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历史数据图表能清楚地通过数量关系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图表呈现的社会现象反映了秦朝( )A.兵役、徭役繁重B.刑罚残酷C.赋税沉重D.阶级矛盾尖锐2.七年级某班为历史剧大赛创编剧本,剧中关于公元前210年一家四兄弟的生活状况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家人却经常挨饿3.“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大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频繁的征伐导致农民起义4.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发生的时间是年代尺上的( )5.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表演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台词是( )A.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6.诗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例如《祖龙行》中有这样一句“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该诗句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C.激起了反秦浪潮,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闪耀光辉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的名联中上联和下联分别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刘邦、项羽B.陈胜、刘邦C.项羽、勾践D.嬴政、勾践8.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某班正在排演历史情景剧,台词中出现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词。据此可知,该情景剧的主题是( )A.春秋争霸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楚汉之争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商纣王和周武王B.项羽和刘邦C.夏桀和商汤D.秦二世和陈胜10.《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却能任用他们;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任用,所以失败了。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A.刘邦的势力一直强于项羽B.刘邦个人的战斗力强于项羽C.刘邦重视民心,任用人才,项羽刚愎自用D.项羽的人才更多1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但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这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改正:【 】(2)大泽乡起义后,在攻占陈县后,吴广称王,建立“张楚”政权。改正:【 】(3)项羽骁勇善战,在长平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改正:【 】(4)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军投降,秦朝灭亡。改正: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征伐南方又调发了50万士卒,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役使70多万人,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材料二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了压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材料三 材料四 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祚共十几年。遥想当年“秦王扫六合”是何等的威风,可短短历经二世十几年即亡……(1)材料一中秦朝人口与每年征调服役的人数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这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2)材料二中的“领队人”是指哪两个人?材料二描写的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3)材料三中图一与图二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材料四中秦朝灭亡发生在哪一年?“遥想当年‘秦王扫六合’是何等的威风,可短短历经二世十几年即亡”,对此,你有何感想?答案1.A 2.C3.C 4.B 5.B 6.C 7.C 8.D 9.B 10.C11.(1)【√】(2)【×】“吴广”改为“陈胜”(3)【×】“长平之战”改为“巨鹿之战”(4)【×】“项羽”改为“刘邦”12.(1)说明:秦朝徭役、兵役繁重。影响: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3)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4)时间:公元前207年。感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