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课件(14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课件(14ppt)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四节、认识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受信息、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中文全名叫“电子数字式通用计算机”,英文Computer。
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微型机
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物理装置,是由各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器件组成的,它是计算机系统物质基础。
软件是在硬件的基础上运行的各式各样的程序(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硬件是计算机的身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
计算机是由程序来控制的,离开了程序,计算机将一事无成。
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一)特点:
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主要工具,它有以下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确度高。
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4.具有记忆(存储)能力。
5.可靠性强。
6.自动化程度高。
7.功能强大。
2.按规模分类,计算机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和微型机。巨型机、大型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微型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家庭娱乐等。
(二)分类
1.按用途分类,计算机可以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平时我们使用的家用、办公用计算机属于通用机;而专门为解决特定问题设计的计算机称为专用机,如收银机、游戏机。
计算机虽然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只有短短半个多世纪,但是它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已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美国国防部用来进行弹道计算。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20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晶体管逐步取代了电子管,产生了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20世纪的6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向集成电路方向发展。由此产生了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在中、大型集成电路的基础上,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了。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型化: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高性能:速度快、容量大。
网络化: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多功能:集通信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
智能化:能承担越来越多原来只有人的智力活动才能完成的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