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享受学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享受学习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享受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课业学习是中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掌握享受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要求。
2.能力目标: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提高和增强享受学习的能力,做到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享受学习的观念,形成享受学习过程和欣赏学习结果的良好习惯,培养热爱学习、欣赏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享受学习,学会学习。
【教学难点】
学习中有苦,学习中有乐;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内容,导入新课]
  陈毅元帅自幼好学,酷爱读书。他看起书来,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次,陈毅到一位亲戚家去过中秋节。进门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本自己渴求已久的好书,于是便不顾几十里跋涉的疲劳,一头扎进一间空屋子里,兴致勃勃地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用毛笔做笔记。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书。后来,亲戚只好把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到了书桌上。糍粑本该蘸着糖吃,谁知陈毅将注意力全集中到书上去了,竟然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给他端面条来,见他满嘴都是墨,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这下子,把外屋的人全引了进来,大家一看陈毅那滑稽的样子,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陈毅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之后,诙谐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同学们读了陈毅的故事以后,有何感想?学习固然辛苦,但如果你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找到目标,就会感到乐在其中,就会享受学习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入对《享受学习》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体味学习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学习,你快乐吗?
活动设计:学生两人一个小组,认真思考并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就下列问题展开探讨:
问题:(1)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
(2)进入初中后,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
(3)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
在互问互答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困生寻找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为今后的学习树立自信心。
在同学们的互问互答中,你会发现,其实不论是在小学,还是现在的初中学习生活,我们都有学习的快乐体验。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生活中,什么情境下,你就会体验到快乐?小组长记录,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分享。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
学习的快乐表现在:
(1)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
(2)自己努力解决了某个问题时;
(3)学习中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同伴时;
(4)发现自己的潜能时……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但是,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到快乐。学习中也有辛苦。为什么学习会使我们感受到辛苦呢?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倾诉学习之苦
第一步:倾诉学习之苦。在小组内尽情诉说“自己学习中曾经感受过哪些辛苦”。然后思考分享:当时,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学习中的苦:(1) 
。?
(2) 
。?
(3) 
。?
……
第二步:感受学习之苦。请同学们寻找表达“学习有辛苦”的成语或诗词。
学生一般能找到的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等诗句,以及“头悬梁,锥刺股”等典故。
第三步:应对学习之苦。在学习遇到这么多困难时,一般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的回答可能有: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感觉到自己真能干,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自豪感;抱怨太辛苦,放弃努力,问题解决不了,失去信心,感觉自己真笨等,教师应适时引导。
第四步:讨论。比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快乐与辛苦和对待辛苦的不同态度及结果,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1)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还会遇到困难和阻挠,因此,感受到辛苦是正常的。没有苦哪有甜,学习就是先苦后甜的一个过程,是苦乐相伴、相互交融的。学习中的苦是暂时的。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此时咬牙挺一挺,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会收获学习的成果,领略到胜利者的自豪和愉悦。当我们正在讨论学习的苦与乐时,你是否知道在世界的一些地方,我们的同龄人却已然远离课堂,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2)中学生活丰富多彩,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在中学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虽然学习中有许多的辛苦与不易,但这是我们初中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既然我们无法放弃学习的任务,那么,我们为何不坦然面对困难、勇敢挑战困难,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呢?
(二)学会学习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呈现以下内容]
材料一 《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摇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学习的无穷乐趣。
材料二 佳琦刚上七年级,在学习上他还是保留着小学的习惯:从不预习,上课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作业、练习不会做就抄同学的,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结果,期中考试他大多数科目的成绩都非常不理想。
材料三 七年级学生悦悦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太让人满意,于是他就模仿学习成绩更好的佳佳的学习方式,结果一段时间后,悦悦感到很不适应,成绩竟然更差了。
问题:(1)上述三则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2)你有过和悦悦类似的困扰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可以参与指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从不同方面反映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扰。用诱导法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在面对困扰时的做法,组织小组探讨总结面对学习困扰时正确的做法。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
学会学习的要求: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习中有困扰是正常现象。同学们能发现困扰并讲出来,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说明大家在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习中有太多的困扰,也许是同学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也许是对时间的分配利用不够合理,抑或是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学习习惯不好。在学习中,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才能感受到学习的美好与乐趣,才能更懂得学习,学会享受学习。
要享受学习,就要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虽然艰苦但充满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具体采用哪种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学会学习,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活动四:拓展空间——畅所欲言说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组长整理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分享。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
(1)目标学习法。就是在上新课时明确学习的重要目标,即知识重点。增强我们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避免一些无效劳动的发生。
(2)问题学习法。带着问题去看书,使学习有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问题学习法要求我们看书前,首先看一下课后的思考题,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同时,它还要求我们在预习时去寻找问题,以便上课老师讲解该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在做练习时努力地解决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倒,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你进步的过程。
(3)对比学习法。对比学习一是要把易混淆的概念、原理进行比较,加以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要求我们把知识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归类,形成容易检索的程序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再现与提取,也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4)联系学习法。学习新知识就要想到旧知识,想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不能迷信权威,要克服定势思维。
(5)归纳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指的是把相同、相近、相反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识记与理解。其优点就在于能起到更快地记忆、理解的作用。
(6)合作学习法。我们可以同水平相当的人一起学习,形成伙伴式学习;同水平高于你的人一起学习,就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同水平低于你的人一起学习,你是他的老师,可以“教学相长”,你同样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合作学习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与策略,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在学习交往中,我们可以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本课小结
诗人孟郊在《劝学》中写道:“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告诉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自觉学习,勤奋学习。学习是一个有甜有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学习中的甜与苦,勇敢地面对并坦然接受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付出艰辛的努力,学会享受学习,使学习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乐趣。
(
1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