同作用于
国家和社会管理
德润民心
法安天下
相辅相成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7、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P55)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B.
政府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
C.
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D.
公民权利必须无条件服从公共权力
D
2、近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问责制度等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  )
A.
能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B.
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D.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
C
3.某法院举办社区活动,重点宣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建设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这(

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要求公民学会在恶劣条件下生活
要求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有利于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