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友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善于交友的能力,善于辨别是非的能力,理智地进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友的特点: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知道慎重结交网友的方法。教学重点:慎重结交网友。教学难点:网上交友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前活动:分享“我的朋友圈”。思考:你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提示:学生根据实际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教师过渡: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互联网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正确对待网上交友问题。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网上交友1.阅读教材P55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提示:因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吴凡,一个是网络上的吴凡。虚拟世界中的吴凡更加开朗活泼,网友众多。教师总结:①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②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2.阅读教材P55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4)对网上交往的利弊,你是怎样认识的?提示:(1)互联网不一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因为互联网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它不能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2)原因很多,可能网友不愿与吴凡进一步交往了,也可能网友出了什么事情,或者网友换号了等。(3)不可以当真,因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尽可能不要当真。(4)①利:有利于了解时事、开阔眼界、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与人沟通等。②弊:沉迷网络会荒废学业,容易养成惰性;网络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诱发犯罪;等等。教师总结: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扇门,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探究二 慎重结交网友1.阅读教材P56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据实回答,会或不会。(2)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些确实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线上朋友”,我们可把他们变成“线下朋友”。一般情况下,还是作为“线上朋友”为好。教师总结: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重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2.阅读教材P56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2)你的建议是什么?(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提示:(1)我认为这些回帖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和网友见面的事情,一定要慎重。(2)最好不见。(3)增强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和网友见面。教师总结: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3.阅读教材P57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提示: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无所顾忌的沟通,比较放松,可以舒缓压力,消除烦恼等,但在感情交往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教师总结: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学生实际、内心想法、对网络的认识状况,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等栏目展开,通过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组织学生思考,调动课堂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