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来之不易的粮食【活动背景】?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但很多学生对粮食的了解却很少,甚至五谷不分,不知道平常吃的食品是由什么粮食作物制作而成的,更体会不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浪费粮食的现象相当严重。?【活动目标】?1.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上交流,能认识加工后的粮食与它们的果实和粮食作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粮食的种植过程。?2.学习体验用多种实践方式获取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农民劳作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态度。?【活动重难点】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上交流,能认识加工后的粮食与它们的果实和粮食作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粮食的种植过程。?【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调查表?学生准备:分组调查当地常见粮食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及相关的食品,尺子、计算器。?【活动过程】?一、查一查,粮食作用有多大?1.从早餐导入,引发:这些食品是由什么粮食加工的?2.交流课前调查各种粮食加工的食品。?3.观察膳食金字塔,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日常的饮食导入,借助课前调查积累的经验,来个食品知识大盘点,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粮食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形影不离,对人的作用非常大。?二、找一找,粮食妈妈在哪儿?1.学生分组介绍各自带来的粮食:谷类家族、豆类家族、薯类家族。?2.粮食宝宝找妈妈:个人活动后再组内交流。?3.班内交流?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缺少田间劳动,不理解粮食是从何而来。利用信息技术,能把广阔的种植空间浓缩到课堂,把平常碎片化的记忆通过观察比较串成线,整体感知粮食与粮食作物的关系。?试一试,粮食生产多辛苦?微视频介绍“种植之路”?2.学生模拟体验收割劳动。?(1)出示游戏规则,明确要求。?游戏规则:A、用尺子作镰刀,模仿收割的姿势弯腰收割4分钟。?B、以音乐时间为准。?(2)学生模拟体验活动。?(3)学生谈感受。?设计意图:日常生活中,学生难以全面经历粮食的种植过程。本环节种植过程介绍及亲历体验活动对学生认识农民、了解农民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真正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四、算一算,节约粮食好处多?1.展示身边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自我反思。?2.据测算,1千克大米约有米粒40000颗。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少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可节约多少千克大米,每月节约多少,一年呢?如果按每人每天需要500克粮食计算,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谈感受?3.引发深入调查。?设计意图:反思自己日常对粮食的态度,结合周密的计算,用数据说话,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进一步调查探究的积极性,养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和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