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五课第二讲:预防犯罪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三种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追究刑事责任。教师提示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问题一:什么是刑法?1阅读P52正文2.归纳:刑法是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刑法是政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问题二:什么是犯罪?它有哪些特征?1.阅读P53相关链接:刑法第三十条2.阅读P53探究与分享:对比上述行为,举类似例子。提示:殴打他人,造成伤害程度不同,所违反的法律与受到处罚结果也不同。捡拾他人财物归还索要赎金和捡拾他人财物拒不归还。3.阅读P53正文:犯罪及其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P53相关链接:犯罪的特征解读5.阅读P55探究与分享: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提示:殴打杜某致其轻微伤是一般违法行为,开走杜某的出租车属于抢劫行为,构成犯罪。问题三:什么是刑罚?它有哪些种类?1.阅读P54正文归纳:刑罚的含义和种类提示: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2.阅读P54相关链接:刑罚的种类提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问题四:怎样才能做到预防犯罪?1.阅读P55相关链接: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提示:我们要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2.阅读P55探究与分享: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提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它没有做到自我约束,在小事上放任了自己,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同时,他交友不慎,结交了不良朋友导致走上犯罪道路。归纳: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阅读P56相关链接: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4.P56阅读感悟归纳: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小结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预防犯罪的要求作业1.将问题导学部分的4个问题整理到课外作业本上。2.完成优化设计“知能演练提升”部分。板书设计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预防犯罪的要求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