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二单元课题3水分子的变化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01学习目标【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1.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2.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3.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学习目标拉瓦锡在这里输入标题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02第一部分水的分解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两电极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比较两玻璃管中现象差异均有气泡产生水位下降较慢水位下降较快V正极:V负极=1:2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解释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木条燃烧更旺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支持燃烧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够燃烧实验结论:(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1)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2)电解水所用电源是直流电;(3)两电极产生气体: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正:V负=1︰2=V氧:V氢)水氢气+氧气通电讨论(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2)分析水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生成了两种物质,水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H2O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HO2通电Z=A+B+C……“一变多”分解反应微观解释实验测得的一个水分子的构成为H2O微观上,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成氧气。03第二部分水的合成现象解释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的凉烧杯,观察现象。用手轻轻触摸烧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氢气+氧气水H2O2HO2点燃A+B+C……=Z“多变一”化合反应氢气点燃前先验纯!氢能被视为“最理想的能源”微观解释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概念解释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本节通过熟悉的水做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喜欢从熟悉事物入手学习新的知识,对图片、实物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实践,这一点便于实验探究的开展。学生对物质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生活,但缺乏对物质性质探究的方法和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2.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3.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重难点】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导入]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对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个实验吧![设计意图]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2.新课讲授[实验探究2-3]学生观察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观察现象。现象:(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大约为2:1;两侧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负极端的玻璃管: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正极端的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支持燃烧。[查阅资料]①氢气在空气中能被点燃,发生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两极产生的气体成分,得出结论,根据结论写出文字表达式,并强调反应条件。[设计意图]在整个过程中完整体验科学探究的其他几个基本环节:做出猜想、搜集资料、收集证据、获得结论、表达与拓展与评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观实验现象,用语言完整准确描实验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合理推理,解决问题。通过对气体的验过程,初步建根据某物质特有的变化现象来验证其存在的概通过书写巩固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在特别强调反应条件后使学生初步形成“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这一认识。[思考讨论](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2)分析水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获取概念]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讲解]可以表示为“Z=A+B+C……”,简单理解为“一变多”的反应。[展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讲解]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构成氢分子,再构成氢气,氧原子两两结合构成氧分子,再构成氧气。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设计意图]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理解水的组成,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更使学生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法。[提问]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实验探究2-4]学生观察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观察现象。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根据结论写出文字表达式,并强调反应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类型,引出“化合反应”的概念。[获取概念]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称为化合反应。[讲解]可以表示为“A+B+C……=Z”,简单理解为“多变一”的反应。[提问]实验中为什么用纯净的氢气?氢气中混合氧气点燃可以吗?[强调]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先验纯,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引发爆炸。氢气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多应用于航天领域,比如火箭升空。氢能被视为“最理想的能源”。[展示]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设计意图]再一次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理解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补充]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都体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表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课堂小结】[提问]请同学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梳理规整,建构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及习惯。【课堂板书】1.水的分解实验直流电源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解反应)2.水的合成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氢气点燃前先验纯氢能被视为“最理想的能源”3.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pptx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