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我们小点儿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重、难点)2.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我们小点儿声》的第一课时。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难点: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生:(兴奋地)聪聪,你好!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生:愿意!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啊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1)教室里面有点吵1.出示情景视频,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1.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2.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3.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4.教师总结:(二)做个小小调音师1.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你想怎么做来减少这样的大声呢?(从自己做起,做个警示牌提示自己,)2.这样的做法对不对?(1)就我一个人大声没关系的,不会影响大家(2)他们大声说话,我要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3)大家都在学习呢,我们不要说话了,嘘三、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我们小声点?情景1: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情景2: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小组合作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图中人,该怎么做?总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我们要做文明学生,提问:你觉得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声音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生2:在休息室里要小声说话,免得影响别人休息。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种提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同时也角度身边的人,做好小小调音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的声音,而不是扰人的噪音。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生2: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五、拓展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板书设计:12.我们小点儿声教室里面有点吵这里也要小点儿声12.我们小点儿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重、难点)2.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我们小点儿声》的第二课时。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通过认识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小点儿声,不影响他人,做一个有公共文明修养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难点: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你去过图书馆吗?(2)你在图书馆里听到的声音,和刚才的一样吗?(3)你能说说在图书馆里大家都是怎样做的吗?(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去过,也可以请去过的同学来说一说。)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图书馆是我们要小点儿声的地方,提出设问“生活中还有需要我们小点儿声的地方吗?”进而引出课题《这里也要小点儿声》二、探究学习:这里是哪里1.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要我们小点儿声的地方”提出讨论要求“规定时间,看看哪个组想出来的地方多,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2.各小组汇报结果并分析,教师给予点评课件相应出示学生说出的公共场所,正确的相应在黑板上贴上“禁止喧哗”的标志。3.通过各小组对汇报结果的分析达成共识,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都属于公共场所。虽然有些地方没有“禁止喧哗”的标志,也需要我们小点声。三、探究学习:大声说话哪不好结合实际生活的现象分析:1.生活中有没有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的现象?2.这些人不知道公共常说大声喧哗的坏处吗?你能告诉他们吗?3.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四、归纳小结作为每一个社会参与者,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方便,自己痛快,我们都要为他人着想,只有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了,大家才能生活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群体中。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生汇报:①降低自己的声音,就可以降低别人的声音②做一些提示牌,提示语③说话时,尽量与对方近一些。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你们的第二次讨论的声音就比第一次小多了,大家也都听得见,所以,让我们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在公共场所小声点儿。让文明的生活在我们的音量中出现。教师带领大家轻声齐读书下的那首小诗。板书设计:我们小点儿声做一个有公共文明修养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我们小点儿声(第1课时).docx 12.我们小点儿声(第2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