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

资源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测量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km=103
m;1
dm=10-1
m;1
m=102
cm=103
mm=106
μm=109
nm。
1光年=9.461×1015m
2.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
μs。
探究点二 测量活动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学生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补充:什么是分度值、量程,估读的方法)。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减小误差,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2.用表测量时间
提问:通常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时间?
学生回答:钟表、停表。学生看图2-13,了解时钟的演变过程。
探究点三 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叫做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测量时(如估读时)有的误差偏大,有的误差偏小。
引导学生总结: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另外还有天气、实验的设计都有可能影响误差的大小。所以误差总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四、总结梳理 达成目标
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思路打开,如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小明多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下:则错误的是(
D
)
A.1.21
cm    B.1.22
cm    C.1.20
cm    D.1.11
cm
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时间基本单位:秒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长度的测量与估测
(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