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同步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同步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第三课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
2.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因此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倡导“碳中和”能鼓励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B正确。碳中和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正确。“碳中和”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因此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故选A。
2.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节约传统的石油等化石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
以下是“汉中空气质量(2018.08.07)”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日这天汉中的污染指数为114,轻度污染,如果污染指数为51~100,则表示(

A.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B.空气质量为二级,质量状况为良.
C.空气质量为四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
D.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
4.空气质量的高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行为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①燃烧秸秆,用秸秆灰肥田②使用煤炉生火做饭③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④乘座电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B
4.D
【解析】3.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图中显示,空气质量一般分为6个等级,当污染指数为114时,处于100~150之间,属于轻度污染,则污染指数为51~
100,则表示空气质量应比轻度污染好,在图中为第二档,因此空气质量状况可能为良,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4.燃烧秸秆、使用煤炉生火做饭会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①②错误;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③正确;乘座电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④正确。故选D。
【点睛】空气质量可以分为六个等级:1、一级:
空气污染指数
≤50优级。2、二级:
空气污染指数
≤100良好。3、三级:
空气污染指数
≤200轻度污染。4、四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中度污染。5、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重度污染
据报道,日本政府决定把福岛核电站百万吨核废水直接排入大海!这些废水共计123万吨,里面含有巨量的放射物质氚,降解至少要半个世纪以上。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核废水排入的海域名称最可能是(

A.日本海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6.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主要是立足于下列国情中的(

A.日本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B.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C.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D.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煤、石油等能源
7.针对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事件,你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是(

A.核废水会污染海水,进而污染海洋水产品
B.对距离日本较近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中国等影响大
C.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
D.是一种缺乏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
【答案】5.C
6.D
7.C
【解析】5.由图可知,福岛第一核电站靠近太平洋,所以核废水最有可能排入太平洋,C对,A错;日本不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BD错。故选C。
6.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煤、石油等能源,日本多山地、人口密度大、四面环海这些表述都对,但与日本发展核电无关,D对,ABC错。故选D。
7.核废水会污染海水,进而污染海洋水产品,对距离日本较近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中国等影响大,是一种缺乏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是十分不安全的处理方法,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9.将废书籍回收利用,可节约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10.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

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减少垃圾种类
④减少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A
9.B
10.B
【解析】8.根据垃圾的分类,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中的塑料类,是还可以再利用,故选A。
9.书籍是利用树木、芦苇等森林资源资源制成,将废书籍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故选B。
10.实施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可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减少对土地的的浪费;对于减少垃圾种类不能起到这们作用,故选B。
【点睛】垃圾分类是指按-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雄厚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为努力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当(

A.坐私家车上下学
B.购物使用帆布包
C.公园里露天烧烤
D.使用一次性筷子就餐
【答案】11.B
12.B
【解析】1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量,给出碳中和的时间目标,体现了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世界各国都有关系。故选B。
12.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购物使用帆布包,减少污染和节约资源;而坐私家车上下学、公园里露天烧烤和使用一次性筷子都是破坏环境的做法,不可取,故选B。
【点睛】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冬奥组委始终践行低碳办会,组委会入驻地是由大型钢铁企业“首钢”外迁后改造而成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力争“碳中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首钢”外迁对北京市的主要影响是(

A.解决了交通拥堵
B.改善了环境质量
C.改善了住房状况
D.解决了就业问题
14.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3.B
14.C
【解析】13.钢铁工业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B正确。首钢搬迁不会解决交通拥堵,A错误。对住房状况影响不大,C错误。首钢搬迁减少北京的就业机会,D错误。故选B。
14.太阳能照明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利于碳中和,①正确。传统能源汽车污染严重,不利于碳中和,②错误。一次性餐具不易降解,③错误。减少办公纸张使用可保护植被,④正确。故选C。
【点睛】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
15.下图中不符合“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宗旨的是(

A.
B.C.
D.
【答案】B
【解析】垃圾分类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宗旨;图中是放鞭炮的场景,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宗旨,保护生态环境,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宗旨;整治违章建筑,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宗旨。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城镇化也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读“世界城镇化和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英国是世界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其中蒸汽机、媒、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市民不仅生产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等不适感,发病军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读图可知,酸雨多发生于____(填“高度”或“中等”或“初步”)城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早期工业以____(填“轻”或“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多以____为燃料,该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加剧酸雨的形成。
(2)世界现有沙漠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____(填纬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地区。
(3)图示a、b两地海岸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结合图示信息分析,若海平面持续上升,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____地,原因是该地____。
(4)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下列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填选项)。
A.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应对突发的环境破坏及问题
B.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C.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
D.工业都应该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答案】(1)
高度

煤炭(煤)
(2)南、北回归线(回归线)
(3)
a
城镇化程度高(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
(4)D
【解析】本题以世界城镇化和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为切入点,涉及酸雨发生的地区、沙漠的分布、环境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由图可知,酸雨多发生于高度城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早,早期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多以煤炭为燃料,煤炭的燃烧后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释放出的这些气体会加剧酸雨的形成。
(2)由图可知,世界现有沙漠主要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的大陆内部地区和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炎热,降水少。
(3)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b地区位于中南半岛地区,ab两地区相比,a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b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图示a、b两地海岸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若海平面持续上升,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a地。
(4)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家园的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应对突发的环境破坏及问题、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业都应该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会导致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增多,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BC对,D错;故选D。
17.(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答案】(1)问题: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影响: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生态系统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2)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
(3)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解析】本大题以低碳生活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资料三可知,“碳达峰”和“碳中和”都是为了减少地球上的碳含量,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全球变暖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还会造成全球的气候变化,会出现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等。
(2)根据资料二可知,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因此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有: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低碳生活方式有少使用塑料袋及其他一次性用品;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步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第三课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
2.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以下是“汉中空气质量(2018.08.07)”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日这天汉中的污染指数为114,轻度污染,如果污染指数为51~100,则表示(

A.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B.空气质量为二级,质量状况为良.
C.空气质量为四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
D.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
4.空气质量的高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行为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①燃烧秸秆,用秸秆灰肥田②使用煤炉生火做饭③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④乘座电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据报道,日本政府决定把福岛核电站百万吨核废水直接排入大海!这些废水共计123万吨,里面含有巨量的放射物质氚,降解至少要半个世纪以上。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核废水排入的海域名称最可能是(

A.日本海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6.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主要是立足于下列国情中的(

A.日本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B.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C.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D.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煤、石油等能源
7.针对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事件,你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是(

A.核废水会污染海水,进而污染海洋水产品
B.对距离日本较近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中国等影响大
C.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
D.是一种缺乏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9.将废书籍回收利用,可节约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10.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

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减少垃圾种类
④减少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雄厚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为努力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当(

A.坐私家车上下学
B.购物使用帆布包
C.公园里露天烧烤
D.使用一次性筷子就餐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冬奥组委始终践行低碳办会,组委会入驻地是由大型钢铁企业“首钢”外迁后改造而成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力争“碳中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首钢”外迁对北京市的主要影响是(

A.解决了交通拥堵
B.改善了环境质量
C.改善了住房状况
D.解决了就业问题
14.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下图中不符合“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宗旨的是(

A.
B.C.
D.
二、非选择题
16.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城镇化也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读“世界城镇化和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英国是世界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其中蒸汽机、媒、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市民不仅生产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等不适感,发病军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读图可知,酸雨多发生于____(填“高度”或“中等”或“初步”)城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早期工业以____(填“轻”或“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多以____为燃料,该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加剧酸雨的形成。
(2)世界现有沙漠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____(填纬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地区。
(3)图示a、b两地海岸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结合图示信息分析,若海平面持续上升,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____地,原因是该地____。
(4)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下列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填选项)。
A.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应对突发的环境破坏及问题
B.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C.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
D.工业都应该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17.(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