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水和水蒸气之间有很多相同与不同。3、蒸发会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的温度。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周围的空气流速,改变这些条件会改变蒸发的速度。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填写韦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结合生活经验,推导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3、养成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交流探讨学习的科学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的科学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难点: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3、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教学准备】实验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师准备:有关水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过程】温故而知:回顾水的特征回顾一年级学过的《观察一瓶水》的内容,利用颜色、气味、是否透等特点来说一说水具有哪些特征。补充说的其他特点: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液体。找一找水存在于哪里,思考水的不同形态。二、聚焦:水不见的原因[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桌面、黑板、一杯清水]1、用湿抹布擦拭桌面,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2.同样用湿抹布擦拭黑板,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水消失不见了。4、学生交流为什么水不见了,在不断的猜测和推翻中找寻水不见可能的原因。5、问题聚焦:怎么证明水是跑走了。三、探索:水到哪里去了[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1.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水是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实验要注意什么呢?3、设计实验有盖和无盖的情况下,水会不会变化。注意:本实验是运用控制变量法,要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来设计和操作实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交流和汇报。6.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聚焦新问题探究:水和水蒸气的异同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认识到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并且水蒸气会受冷凝结成为小水滴。先回顾水的特征,类比来找一找水蒸气的特点。利用韦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五、拓展: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围绕生活中的场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和总结。问题:生活中会有哪些方法加快蒸发?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周围的空气流速。六、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小结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蒸发成水蒸气。2、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和水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3、影响水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周围的空气流速,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加快水的蒸发。七、课后任务:找寻更多与水蒸气和蒸发有关的知识思考: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寻找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运用今天的知识解释。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减缓蒸发的方法。验证其他的液体是否也有蒸发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