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C.我国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答案】D【解析】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45%的国土面积上生活着95%的人口。西部人口密度小;55%的国土上生活着5%的人口。中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近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并不高,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下表是浙江省某市人口的数据(2011年)。该表反映出该市人口的特点是户籍人口(万人)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每十万人中不同教育程度比重(%)1—14岁15—59岁60岁以上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344.5211.9373.0715.008.6816.8139.7129.16①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②已经出现老龄化③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小④该城市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①②: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表反映出该市人口的特点是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已经出现老龄化,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仍比较大,所以③表述错误;③:该城市人口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人口死亡率高D.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发展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长,D符合题意;ABC项不利于人口增长,排除。故选择D。4.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A.10%B.20%C.25%D.30%【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26%,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6%,中国高于世界约10%,故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5.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答案】D【解析】我国的耕地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围湖造田和大量使用化肥是错误的,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是国策,D项正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是为解决我国的耕地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非常少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是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基本国策,排除C项。故选D项。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调水顺利结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8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居民喝上了长江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6.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A.地区分布不均衡B.季节分布不均衡C.年际变化大D.总量大,人均少7.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答案】6.A7.C【解析】6.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A项正确;BCD项在南水北调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7.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与中线方案相比,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这里可以利用已有的河道及天然湖泊,节省了大量的工程量,输水路线并不短,沿线人口多,地势是南低北高,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C项符合题意,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是从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库取水,经河南省、河北省最后到达北京、天津,沟通了长江流域和京津唐地区,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排除ABD项。故选C。利比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但是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读利比亚地图,完成下面小题。8.以下关于利比亚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B.全境均为热带沙漠气候C.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D.利比亚的西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9.对利比亚调水工程的解读,正确的是A.调水方向应该由北向南B.调水水源为淡化的海水C.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在冬季D.调水方式应以地下暗渠为主【答案】8.C9.C【解析】8.根据题干图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比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所以C符合题意;利比亚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图示范围主要位于30°N以南地区,所以A不符合题意;利比亚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沿海有小面积的地中海气候,所以B不符合题意;利比亚的东部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所以D不符合题意。9.根据题干图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比亚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所以C符合题意;利比亚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有着丰富的地下水,所以调水方向应当是从南向北,所以A不符合题意;利比亚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有着丰富的地下水,水源为地下水,所以B不符合题意;利比亚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调水最大的季节是冬季,因为蒸发量小,调水方式是通过管道进行输送而不是地下暗渠,所以D不符合题意。10.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答案】C【解析】由题目可知,在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收入差异大,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C项正确;农村自然环境比城市好,排除A项;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与题干现象的出现无关,排除B项;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不是导致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看图,回答下面小题。11.下边的漫画《千呼万唤出一“滴”》反映出当今世界存在()A.气候变暖问题B.水资源短缺问题C.水土流失问题D.环境污染问题12.上述问题的存在,就我国而言,其原因有()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水资源利用率低③水资源遭受污染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④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11.B12.A【解析】11.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问题的认识。ABCD:依据漫画描述,漫画千呼万唤出一“滴”,表明水资源短缺问题,故ACD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12.本题考查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在我国,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包括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等,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与题文不是因果关系,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小题。13.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战略B.可持续发展战略C.保护环境D.节约资源14.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C.发展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答案】13.B14.C【解析】1.B.分析材料“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2.C.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发展估计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所以C符合题意;AB.我国现阶段的首要位置和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不符合题意;D.我们要坚持集约型的发展方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A.国与国之间的关系B.人类的生态环境C.美国的霸权主义D.各国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材料中的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B符合题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属于政治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的霸权主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各国经济的发展,属于经济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继瓜诸湖、大小坂湖后,做为柯桥城区第三个城市湖景公园,期待已久的马宅池公园即将揭开面纱。殊不知,几年前马宅池曾爆发大量蓝藻,沿湖行走就能闻到强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学曾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她发现除了水文和气象原因外,蓝藻大规模爆发与水质有关。以下是她完成的“蓝藻”形成及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16.以上图示说明()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净能力,蓝藻很难解决17.上图中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是()A.人口问题B.发展问题C.资源问题D.环境问题【答案】16.C17.B【解析】1.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免产生各种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但是人类经济的发展不是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可以达标排放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应该规范人类的行为,达标排放或对废弃物加以利用;湖水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过度的排放会导致湖水富营养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图中反应的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18.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雾霾天气的有()①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②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③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④私家车尾气影响不大,无需控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保护环境。①②③: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轻雾霾,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开私家车出行和工业生产中多使用矿物燃料,大量排放污染物,都会污染空气,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回答小题。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7.7%7.4%6.9%6.7%7.1%单位GDP耗能下降(%)3.64.85.65.03.719.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渐减少B.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C.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D.产业结构通过调整逐步得到优化20.根据表格,为了更好的实现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的国策和战略有()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对外开放③一国两制④节约资源⑤环境保护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答案】19.C20.B【解析】19.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我国自2014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趋缓,单位GDP能耗下降,这说明我国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说法正确;A:表格数据体现的是单位GDP能耗下降,而不是能源消耗量减少,A说法错误;B:表格数据说明的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趋缓,而不是非常缓慢,B说法错误;D:表格数据没有体现产业结构的优化,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0.本题考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科教兴国战略。①②④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均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是战略,①②④⑤说法正确;③:一国两制是方针,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1.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题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①④:题干示意图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造成环境破坏,启示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①④说法正确;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题干示意图不能体现,②说法与题意不符;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2.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以消失3亿亩耕地为代价,我国占世界耕地面积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区土壤已经被汞、铅、砷等重金属所污染。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②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③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④我国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受破坏现象严重,加剧资源短缺,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资源总量大,及水土流失现象,所以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对我国资源现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以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3.下表数据是2019~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及数量变化情况年度西部地区(万人)中部地区(万人)东部地区(万人)2017163411123002018916597147上述数据表明我国()①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②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同步富裕正逐步实现③实施精准脱贫,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④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建设和谐社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①③④:仔细观察图表内容,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存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取得重大进展;说明了我国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建设和谐社会。所以①③④说法正确;②: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列举措或事件与五大发展理念对应排序(按图中顺时针顺序)正确的是()①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③“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通过《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A.③⑤②①④B.①②④③⑤C.③⑤④①②D.③②④⑤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C:“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这是我国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体现的理念是创新,《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提出能源战略协同、能源设施协同、能源治理协同、能源绿色发展协同、能源运行协同、能源创新协同、能源市场协同、能源政策协同等“八大协同”,京津冀将共同推进压减燃煤工作。这体现的是协调。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体现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体现的是对外开放,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的是共享,所以③对应创新⑤对应协调,④对应绿色,①对应开放,②对应共享,C符合题意;ABD:这三个选项的说法均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2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答案】A【解析】内蒙古高原由于乱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将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A正确;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不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B错;云贵高原陡坡开荒,将易造成水土流失,不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C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多,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生产,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26.读漫画“愁”,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地球母亲为何发愁?(2)该漫画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的哪两个?(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________。(4)你怎样给地球母亲消消愁?【答案】(1)人口增长,耕地减少。(2)人口、资源。(3)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4)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母亲发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2)该漫画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的人口、资源问题。(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4)给地球母亲消愁的办法有: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材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吨,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21个贫水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1)由材料1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由材料2可知,我国水资源有什么特点?除此外,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还有什么特点?(3)结合以上分析,写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答案】(1)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部少,或者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原因是: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2)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利用上的特点: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3)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开源节流或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源,避免污染破坏。【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部少,或者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是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开源节流或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源,避免污染破坏。28.(12分)材料一:今年初,《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材料二:漫画:“雾霾来袭”。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说明了什么?(2)《沁园春·霾》和漫画“雾霾来袭”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我国公民比较关注空气质量,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2)①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②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依法制裁污染大气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给机动车辆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等等。【解析】(1)本题考查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依据题文描述,《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表明我国公民比较关注空气质量,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等。(2)本题考查我国环境问题。依据题文中《沁园春·霾》和漫画“雾霾来袭”,可以看出二者共同反映了我国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等。建议从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依法制裁污染大气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给机动车辆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等方面回答即可。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2018年Z省和L市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地区GDP总值(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Z省46485385294723722866L市1200.2267573596816459材料二:L市委市政府指出,L地区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着力打造美丽幸福新L市。(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数据及相互联系。(2)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关系。(3)从国情教育的角度,分析L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惠民”的依据。【答案】(1)L市的GDP在Z省的占比小;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Z省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资金等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L市生态环境优越,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态惠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认真观察图表的标题、表格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L市的GDP在Z省的占比小;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Z省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依据教材知识,从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资金等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生态惠民的依据。按照设问要求,从国情教育的角度切入,依据教材知识,从L市生态环境优越,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惠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等方面回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C.我国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下表是浙江省某市人口的数据(2011年)。该表反映出该市人口的特点是户籍人口(万人)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每十万人中不同教育程度比重(%)1—14岁15—59岁60岁以上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344.5211.9373.0715.008.6816.8139.7129.16①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②已经出现老龄化③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小④该城市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人口死亡率高D.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4.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A.10%B.20%C.25%D.30%5.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调水顺利结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8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居民喝上了长江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6.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A.地区分布不均衡B.季节分布不均衡C.年际变化大D.总量大,人均少7.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利比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但是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读利比亚地图,完成下面小题。8.以下关于利比亚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B.全境均为热带沙漠气候C.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D.利比亚的西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9.对利比亚调水工程的解读,正确的是A.调水方向应该由北向南B.调水水源为淡化的海水C.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在冬季D.调水方式应以地下暗渠为主10.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看图,回答下面小题。11.下边的漫画《千呼万唤出一“滴”》反映出当今世界存在()A.气候变暖问题B.水资源短缺问题C.水土流失问题D.环境污染问题12.上述问题的存在,就我国而言,其原因有()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水资源利用率低③水资源遭受污染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④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小题。13.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战略B.可持续发展战略C.保护环境D.节约资源14.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C.发展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15.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A.国与国之间的关系B.人类的生态环境C.美国的霸权主义D.各国经济的发展继瓜诸湖、大小坂湖后,做为柯桥城区第三个城市湖景公园,期待已久的马宅池公园即将揭开面纱。殊不知,几年前马宅池曾爆发大量蓝藻,沿湖行走就能闻到强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学曾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她发现除了水文和气象原因外,蓝藻大规模爆发与水质有关。以下是她完成的“蓝藻”形成及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16.以上图示说明()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净能力,蓝藻很难解决17.上图中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是()A.人口问题B.发展问题C.资源问题D.环境问题18.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雾霾天气的有()①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②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③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④私家车尾气影响不大,无需控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回答小题。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7.7%7.4%6.9%6.7%7.1%单位GDP耗能下降(%)3.64.85.65.03.719.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渐减少B.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C.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D.产业结构通过调整逐步得到优化20.根据表格,为了更好的实现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的国策和战略有()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对外开放③一国两制④节约资源⑤环境保护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21.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以消失3亿亩耕地为代价,我国占世界耕地面积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区土壤已经被汞、铅、砷等重金属所污染。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②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③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④我国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④23.下表数据是2019~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及数量变化情况年度西部地区(万人)中部地区(万人)东部地区(万人)2017163411123002018916597147上述数据表明我国()①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②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同步富裕正逐步实现③实施精准脱贫,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④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建设和谐社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列举措或事件与五大发展理念对应排序(按图中顺时针顺序)正确的是()①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③“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通过《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A.③⑤②①④B.①②④③⑤C.③⑤④①②D.③②④⑤①2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26.读漫画“愁”,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地球母亲为何发愁?(2)该漫画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的哪两个?(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________。(4)你怎样给地球母亲消消愁?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材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吨,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21个贫水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1)由材料1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由材料2可知,我国水资源有什么特点?除此外,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还有什么特点?(3)结合以上分析,写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28.(12分)材料一:今年初,《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材料二:漫画:“雾霾来袭”。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说明了什么?(2)《沁园春·霾》和漫画“雾霾来袭”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建议。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2018年Z省和L市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地区GDP总值(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Z省46485385294723722866L市1200.2267573596816459材料二:L市委市政府指出,L地区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着力打造美丽幸福新L市。(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数据及相互联系。(2)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关系。(3)从国情教育的角度,分析L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惠民”的依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测试(人文地理下册)(学生版).doc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测试(人文地理下册)(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