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发展的选择 同步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 发展的选择 同步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一、选择题
1.下图漫画《在雾霾中,寻找你的身影》带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A.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禁止有污染行业发展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A:漫画反映的雾霾属于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的破坏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故A符合题意;B:“禁止”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B;CD: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文主旨不符,故排除CD;故本题选A。
2.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

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②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
④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②③④: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②③④正确。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C。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C:依据教材知识,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国情,只有这三者协调发挥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C说法正确;AB:说法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与题干不符;D:说法用于协调发展方面,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C。
4.鄱阳湖候鸟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区的人们以捕杀售卖候鸟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在2008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众多的候鸟成为极其独特而珍贵风景,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候鸟也受到了最为严格的保护。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反映了(

A.国人素质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鸟类
B.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候鸟越来越喜欢
C.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
D.环境保护更加到位,和谐社会更和谐
【答案】C
【解析】C: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说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即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C说法正确;ABD:说法没有认识到题干的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应排除;故本题选C。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据此回答小题。
5.根据图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2013—2017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单位:万人)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随迁子女
1277.18
1294.73
1367.1
1394.77
1406.63
农村留守儿童
2120.78
2075.42
2019.23
1726.29
1550.56
A.2013—2017年,农村随迁子女数量始终居高不下
B.2013—2017年,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之间数量差距越来越大
C.2013—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减少
D.2013—2017年,随迁子女人数在不断减少
6.留守儿童离开父母,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有效关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隐患和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下列哪些措施是可行的(

①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②禁止农村居民进城务工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④降低农村儿童出生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C
6.B
【解析】1.根据图表分析,
2013—2017年,农村随迁子女数量逐渐增多,但增幅不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从2013年2120.78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1550,56万人,
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之间数量差距越来越小,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
2.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可行的有:
①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对于
②禁止农村居民进城务工
,这个不可行,且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不符合。
④降低农村儿童出生率也不行,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
7.以下是W市部分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
①体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②解决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①④: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①④说法正确;②:解决了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错误,有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排除;③: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说法错误,应是共同富裕,故排除;故本题选B。
8.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活中,我们应尽量
①使用一次性制品②骑自行车上学代替汽车接送
③垃圾不分类投放④选用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①②③④: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活中,我们应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制品;骑自行车上学代替汽车接送;垃圾分类投放;选用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产品。①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9.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节点。下列选项适合填在右图中的是
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D.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B:依据教材知识,建党百年即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B符合题意;A: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A与题干不符;C:澳门回归是1999年,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应是2019年,C与题干不符;D: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D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B。
10.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②中国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③实现脱贫攻坚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
④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①④: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改善民生,体现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①④说法正确;②:错误,2035年我国的目标是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③:错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是改革开放;故本题选B。
11.近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华民族创造出如此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得益于
①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取得脱贫攻坚的成就的原因的理解。①②④:结合相关课本知识,中华民族创造出如此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得益于正确认识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这是表明的问题,而不属于原因,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2.金兰创新城是兰溪实施拥江兴城、金兰同城战略的主战场。自2020年1月底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金华市级层面的高度关注,纳入金华市级发展战略。为此,我们要
①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城发展新活力②提升治理能力,展现政府履职的新形象
③抓住战略机遇,形成粗放发展新常态④强化市城统筹,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加快创新发展的认识和理解。①②④:面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城发展新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展现政府履职的新形象;强化市城统筹,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等,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我国坚持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故③说法错误,排除ACD;故本题选B。
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小题。
13.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14.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

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
C.发展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
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答案】13.B
14.C
【解析】1.B.分析材料“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2.C.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发展估计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所以C符合题意;AB.我国现阶段的首要位置和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不符合题意;D.我们要坚持集约型的发展方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是在(

A.《21世纪工程》
B.《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
C.《京都议定书》
D.《我们共同的未来》
【答案】B
【解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中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二、非选择题
16.浙江省
2018
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的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出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浙江只有
10
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
材料二
磐安群山环绕,诸水汇聚,环境优越,孕育了1219
种药用植物,成就了“江南药镇”的美名。在小镇周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占地面积45亩,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为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日常污水处理提供保障。
材料三
以金融为主发展义乌金融丝路小镇,为市场转型提供金融支持,发挥造血输血功能。同时有利于金融业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定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改革。
材料四
特色小镇灵魂在于“特”。很多小镇在产业积淀、山水资源、地形地貌、历史人文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且不可移动的可贵禀赋和特质。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以此为依托,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1)浙江省属于哪个经济带?体现了怎样的区域发展原则?
(2)“江南药镇”的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义乌“金融丝路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哪一主题?
(4)材料四启示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属于东部经济带。因地制宜发展原则。
(2)发展经济时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发展。
(4)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适用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式,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属于东部经济带;根据材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可知浙江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经济发展自身,这反映了因地制宜发展原则。
(2)根据材料“在小镇周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可知发展经济时要保护环境;根据材料“为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日常污水处理提供保障”可知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根据材料可知义乌发展金融就是为支持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义乌的发展,归根到底义乌“金融丝路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的主题。
(4)根据材料四“
特色小镇灵魂在于“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以此为依托,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可知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适用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式,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7.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探究这个“奇迹”,903班同学搜集了与此相关的资料,请你一起探究。
资料一:一组数据看成就
注:1986年中国第一次制定扶贫标准为年农民人均施收入206元:2001年将扶贫标准提高到865元:2011年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2020年的扶贫标准是“一个收入(4000元左右)、两个不愁、三个保障”综合性标准。
(1)从资料一中,你可以看出这个“人间奇迹”表现在哪些方面。
资料二:一组报道寻密码
(山海携手,黄山变热)
土闽宁镇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成功范例。李辉钦是福建援宁挂职干部、闽宁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疫情期间,他通过网络用抖音直播带货推介宁夏特产。在福建项目资金支援下,闽宁镇形成葡萄酒、黄牛等特色产业。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石元。
(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
美相棒,中共学员:重庆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士凿出了-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后又带领村民历时15年,培育水果、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合作社,铸就了“下庄精神”。
(扎根大山,用教育筑梦)
张桂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一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她教会了大山里的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她带领党员老师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成就了1804名大山女孩的求学之梦。
(2)运用国情教育相关知识,分析以上报道,从中寻找出我国创造这个“人间奇迹”所采用的一些“密码
示例:密码1:“国家政策+扶贫”
闽宁镇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成功范例,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说明了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资料三:一本册子话担当
中国与联合国发展系统和世界银行在扶贫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同时接受部分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实施减贫合作项目。·进入新时代,中国担负大国责任,推动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
——节选自《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3)阅读白皮书节选,你感受到了我国努力与世界共创“奇迹”彰显了怎样的中国担当?
【答案】(1)农民收入有很大的提高;我国已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密码:党员的模范带头+扶贫;党支部书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铸就了“下庄精神”。密码:教育+扶贫;张桂梅带领党员老师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用知识改变命运。
(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免受饥饿,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图表中的数据,体现的是2013年—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收入有很大的提高;我国已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本问间接考查取得扶贫成就的具体错数,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题文中的报道,可以看出,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密码是坚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党支部书记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铸就了“下庄精神”,说明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扎根大山,用教育筑梦体现的是教育扶贫,张桂梅带领党员老师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用知识改变命运。说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3)本问考查对中国担当的正确认识,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联系所学知识,结合题文中《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的相关内容,可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免受饥饿,对世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角度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一、选择题
1.下图漫画《在雾霾中,寻找你的身影》带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A.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禁止有污染行业发展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

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②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
④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4.鄱阳湖候鸟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区的人们以捕杀售卖候鸟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在2008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众多的候鸟成为极其独特而珍贵风景,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候鸟也受到了最为严格的保护。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反映了(

A.国人素质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鸟类
B.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候鸟越来越喜欢
C.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
D.环境保护更加到位,和谐社会更和谐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据此回答小题。
5.根据图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2013—2017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单位:万人)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随迁子女
1277.18
1294.73
1367.1
1394.77
1406.63
农村留守儿童
2120.78
2075.42
2019.23
1726.29
1550.56
A.2013—2017年,农村随迁子女数量始终居高不下
B.2013—2017年,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之间数量差距越来越大
C.2013—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减少
D.2013—2017年,随迁子女人数在不断减少
6.留守儿童离开父母,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有效关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隐患和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下列哪些措施是可行的(

①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②禁止农村居民进城务工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④降低农村儿童出生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7.以下是W市部分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
①体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②解决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活中,我们应尽量
①使用一次性制品②骑自行车上学代替汽车接送
③垃圾不分类投放④选用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节点。下列选项适合填在右图中的是
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D.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10.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②中国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③实现脱贫攻坚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
④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近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华民族创造出如此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得益于
①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③:这是表明的问题,而不属于原因,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2.金兰创新城是兰溪实施拥江兴城、金兰同城战略的主战场。自2020年1月底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金华市级层面的高度关注,纳入金华市级发展战略。为此,我们要
①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城发展新活力②提升治理能力,展现政府履职的新形象
③抓住战略机遇,形成粗放发展新常态④强化市城统筹,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小题。
13.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14.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

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
C.发展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
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15.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是在(

A.《21世纪工程》
B.《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
C.《京都议定书》
D.《我们共同的未来》
二、非选择题
16.浙江省
2018
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的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出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浙江只有
10
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
材料二
磐安群山环绕,诸水汇聚,环境优越,孕育了1219
种药用植物,成就了“江南药镇”的美名。在小镇周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占地面积45亩,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为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日常污水处理提供保障。
材料三
以金融为主发展义乌金融丝路小镇,为市场转型提供金融支持,发挥造血输血功能。同时有利于金融业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定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改革。
材料四
特色小镇灵魂在于“特”。很多小镇在产业积淀、山水资源、地形地貌、历史人文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且不可移动的可贵禀赋和特质。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以此为依托,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1)浙江省属于哪个经济带?体现了怎样的区域发展原则?
(2)“江南药镇”的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义乌“金融丝路小镇”的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哪一主题?
(4)材料四启示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
17.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探究这个“奇迹”,903班同学搜集了与此相关的资料,请你一起探究。
资料一:一组数据看成就
注:1986年中国第一次制定扶贫标准为年农民人均施收入206元:2001年将扶贫标准提高到865元:2011年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2020年的扶贫标准是“一个收入(4000元左右)、两个不愁、三个保障”综合性标准。
(1)从资料一中,你可以看出这个“人间奇迹”表现在哪些方面。
资料二:一组报道寻密码
(山海携手,黄山变热)
土闽宁镇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成功范例。李辉钦是福建援宁挂职干部、闽宁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疫情期间,他通过网络用抖音直播带货推介宁夏特产。在福建项目资金支援下,闽宁镇形成葡萄酒、黄牛等特色产业。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石元。
(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
美相棒,中共学员:重庆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士凿出了-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后又带领村民历时15年,培育水果、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合作社,铸就了“下庄精神”。
(扎根大山,用教育筑梦)
张桂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一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她教会了大山里的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她带领党员老师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成就了1804名大山女孩的求学之梦。
(2)运用国情教育相关知识,分析以上报道,从中寻找出我国创造这个“人间奇迹”所采用的一些“密码
示例:密码1:“国家政策+扶贫”
闽宁镇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成功范例,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说明了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资料三:一本册子话担当
中国与联合国发展系统和世界银行在扶贫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同时接受部分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实施减贫合作项目。·进入新时代,中国担负大国责任,推动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
——节选自《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3)阅读白皮书节选,你感受到了我国努力与世界共创“奇迹”彰显了怎样的中国担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