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2.2创新永无止境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学习目标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难点万众创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请描述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我国科技方面的现状如何?导入新课:科技图片展示出示学生目标:(1)知道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2)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3)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观看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本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活动:(1)观察两个表格:你有哪些发现?(2)我国科技现状如何?教师总结:中国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教师总结: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材料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正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强调,“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思考:(1)教育有什么重要性?教师总结: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从这些同龄人的创造发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教师总结: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可以激发我们青少年对科学的爱好和兴趣,有利于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今后,我要树立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多阅读、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3)你参加过哪些科技创新活动?你在这些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让我们想象一下:未来的学校将会是什么样子?目标导学二:万众创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初步了解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材料分析:(1)阅读教材相关链接;(2)结合三个关键词谈自己的认识。(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教师总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造者,都享有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材料分析:李克强总理指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重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千千万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必将极大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2)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4、探究与分享:(见教材)(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2)问题:有人说,创新就该追求原创;有人说,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结合中国高铁故事,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中国高铁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创新”,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也称为“二次创新”,在模仿中学习,消化吸收国外技术,集成创新再到最终实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仰望到模仿,从创新到赶超的过程;经历了从发展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到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铁路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中国高铁”这个品牌。(3)创新精神的表现?5、分享交流:(见教材)(1)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教师讲解: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感受到了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感受到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有人说:“科技创新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提示:需要研究团队的持续奋战和不懈努力,积累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材料分析:李克强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进一步放宽服务业的准入,还会全面放开制造业,在这方面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我们将保护知识产权;要持续向社会发出信号,让恒产者有恒心,让投资者有信心,让各类产权者安心,给所有合法产权所有者都吃上长效定心丸。探究:怎样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教师总结: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阅读两个表格,分析交流如: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学生观看我国科技取得的成就,联系教材,归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坚持的战略和方针等。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交流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学生回忆,分享交流如:我参加过“我身边的小发明”中学生科技制作竞赛、中学生环保节能科技创新竞赛、“我的3D梦”设计制作大赛、生态城市模型大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了我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我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阅读相关链接,回答如:每个人都是创造者,都享有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如: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路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学生根据提示归纳如: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学生回答:同意这个观点。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创新,站在别人所达不到的制高点发出中国声音,带动中国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学生举手汇报如: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有所了解,便于讨论和讲解。通过两个表格,从积极和落后两个角度展示我国科技的现状,使学生对我国科技现状有所了解,易于知识的整理和识记。通过出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从而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选取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汇报材料,使学生明确国家对教育的重要程度,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重要性,使知识呈现顺理成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方面,你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借助教材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结合三个关键词语谈自己的认识,从而引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选取李克强总结关于企业创新的讲话,使学生明确: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设计观点分析,即:创新就该追求原创;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引导学生在辨析过程中,更加深刻的明确创新精神的表现,使深奥的知识在辨析过程中得以形象展现。选取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材料,引导学生明确:创新需要研究团队的持续奋战和不懈努力,积累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通过教师展示保护知识产权的小贴士,使学生拓展对知识产权及保护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检测目标1、我国高铁历经“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世界一流的高铁技术,不仅在国内开花结果,而且正走向世界。这说明()A.实现技术创新,需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创新主要是指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C.知识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D.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2、中国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更多年轻人成为“创客”。政府大力支持“创客”发展说明()A.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基础在创新,关键在创业B.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C.我国政府鼓励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创新创业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我们要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之所以要倡导创新精神,是因为()①创新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②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③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来的水平,创造更多财富④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