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课前复习】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1)煤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2)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3)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2.氮气常用作充氮包装,保存食品,或用来填充灯泡等,是因为氮气;氮气可用来制取化肥、合成染料或炸药等,是因为氮气;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这一性质可用作。3、目前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报告的主要污染物是()①二氧化碳②氮的氧化物③二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可吸入颗粒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4、有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食醋④镁⑤稀有气体⑥冰和水⑦苹果汁饮料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5.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适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3)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存在原因是?????????????????。(答一点即可)【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的特性,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新知学习】一.分子是什么(1)认识分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拍摄出的苯分子图像(如下图所示)。①什么是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下图所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分子聚集构成物质②活动探究【实验】将香水洒在小手巾上,绕教室一周。实验现象:我们都会闻到一股香水的香味。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水味?很多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的。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水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水的气味了。【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实验现象:在空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如下图所示)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烟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呢?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氯化铵的生成过程文字表达式: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HCl NH3 NH4Cl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问题实验2—3实验2—4在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有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无变化无有实验结论:(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二.分子有什么特性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特性呢?【活动探究】(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你知道吗!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而形成氨水。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由氨分子构成)。【实验】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液体变红了。实验结论:氨水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实验】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入数滴酚酞,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实验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B烧杯中的液体没有变化。实验结论: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氨在空气中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蒸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实验】我们取两个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体积相等,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如图所示),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吸水的注射器的栓塞很难推压。实验结论:分子等微粒之间存在间隔,气体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物质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作出解释,如液体受热变成气体,是由于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的缘故。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之间间隔越大,但分子本身是不变的。(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材料一:1g水里约有330万亿亿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仅有3×10—26kg。材料二:拿水分子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已知水分子直径大约是2.8×10-10m,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m,而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8×107m,如图所示)。结论:分子很小(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所具有的特性:①分子很小;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课堂小结: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_,也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生成。3.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2)分子总是。(3)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般说来,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和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4.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分子构成。【自我检测】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比原子大3.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4.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CO2分子很小C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最小粒子B.水通电后变成气体,是因为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1)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2)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燥得快?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答案【课前复习】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1)煤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3)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2.氮气常用作充氮包装,保存食品,或用来填充灯泡等,是因为氮气常温下稳定;氮气可用来制取化肥、合成染料或炸药等,是因为氮气是重要化工原料;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稀有气体常温下稳定;稀有气体的这一性质可用作保护气。3、目前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报告的主要污染物是(B)①二氧化碳②氮的氧化物③二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可吸入颗粒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4、有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食醋④镁⑤稀有气体⑥冰和水⑦苹果汁饮料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②④⑥;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③⑤⑦。5.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适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停在4刻度线处?。(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3)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存在原因是????装置漏气?????????????。(答一点即可)【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的特性,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新知学习】一.分子是什么(1)认识分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拍摄出的苯分子图像(如下图所示)。①什么是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下图所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分子聚集构成物质②活动探究【实验】将香水洒在小手巾上,绕教室一周。实验现象:我们都会闻到一股香水的香味。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水味?很多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的。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水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水的气味了。【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实验现象:在空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如下图所示)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烟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呢?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氯化铵的生成过程文字表达式: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HCl NH3 NH4Cl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问题实验2—3实验2—4在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有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无变化无有实验结论:(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二.分子有什么特性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特性呢?【活动探究】(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你知道吗!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而形成氨水。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由氨分子构成)。【实验】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液体变红了。实验结论:氨水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实验】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入数滴酚酞,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实验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B烧杯中的液体没有变化。实验结论: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氨在空气中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蒸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实验】我们取两个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体积相等,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如图所示),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吸水的注射器的栓塞很难推压。实验结论:分子等微粒之间存在间隔,气体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物质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作出解释,如液体受热变成气体,是由于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的缘故。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之间间隔越大,但分子本身是不变的。(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材料一:1g水里约有330万亿亿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仅有3×10—26kg。材料二:拿水分子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已知水分子直径大约是2.8×10-10m,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m,而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8×107m,如图所示)。结论:分子很小(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所具有的特性:①分子很小;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课堂小结: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微粒_______,也是保持物质_化学性质_________的一种微粒。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3.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说来,气态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态和固态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4.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自我检测】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B)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比原子大3.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4.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D)序号事实解释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CO2分子很小C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最小粒子B.水通电后变成气体,是因为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分子间隔缩小。(2)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燥得快?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