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课件3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课件3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设计
课题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程,能够根据国情看待民主实现的方式,热爱祖国,积极了解我国民主情况,关心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能力目标: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国家人民民主的特征、特点、形式、制度,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近代民主建立的过程,建国后民主建设道路,我国新型民主的本质特征、特点、形式、制度保障。
重点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难点
正确认识民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2021年8月20日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华春莹回答记者问,思考:什么是民主?应该由谁来定义民主?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的民主?引出本课主题:人民当家作主,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引出民主观点
讲授新课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探究一:什么是民主通过生活中、学校、社会中三个场景,思考:你觉得这样民主吗?相关链接:什么是民主?各个国家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学生讨论讲解归纳:民主的起源、含义。正确认识民主:(1)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2)民主价值要求:大多数人当家做主(3)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4)选择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具体国情探究二:民主发展历程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P31-33①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P31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P32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1956年)P32④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1978年)P33探究三:广州“海珠”之眼的启示看视频,思考:有不少网友认为,该拆迁户自私自利,目的在于高额拆迁款,有损市容市貌,应该强拆。也有网友认为,房子没有被强拆,是法治和文明的进步,你怎么看?老师归纳、讲解。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1)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2)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板块二:新型民主探究四:新型民主“新”在哪环节一:新型民主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环节二:新型民主特点:看材料、图片思考材料一:
我国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可以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环节三:新型民主的形式:看视频《协商民主》思考:视频中体现的民主形式是什么?环节四:制度保障看图片,回忆政治制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小结:4、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民主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4)制度保障:一“根”三“基”
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民主,初步了解民主学生小组讨论,追溯我国民主的发展进程,
结合实例,社会主义民主新在哪里思考: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视频感受,体会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我国民主的进程,体会到民主的价值。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板书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和实
2.了解我国的民主历程
民主的足音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证明了什么么?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新型的民主
3.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
4.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新知导入
看视频,思考:什么是民主?应该由谁来定义民主?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的民主?
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4.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5.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阅读书P30–P36
,在书上做好标记
01
民主的足音
你觉得这样民主吗?
5
个人去玩,
4
个人想游泳,
1
个人想打球,应该怎么决策呢?
生活中
广州一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市民发现桥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处,一栋旧房子直插路中央
社会生活
班上50个同学,有一个同学调皮捣蛋,其他同学一致表决要求他转班
学校里
探究一:什么是民主
相关链接
什么是民主?demokratia
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民主,其过程是听取每个人意见,目的是找到最大公约数,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即公共利益办事。
民主不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也不是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而是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
但是民主不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也不是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而是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不能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就践踏他人的合法利益。既要反对少数人的专制,也要反对多数人的暴政。
古希腊雅典人创造了民主(democracy或demokratia)一词。这一词语来源于希腊语demos(即人民)和希腊语kratos(即统治)两个词的组合。合起来的“民主”(democratia)一词的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即指人民直接地或按照地区选举产生代表来统治和治理国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政得其民。
——《孟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民本思想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
探究一:什么是民主
古希腊城邦的公民大会制度
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投票权,妇女与奴隶没有权利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国王被架空,首相领导内阁管理国家
美国的总统制
总统握有极大权力,与国会相互制衡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①我国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
②民主价值要求:
③民主价值实现:
④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具体国情
注意:不是全部的人当家做主
1、如何认识民主?P30
民本思想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
探究一:什么是民主
民主与专制相对立
1840年以来追求民主的先贤
郑观应
梁启超
康有为
孙中山
他们的结局都是什么?
失败
思考:他们的民主思想有什么局限性?
他们眼中的民主都属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探究二: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
民主就是变中国当时的专制制度为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拥护君主立宪。
主张变法革新,“以法律限制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倡“民主共和”。
郑观应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未实现还权于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
①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P31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P32
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1956年)P32
④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1978年)P33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P31-33
广州市一大桥通车,一间破旧的房屋涉拆迁工程,因未能与业主达成补偿协议,施工方专门绕过该房屋搭桥。
探究三:广州“海珠”之眼的启示
有不少网友认为,该拆迁户自私自利,目的在于高额拆迁款,有损市容市貌,应该强拆。也有网友认为,房子没有被强拆,是法治和文明的进步,你怎么看?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并前后经历5次修改。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也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
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板块一:民主的足音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称为新型的民主?
“新”在哪儿?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02
新型的民主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从本质特征上看
从民主特点上看
从民主形式上看
从制度保障上看
小组合作探究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谁是国家的主人呢?
人民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新型民主特点
材料一:
我国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可以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主体广泛
内容广泛
形式广泛
最广泛的民主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新型民主特点
最真实的民主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新型民主特点
最管用的民主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从民主特点上看
(2)民主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
主的特点
最广泛:绝大多数人享有
最真实:充分实现人民合理要求
充分保障人民合法权利
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最管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主体的广泛性
权利的广泛性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物质保障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民主形式
思考:视频中体现的民主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3)民主
形式
选举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少数服从多数)
协商民主: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充分听取各方面、各群体、各层级意见并充分协商,尽可能一致)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有事好商量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人民民主的真谛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从民主形式上看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制度保障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探究四:新型的民主
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保障民
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基本政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称为新型民主?
从制度保障上看
(4)制度保障:
一“根”三“基”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4、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从本质特征上看
从民主特点上看
从民主形式上看
从制度保障上看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四项制度的保障(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归纳: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新”在何处?
表现
具体内容
意义
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本质特征
民主特点
民主形式
制度保障
板块二:新型的民主:
一“根”三“基”;
课堂小结
生活在民主国家
3.1民主的足音
3.2新型的民主
1.如何理解“民主”?
2.
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证明了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5.人民民主的真谛?
本质特征
民主特点
民主形式
制度保障
课堂练习
1、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宪法赋予公民众多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监督权等,以方便群众更好的表达意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现实的民主
A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民主,这说明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

A.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
B.领导阶级的执政意愿
C.它的民主实现形式
D.它的具体国情
课堂练习
3.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1982年宪法修改
4.下列对民主价值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


A.
民主价值只靠民主制度建设就能实现
B.
我国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C.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D.实践证明,中国新型民主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A
C
5.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民主保证它的公民享有许多基本权利;民主可以保证公民拥有广泛的个人自由;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上述民主价值实现要靠(
)
①民主形式的建立
②民主制度的建立
③民主风气的形成
④民主口号的设计
A、①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