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 尊重他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做法。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思考:材料中你赞同鲁迅先生还是他的妻子的做法?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述: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美德。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重他人》。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展示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思考:(1)两组漫画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2)两组漫画中的人物行为给你何种感受?提示:(1)第一组漫画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第二组漫画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2)尊重他人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称赞;不尊重他人则是粗俗鄙下、缺乏修养的表现,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总结: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阅读教材P33“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营业员和其他购物者对你的尊重,就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帮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尊敬、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虽然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但尊重更可以唤起被尊重者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3.展示材料:一个小女孩上公交车后一直埋头做物理作业,看见一老人上车,小女孩主动让座却被婉拒。老人给出的理由让人感动:“孩子在写作业,更要紧,我们无所谓。”思考:你如何看待小女孩与老人的举动?提示:小女孩和老人的行为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让人温暖。教师总结: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探究二 尊重从我做起1.阅读教材P34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提示:情境一: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参观美术馆。理由: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情境二: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的事。理由: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个人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要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同时这也是尊重同学的表现。情境三:我会认真听舅舅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理由: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阅读教材P35“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赞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不能轻视、歧视他们。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这四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阅读教材P36“阅读感悟”。思考:杜甫为什么会允许老妇人打枣?提示:老妇人无儿无女,生活得很艰难,不得已才到草堂前打枣。杜甫允许老妇人打枣是尊重老妇人,懂得换位思考的表现。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展示材料:有一只羊和一只骆驼是好朋友,他们一个高,一个矮。有一天它们一起去公园里玩,说着说着就谈起是个子高好还是个子矮好的问题。骆驼说;“当然是高好,你看,再高的树叶我也能够得着。”说完,它一抬头就吃了一口树叶,羊伸长脖子却怎么也够不到一片树叶。羊不服气,走到公园的一个栅栏门口,羊一拱身子就进去了,一边吃里面的青草一边说:“还是矮好吧,你看,这里的草多嫩啊。”骆驼趴下身子,使劲往里钻,也没能够吃到里面的青草。它们互相不服气,后来一起找到了老牛评理。思考:(1)你认为老牛会怎么说?(2)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提示:(1)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做好事情。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尊重承接第三课的内容,是对第三课内容的具体分析,是社会规则中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事例比较接近学生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多采用辨析法、判断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这些知识不仅关系个人还关系集体、社会、国家,不仅关系到现在还关系到未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