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3.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2.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3.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2.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教材分析重难点重点:按照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车。难点: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动力小车的材料(小纸盒1、车轮4、车轴2、车轴套2、气球1、吸管若干、橡皮筋若干)、活动记录表。教师准备:演示实验材料一套(与学生相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都制定了一个制作小车的方案。同学们有没有检查、完善自己的方案呢?(预设:同学们都按要求完成了小车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完善。)学生:分享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纸、介绍组装流程。(预设:有学生设计工作完成的比较出色。)学生:线上交流设计心得及经验。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制作小车的工作,先观看视频《制作小车》。(播放小车制作视频)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制作小车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材料,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选择材料组装制作小车。确定组装步骤,组装小车并调试小车;完成活动记录表格。教师:提出测试标准,组织同学对制作完成的小车进行测试。(预设测试标准:能否走直线、能否携带两块橡皮行走50cm的距离)学生:利用制作完成的小车进行测试。记录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可能造成问题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汇报、互相评价。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做平。(从设计图到完成组装小车,并且调试成功,整个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设计在科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现实组装中依然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去完善小车的设计,边做边学,反复思考)教师:出示《小车制作评价表》,组织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小车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评价表,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小车进行评价。教师:组织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小车评价表》,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学生:对其他人的小车做出评价并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同学之间的互评,组织学生反思小车设计和制作过程,提出对小车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并动手进行改进和完善小车。(填写小车测试改进表)学生:思考在设计、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填写小车测试改进表。根据反思进行改进。(学生根据反思,及时对小车进行改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初设计尚且不能做到完美,总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设计也需要通过交流、让同学提出建议、评价等方式,继续完善。)教师:组织同学再次进行测试,检验改进是否真的有效。学生:测试、反思。教师:总结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尽量多的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板书设计制作小车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改进发现的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的方案不走直线车轴不正调整车轴………………课后作业1.根据测试条件,拍摄一段小车调整最佳状态的测试视频,同学们互相交流。小车制作评价表项目一般良好优秀设计方案不合理,没有设计图方案较合理,有简单的设计图方案合理,有严谨、详细的设计图制作制作工艺差,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解决制作工艺一般,对于出现的问题部分能解决各部件连接合理,车架扎实,轮轴稳定,轮子转动灵活,制作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功能不能行驶能够行驶,但距离较短,行驶缓慢,载重能力差或不能按直线行驶完全按照要求完成规定任务自我评价小车测试改进表发现的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的方案不走直线车轴不正调整车轴………………聚焦的问题突出,聚焦到具体的任务。下一步探索和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不用提出问题,关于探索需要的目标和假设。教学准备放在上一节课的课后作业里。评价:专心专注知识动手探究科学精神目标是评价考核的要求,相互对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