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萧山月考)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黑龙江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计划未来3年在东北推广1500万亩海水稻。阅读该条新闻后,网友纷纷留言。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创新使我们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
B.海水稻的种植能有效利用当地生态资源
C.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同步富裕
D.海水稻为世界粮食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
3.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2020九上·柯桥月考)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2019九上·慈溪期中)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6.(2019九上·慈溪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平津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 ④两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19九上·慈溪期中)8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对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诺曼底登陆 ④慕尼黑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2019九上·慈溪期中)【回顾历史往事,做善思公民】夜再黑,终会有曙光,路再长,终会有尽头,20世纪初,中国革命终于看到了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材料二:南湖的这艘游船(如图)并不红,却诞生了继往开来的“红船精神”;也不大,却承载千均,它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希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开启了跨世纪航程。
(1)材料一的这段话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个事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10.(2019九上·慈溪期中)【了解历史苦难,做奋进公民】
材料一:“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1942年4月28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材料二:“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罗斯福总统在二战中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1942年罗斯福时美国民众的广播演说
(1)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2)列举在二战中“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历史事件两例。
(3)请用雅尔塔会议上的相关内容来说明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的观点。
(4)上述材料给我们有何启示?
11.(2019九上·慈溪期中)【跟随家乡名人,做求知公民】家乡慈溪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荟萃。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1895-1931)就出生于慈溪一个成衣匠家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出生在19世纪末的杨贤江,自幼贫困,饱受屈辱,从小因为见解言论独道被当地衙门地主欺压。他特别景仰那些抗击侵略、反对专制、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的仁人志士,立志向他们学习。
材料二:1917年毕业后的杨贤江应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任职,工作之余,他开始了解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思想。1919年杨贤江参加五四运动,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材料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杨贤江名列蒋介石发布的通缉令中。他愤怒地揭发了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并预言这种反动力量是暂时的。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杨贤江先生立志向仁人志士学习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杨贤江先生分别了解了哪些思想?你觉得哪种思想对他影响最大?请说出理由。
(3)请用史实证明杨贤江先生的预言,并说说其对当时和今天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据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A符合题意。这两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B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排除C。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2.【答案】C
【知识点】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充分说明海水稻的种植能有效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创新使我们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海水稻为世界粮食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
ABC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同步富裕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袁隆平“海水稻”的认识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进行分析,第一幅图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指挥发动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第二幅图是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幅图遵义会议的会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实际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组图片反映的事件都是发生在1927-193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所以说“有一种退却叫胜利”。
A项转战陕北最能反映题干台词,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台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BC三项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与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识记长征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率部来到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①正确;平津战役解放的是华北地区,解放东北全境的是辽沈战役,②错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③正确;两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走上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开始了洋务运动,④错误。
A项①③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7.【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反映的是戊戌变法,③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C项①④暗含题干描述的两件事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诺曼底登陆体现了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②③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主义行为,导致一战的爆发;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①④不符合共同维护家园的要求,错误。
B项②③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诺曼底登陆 ,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1)性质: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共诞生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五四运动;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2)根据材料二中的“南湖的这艘游船(如图)并不红,却诞生了继往开来的‘红船精神’......”联系所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根据所学可知,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共诞生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促进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1)性质: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共诞生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10.【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①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开罗会议召开,美英中三国讨论配合作战等问题;③雅尔塔会议召开,苏美英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④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等。
(3)1945年,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4)①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以史为鉴;③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可以联合起来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时间,以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意义。联系所学,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
(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指的是二战中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法抗法西斯侵略的史实,故联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及其成立之后的相关史实作答,任举一例即可。
(3)本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罗斯福的观点是强调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参与了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4)本题考查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主要围绕和平、 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等得出相关认识,言之有理亦可。
故答案为:(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①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开罗会议召开,美英中三国讨论配合作战等问题;③雅尔塔会议召开,苏美英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④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等。
(3)1945年,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4)①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以史为鉴;③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可以联合起来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世界人民的联合、二战的性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准确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世界人民的联合、二战的性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对战争的认识和世界人民的联合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内:清政府腐朽无能;外: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最大(1),理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杨贤江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的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今天的影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杨贤江出生在19世纪末,联系所学,19世纪末清政府腐朽无能,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根据材料二中的“开始了解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思想“,联系所学,杨贤江先生分别了解了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二中的” 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联系所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最大,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残余军队败退台湾,两岸形成了分离的局面,形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故答案为:(1)内:清政府腐朽无能;外: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最大(1),理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杨贤江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的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今天的影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慈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经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 / 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萧山月考)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据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A符合题意。这两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B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排除C。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2.(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黑龙江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计划未来3年在东北推广1500万亩海水稻。阅读该条新闻后,网友纷纷留言。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创新使我们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
B.海水稻的种植能有效利用当地生态资源
C.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同步富裕
D.海水稻为世界粮食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
【答案】C
【知识点】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充分说明海水稻的种植能有效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创新使我们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海水稻为世界粮食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
ABC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同步富裕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袁隆平“海水稻”的认识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进行分析,第一幅图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指挥发动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第二幅图是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幅图遵义会议的会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实际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组图片反映的事件都是发生在1927-193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
4.(2020九上·柯桥月考)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所以说“有一种退却叫胜利”。
A项转战陕北最能反映题干台词,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台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2019九上·慈溪期中)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BC三项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与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识记长征的相关史实。
6.(2019九上·慈溪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平津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 ④两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率部来到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①正确;平津战役解放的是华北地区,解放东北全境的是辽沈战役,②错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③正确;两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走上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开始了洋务运动,④错误。
A项①③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7.(2019九上·慈溪期中)8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反映的是戊戌变法,③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C项①④暗含题干描述的两件事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8.(2019九上·慈溪期中)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对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诺曼底登陆 ④慕尼黑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诺曼底登陆体现了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②③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主义行为,导致一战的爆发;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①④不符合共同维护家园的要求,错误。
B项②③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诺曼底登陆 ,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二、非选择题
9.(2019九上·慈溪期中)【回顾历史往事,做善思公民】夜再黑,终会有曙光,路再长,终会有尽头,20世纪初,中国革命终于看到了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材料二:南湖的这艘游船(如图)并不红,却诞生了继往开来的“红船精神”;也不大,却承载千均,它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希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开启了跨世纪航程。
(1)材料一的这段话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个事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答案】(1)性质: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共诞生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五四运动;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2)根据材料二中的“南湖的这艘游船(如图)并不红,却诞生了继往开来的‘红船精神’......”联系所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根据所学可知,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共诞生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促进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1)性质:反帝反封建;原因:提出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共诞生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10.(2019九上·慈溪期中)【了解历史苦难,做奋进公民】
材料一:“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1942年4月28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材料二:“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罗斯福总统在二战中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1942年罗斯福时美国民众的广播演说
(1)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2)列举在二战中“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历史事件两例。
(3)请用雅尔塔会议上的相关内容来说明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的观点。
(4)上述材料给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①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开罗会议召开,美英中三国讨论配合作战等问题;③雅尔塔会议召开,苏美英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④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等。
(3)1945年,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4)①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以史为鉴;③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可以联合起来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时间,以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意义。联系所学,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
(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指的是二战中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法抗法西斯侵略的史实,故联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及其成立之后的相关史实作答,任举一例即可。
(3)本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罗斯福的观点是强调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参与了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4)本题考查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主要围绕和平、 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等得出相关认识,言之有理亦可。
故答案为:(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①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②开罗会议召开,美英中三国讨论配合作战等问题;③雅尔塔会议召开,苏美英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④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等。
(3)1945年,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4)①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以史为鉴;③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可以联合起来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世界人民的联合、二战的性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准确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世界人民的联合、二战的性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对战争的认识和世界人民的联合的相关史实。
11.(2019九上·慈溪期中)【跟随家乡名人,做求知公民】家乡慈溪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荟萃。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1895-1931)就出生于慈溪一个成衣匠家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出生在19世纪末的杨贤江,自幼贫困,饱受屈辱,从小因为见解言论独道被当地衙门地主欺压。他特别景仰那些抗击侵略、反对专制、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的仁人志士,立志向他们学习。
材料二:1917年毕业后的杨贤江应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任职,工作之余,他开始了解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思想。1919年杨贤江参加五四运动,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材料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杨贤江名列蒋介石发布的通缉令中。他愤怒地揭发了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并预言这种反动力量是暂时的。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杨贤江先生立志向仁人志士学习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杨贤江先生分别了解了哪些思想?你觉得哪种思想对他影响最大?请说出理由。
(3)请用史实证明杨贤江先生的预言,并说说其对当时和今天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内:清政府腐朽无能;外: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最大(1),理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杨贤江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的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今天的影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杨贤江出生在19世纪末,联系所学,19世纪末清政府腐朽无能,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根据材料二中的“开始了解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思想“,联系所学,杨贤江先生分别了解了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二中的” 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联系所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最大,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残余军队败退台湾,两岸形成了分离的局面,形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故答案为:(1)内:清政府腐朽无能;外: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最大(1),理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杨贤江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的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今天的影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慈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经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