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教师学校主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目标必备知识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关键能力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践行主人翁意识。学科素养政治认同: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行使权利的观念。法治意识: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律规定,依法行使权利。核心价值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教学重点解释民主决策的原因和要求揭示民主管理的要求和原因理解民主监督的原因和要求教学难点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组织形式和内容阐释民主协商的原因和展开方法策略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课标要求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材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部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内容第一目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介绍农村基层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相关内容;第二目阐述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说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分析高一学生社会实践不足的特点,需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多深入基层了解相关问题,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案例,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获得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上内容不加页,共20分)教学过程(60分)教师导学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扬基层民主,加快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议题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活动一:观看视频《时间的朋友》 思考: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如何产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教师总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要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必由之路,而群众自治更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政府必须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公意识,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到自治中来,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水平。议题二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活动:观看视频《新闻片段》思考: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样的意义?教师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适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部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发展基层民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就。课堂小结发展基层民主,必须适应基层实际,顺应群众需要,切实把协商民主落实到基层决策管理的各个方面,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边听边思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边听边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边听边感边听边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实践的内容。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总结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