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善用法律课题善用法律单元二单元学科政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重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答案提示:(1)搜身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商场保安无搜身的权利,如果商场怀疑顾客,可以报警,由民警依法搜查,而不能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2)“我”会选择当场报警或者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经营者对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教师: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们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用法律。通过具体情境的分析流畅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第一目: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探究一: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镜头二:某村农民因村干部想毁约,于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此类情形,你会怎么应对?点拨:遇到镜头一的情形,我会劝说弟弟报告学校老师,通过学校处理或者通过报警的方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遇到镜头二的情形,我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微拓展:法律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律师事务所: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公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等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2、探究二:P59中学生小峰自创歌词获奖,奖项却被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给了其他人。小峰以侵犯自己的著作权,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点拨:小峰是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探究三:P60案例一:甲起诉乙,要求乙偿付欠甲的借款;乙辩称借甲一万元不假,但已归还,由于借款时没有给甲写借条,因此还款时也未向甲要收据。但甲否认乙还了此借款。双方均未提交证据。点拨:民事诉讼案例二:2014年5月5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孙某未经政府批准,擅自占用集体土地建房,遂于2014年5月9日正式对此案立案受理,决定没收孙某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7930.34平方米,并处罚款人民币12万元。孙某某不服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作出的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点拨:行政诉讼案例三:甲某,16岁。乙某,17岁。一日,甲与乙因故发生口角,经当时在场的丙劝说无效,继而打斗。甲用石块砸乙头部,致使乙当场倒地昏迷,后被送往医院。法医丁对乙的伤情作了鉴定,鉴定结论为重伤致残。乙某的母亲向法院提起诉讼。点拨:刑事诉讼知识归纳:1、诉讼的含义、地位、重要性2、我们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1.活动一:见义勇为是责任(展示材料)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伏,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称号了。思考与讨论: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答案提示:学生正面回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分组讨论回答)2.教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3.活动二:智勇双全斗歹徒(展示材料)(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面对歹徒行凶,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答案提示:(1)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面对歹徒行凶,“我”会:①设法稳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相貌。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通过正反两个案例让学生明确善用法律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通过具体情境再现,学生了解诉讼的重要性。通过三个情景的判断分析理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总结分析材料,初步感知我们需有勇有谋应对犯罪。了解刑法相关法律条文分组讨论,深入了解如何智斗歹徒。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会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升华主题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