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当今社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
“低头族”的坏处:
(1)损害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2)浪费大好时光;
(3)精神空虚;
……
“低头族”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
学习目标
一、我们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二、我们该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板块一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该如何利用网络呢?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选择
理解
质疑
评估
合作探究
我们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刷着手机,盯着电脑盲目浏览,结果,一天什么都没做?
网络信息数量大而且精彩,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2、要学会“信息节食”。
一位13岁的孩子竟因过度玩手机导致瘫痪和智力衰退。他生病前特别喜欢玩手机,经常一玩就玩到深更半夜,作息紊乱,从而导致患上了免疫性脑炎。去医院后他的情况继续恶化,竟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还有智力衰退的现象,当时他已经认不清家人,精神也出现了异常。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60.4%的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党”在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手机离了手,会觉得心神不宁,总像少了什么东西。”
某中学初一的学生张某说,班里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通常是全天挂QQ,还会用于微信聊天、玩网络游戏。有时候,为了一口气看完某部网络小说,有的人会熬几个通宵。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过度沉迷于手机的孩子的大脑,与普通孩子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区别。克里斯塔基斯说,只有每天接受不同的刺激,孩子才能发展出一个健康和健全的大脑。
但是有的孩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屏幕前,导致他们大脑的感官刺激不足,使得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负面变化。
再加上手机和电视屏幕所产生的声光和画面的刺激,经常只集中在原始区域,这会导致孩子缺乏情绪自控力,以及缺乏思考和逻辑理性能力。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在刷手机的过程中,经常能在QQ群、微信群、朋友圈、网站上看到各种色情的、暴力的、虚假的、恐怖的信息,有的信息一看就是假的,有的呢,真假难辨。
想一想:你或者你的亲朋好友看到过类似的事件吗?
注意
信息
出处
1
关注
官方
信息
2
对信息进行多方
验证
3
辨识
信息
内容
4

他人
求助
5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抗击新冠肺炎你了解哪些谣言?
注意信息出处,核查权威网站
多方验证信息,多个途径了解
理智辨别内容,多想想可能性
问他人辨真伪,向专家寻帮助
暴力色情恐怖,不听不信不传
不听谣
不信谣
不传谣
不造谣
方法与技能
有一些网友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网络交往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
网络上的“自由”有没有限度?
网络无限,自由有限!
西昌吉某某升学无望,为泄私愤篡改上百名同学中考志愿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不宣泄极端负面情绪
不泄露他人隐私
不恶意攻击他人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大声朗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板块二
传播网络正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意见的征集,我们可以提吗?通过什么方式?
网民建言征集活动
12315互联网平台
市长信箱
县长信箱
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可以怎样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1岁的郑州女大学生,用互联网“捞”人
7月20日晚9点26分,郑彩阳和两个朋友在线梳理了救援信息,创建了第一个微信群:郑州求助信息汇总。不到半小时,群里就涌进了近400人,他们间多是陌生人,复制、黏贴各处看到的求助和救援信息,转发到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
20日开始,郑州断电。刷微博的时候,她看到有家公司愿意提供发电机,随手把截图转发到微信群。第二天,有群友特意加她微信:“感谢你发的一个截屏,救了郑州两个医院。”
郑彩阳说,互联网就像是一张网,“把那些人从洪水和无助中打捞上来”。
郑彩阳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呢?
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利用网络捐赠,爱心筹、滴水筹;
利用传播优美的音乐、舞蹈视频;
利用网络进行举报,弘扬正义;
利用网络弘扬书画文化;
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让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想一想: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我们能做些什么?
课堂小结
合理利用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传播网络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提高媒介素养
2.学会“信息节食”
2.要在网上传递正能量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4.恪守道德与法律
随堂小练习
1.某市新闻网记者暗访了该市多家网吧,发现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浏览色情网站、网吧内吸姻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你想说的是(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无法抗拒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
②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③沉迷网络不但影响学业,还会产生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④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远离网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随堂小练习
2.某校开展以“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你认为下列同学的做法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①小明在网上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②小欣通过网络转发了她看到的则真实的募捐信息。
③小红通过网络对开展诚信考试的倡议进行响应。
④小于通过网络传播了一些反诈骗的方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随堂小练习
3.”互联网时代,我感觉更孤单了。”互联网减少了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两句话说明(
)
A.虚拟交往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B.虚拟交往能取代现实的人际交往
C.人们不应该进行网络交往
D.现实的交往应该取代虚拟的交往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