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兰花草》教学设计——花城出版社五年级(上)第7课【课型】歌唱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理念】《课标(2011年版)》提出:“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常见结构...等基础知识”。本单元学生通过学唱两首节奏、色调分明的歌曲,结合教师的讲解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逐步建立对音乐色调认识,学习音乐中的大调与小调。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面对全体,学生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提高音乐素养。【教材分析】歌曲《兰花草》全曲共有四个乐句,d小调,4/4拍。由台湾作曲家陈贤德和张弼根据胡适所作的诗《希望》改编而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爱歌曲《兰花草》,提高音乐的听辨能力,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和听辨,学唱歌曲《兰花草》,感受和听辨音乐的色调。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兰花草》,掌握大、小调音阶的排列,初步听辨音乐中的大调和小调。【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兰花草》【教学难点】听辨音乐中的大调和小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朗诵胡适的诗《希望》,分析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简单的介绍诗歌以及歌曲《兰花草》的背景,引出课题讲授新课学唱歌曲《兰花草》初听歌曲《兰花草》。尝试完整演唱歌曲《兰花草》。【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歌曲简短、朗朗上口,在第一次聆听结束后,可尝试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完整演唱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在接下里的教学中多加注意。复习附点节奏,圈出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分乐句击拍演唱乐谱,注意升记号演唱准确。完整演唱歌曲《兰花草》。【设计意图】歌曲中多次使用附点节奏,特别是四分附点音符后的八分音符容易被忽略,通过唱谱巩固节奏、熟悉旋律,同时锻炼学生的识谱和唱谱能力。(二)学习大调和小调1、复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对比其与《兰花草》间不同的音乐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太阳和月亮)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听觉感受结合在一起,感受不同音乐色调带来的不同感受。2、复习主音与结束音,找出歌曲的结束音,排列出大调和小调的音阶。3、举例讲解大调和小调,感受不同音乐色调带来的不同感受。【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音乐片段进行改编,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调和小调,为解析来的听辨色调做准备。听辨本学期所学歌曲,判断其属于大调还是小调。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兰花草》,还了解了音乐中的大调和小调,关于音乐还有很多奥妙等待同学们去发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