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咏唱古诗词》之《春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1课《咏唱古诗词》第二课时《春晓》课型:歌唱课(合唱)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歌曲《春晓》是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近年所创作的《新学堂歌》中的其中一首,歌词来源于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七声宫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乐句组成,在结构上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旋律主要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节奏轻快平稳;中段是由衬词“啦”构成的一个二声部乐段,跳进旋律,切分和附点八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更为活跃,音乐形象较第一乐段更为鲜明可爱;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尾声乐句在节奏上拉宽,既和诗歌的意境相吻合,又具有诗歌吟颂的韵味。整首歌曲旋律质朴,简洁上口,歌词多为一字一音,整首歌曲既蕴藏着诗歌所表现的春天的美丽意境,又充满了童趣。教学目标:1、能准确演唱二声部歌曲《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词相融的和谐魅力,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意境。2、通过听、唱、颂、创等实践活动,感受文学结构创作中的“起、承、转、合”与音乐结构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体验古诗词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歌唱并表现歌曲意境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准确、和谐课前准备:玻璃杯一个、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起(情境导入,解决难点。)1、聆听春天的声音并模唱。师:春天万物复苏,绿意盎然,同时也带来了美妙的声音。让我们来听听。(1)聆听第二声部旋律(旋律中加入小鸟、雨声、风声音效)。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你们听到的声音有哪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雨声、风声、小鸟叫声、歌声)①用小鸟声音、雨滴声音模唱旋律(提醒歌唱状态);②出示第二声部旋律,跟琴唱谱;[设计意图:第二声部旋律不容易稳定,采用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第二声部,帮助他们先建立第二声部的稳定性。](2)二声部歌唱体验①师生合作: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唱第一声部,初步感知二声部。②出示第二声部歌谱,跟琴唱歌谱,并说说第一二声部的旋律特点。(第一声部行进主要是上行,第二声部行进主要是下行,有相同音121)③师生进行两个声部的合作[设计意图:教师加入第一声部,分析两个声部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从感性聆听到理性分析再到感性歌唱,循序渐进地完成两个声部的合作。]二、承(学唱歌曲,体验意境。)1、初听歌曲,了解背景。2、朗读唐诗,感受意境。①教师示范有力度变化的朗读,引导学生感知起、承、转、合在诗词章法创作中所带来的处处春景。②学生有力度变化的读唐诗。(屏幕出示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暂停视频进行朗读练习哦。)3、轻声学唱,抒发情感。①放慢速度跟琴唱谱(提醒学生歌唱状态)②放慢速度跟琴唱词③随伴奏唱出歌曲韵味三、转(完整演唱,情感抒发。)1、再次聆听全曲,这一段出现了几次,歌曲结构是怎样的?(温馨提示:按下暂停键找出相同部分)板书:三段体第一乐段(古诗部分)第二乐段(衬词二声部)第三乐段(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尾声乐句)2、师生合作完整歌唱。[设计意图:在了解歌曲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合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这种艺术形式的感受体验。]四、合(拓展延伸,激发创新。)1、观看视频《春晓》杯子舞,跟着舞动。2、引导学生对本首歌曲进行律动编创、加入伴奏乐器等不同形式的创编。3、对其他古诗词进行旋律创编。4、将创作的作品发老师指定邮箱,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颁发线上奖状。[设计意图:开放性的创编能开阔学生思维,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广大的创作舞台。同时,作品的甄选评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认真的进行创作,提升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