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了解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积极接纳自我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养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我的观念,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观念。【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作用;对待他人的评价要学会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内容,导入新课]《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抓走了一只羊羔。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了孩子们。穴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是“不自量力”的表现,最终招致不幸。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到正确认识自己。二、探究新知(一)人贵自知活动一:“照镜子”——这是我吗?教师展示图片《骄傲的猫咪》,同学们在欣赏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并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最后由师生一起进行总结。问题:(1)这只猫咪如果真遇见狮子,结果会怎么样?(2)这幅图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1)自我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在形象的认识,二是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2)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增长,使发现自己成为需要,更成为一种可能。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于自我的认识,其实从踏上生命历程就已经开始了。当我们开始追问自己“我是谁”的时候,就开始了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旅程。“我和别人一样吗”“我的独特性在哪里”“我将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人”“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答案。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非常有趣,而且也很有意义。那么,现在处于中学阶段的我们,为什么要对“我是谁”有明确的认识呢?活动二:探究与分享——认识自己[多媒体呈现以下内容]材料一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材料二 有一位姑娘,常因自己长得不漂亮而感到自卑。有一天,一位心理学家和她进行了一番长谈,末了让她去买一套漂亮的新衣服,请发型师做个好看的发型。然后,星期二晚上到他家参加一个晚会。星期二这天,这位姑娘发式得体,衣衫合身。晚会上,她按照心理学家的吩咐去做,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笑容可掬,举止得体,谈吐幽默。她成为晚会上最受欢迎的一位客人。晚会后,新认识的朋友们争相与她交往,激发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情,展现出身上蕴藏着的青春美,同之前判若两人。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问题:(1)爱因斯坦的选择给你什么启示?(2)材料二中是谁让姑娘变美的?要求:教师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明白爱因斯坦正是因为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扬长避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心理学家引导姑娘发现了自己的美,进一步正确认识了自己,因而变得更加自信和有魅力,使得更多人乐意与她交朋友。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受到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影响因素又增加了认识自己的难度。因此,要想正确认识自己,就需要多把尺子来衡量。(二)多把尺子量自己活动三:想一想 说一说——自我认识有多少(教材P28)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材料所设计的空格,完成后带着下列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点拨总结。问题:(1)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2)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认识自己,我们就要全面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③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兴趣、能力、性格、气质、思维特点、情感等。④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活动四:说一说 辨一辨(教材P29)[多媒体呈现以下内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三位同学之间的对话:小刚:我买东西总是反复挑选,十分仔细地检查,所以我是一个做事认真、仔细的人。小红:我的同桌为人热情,同学们经常找他帮忙,而找我的人却很少。我认识到我对待他人缺乏热情。小亮:那天,我婉转地给老师指出了课堂上的一个小错误,老师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很细心,也挺勇敢。问题:上述同学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自己的?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和同学们分享交流。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认识自己的方法:(1)自我评价:自我观察和分析法、和他人比较法。(2)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通过活动同学们可以看到,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比较、自我反思形成的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他人或群体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人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自我认识。 活动五:扪心自问——我是谁(教材P30)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在欣赏中思考,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点拨归纳。(材料中的角色:主人公1名、各科任课老师各1名、男女同学各1名,其他同学2到3人,爸爸、妈妈、奶奶各1名,邻居1到2名)问题:(1)不同的人对主人公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2)你觉得主人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1)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①用心聆听;②勇于面对;③平静拒绝)(2)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对他人的评价,我们要予以重视、学会反思。因为这些评价,有些是正确而全面的,我们要用心聆听、学会感恩,这将有助于我们看见真实的自己;有些评价是我们不愿意听但又是正确的,它能恰当地指出我们的盲区,需要我们勇于面对,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有些评价既是不准确的也是我们不愿意听到的,这些评价出于各种原因带有贬义,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后平静地拒绝,不让这样的评价伤害自己。活动六:拓展空间——填图谈收获(教材P31)请学生在课前采访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请他们谈谈对你的看法和评价,并结合自我认识,把看法和评价填写在教材要求的位置。课堂上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将自己的思考发现在组内分享交流并积极参与班级展示分享,最后由教师点拨总结。问题:(1)仔细观察图中你所填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2)这张图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张图让我们看到人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的一面,也说明了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同时,我们对自己也有了比较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这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迷失方向;能够让我们内心的力量凝结,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对个体的认识都是没有尽头的,也总是不完整的,因为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三、本课小结古代大哲学家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的话告诉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人贵自知,自知者明。认识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不抛弃、不放弃认识和发现自我,那么我们的人生探索就会更加有意义,也会更加有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