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1.2
走向共同富裕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重点
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难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改革开放以来,哪四个尊重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中国腾飞证明了什么?
请简述改革开放的原因。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
出示学生目标:
(1)懂得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知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理解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党和政府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活动: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三名同学的假期经历有喜有忧,你从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教师举例如:国家停产整顿高污染企业,体现了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行业不断兴起,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及生活方式。
(2)进入新时期,我国为什么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教师总结:
(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材料分析:激荡四十年
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1.8%,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贫穷和微不足道的国家。今年中国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到全球14.8%。
1978年,老百姓赚100元钱有60元钱是拿来买食品。今年中国老百姓每月39%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61%用于购买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
1978年,中国高楼没有超过200米的,今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楼中有8幢在中国。
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全都是国营企业且在世界五百强中微不足道。201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民营企业。
思考:(1)我国经济发展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讲解: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请你从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同学讨论: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教师提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容量、温室气体减排三大严竣挑战,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要认清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责任,确定国家电网公司的绿色发展战略。这就需要国家电网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造能源配置绿色平台。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国家采取哪些措施?
教师总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活动:农村发展变化大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
(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示:
(1)农村变化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说。
(3)思考: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示: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对待改革的态度?
教师总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教材主要内容。
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的?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总结: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怎样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
教师归纳:党和政府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拓展空间
某网上论坛开展了以“物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为主题的讨论,部分网友发表了观点。请你跟帖参与讨论,谈谈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主要知识点。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如:高铁越来越普及,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
学生借助教材回答: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回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学生参与探究,在班级交流,如:是与国家对外实行开放经济战略进行组合配套系统解决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运行深层次矛盾的既重要又可控的重要抓手。
学生交流后汇报,如: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断弘扬改革精神。
学生参与探究,如:我同意他们的观点。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学生根据要求,初拟欲跟帖的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为以下问题探究奠定基础。
通过利用教材“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喜与忧,使理论知识与具体实例相结合,易于理解和掌握。
通过展示材料:“激荡四十年”,从不同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能够更真切的感受改革开放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国家电网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并进一步引出讨论: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挑战,使问题呈现自然顺畅。
通过活动:“农村发展变化大”,选取学生们可闻可见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便
问题更易于理解。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在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以及怎样共享发展成果等问题,使知识与实例有机结合。
通过拓展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升华主题。
检测目标
1.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下面观点中你认同的有(
)??
①小秦:人心齐,泰山移。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②小蕊:共享发展应该是人人享有,而不是一部分人独有,先富要带动后富③小韩:共享发展就是所有人要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④小玲:共享发展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还面临一些问题。下列属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的是(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环境污染问题突出?③区域发展不平衡??④贫富差距过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

A.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民族复兴总目标
B.以“新常态”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
C.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
D.以“一带一路”统领世界经济发展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白了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