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诗意”整体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命的诗意”整体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资源简介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整体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整体框架
1、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2、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品味,增强文化自信。
3、语文素养与教学任务:
1)借助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及学习提示等学习资源,结合教材配套资料和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所写作品、创作风格及本单元诗词的写作背景,积累8首古诗词中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词语或诗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举办班级古诗词朗诵大赛,通过品读不同形式不同特征的古代诗词,理解古代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及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审美体验。
3)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具体任务设计的方法鉴赏诗词,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体会诗人多样的表达方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从八首诗词中自主选择一首,从语言、内容、情感或写法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自己的理解思考,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4、教学内容: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李清照)
5、教学课时:10课时
二、教学过程
本单元围绕古代诗词的“诗意”构建任务群,具体分为四个大型任务和若干小的任务来完成,四个大的任务分别为知人论世、吟咏诗韵、赏析诗蕴和文学短评写作。
任务一:知人论世
借助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及学习提示等学习资源,结合教材配套资料和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中诗人们的人生经历、所写作品、思想风格及本单元诗词的写作背景。每位学生选择其中一位(确保每位诗人都有同学选择)诗人做详细深入了解,写好笔记,完成下表;并在课堂进行交流分享。
表1:知人论世
诗人姓名
人生经历
文学作品
思想风格
其他角度
所选诗词创作背景
1、学生独立或者两人合作选择一位诗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写好笔记。
2、班级交流,确保每位诗人都有同学交流分享。
任务二:吟咏诗韵
任务1:初读诗词,理解大意
1、结合单元说明、诗词注释、学习提示等教材资料对八首诗词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小组合作,扫除阅读中的字音、形,义等障碍,理解重难词语含义,揣摩诗意,理解诗词大意。【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堂不专门花费时间做】
重难点词语示例:
青青子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
2、把重要字词含义标注到文中,整理出小组所有同学不理解的地方,等到分享交流时探讨。
3、课堂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同学探讨、答疑、补充。教师注意引导,如有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提醒重难点和学生没有找到但又需要学生理解的地方。
任务2:方法指导,自我朗读
1、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诗词朗读的节奏、情感等。
2、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划分节奏停顿(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细节处理(重读点、转韵处、结尾句)等
3、每位学生选择一首诗词,根据方法和自我理解,自由朗读。
4、在小组内部进行朗读展示,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指点品评,推出一位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古诗词朗诵大赛。
任务3:班级古诗词朗诵大赛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可以举办个人赛和小组集体赛。由个人或者小组自行选择朗诵的诗词,准备相关配乐音频或视频。
个人赛由每个小组推举一名成员参加比赛,评出获奖等级并颁奖;小组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报名参加,评出优秀小组。
任务三:赏析诗蕴
本单元共8首诗词,不同时期、不同体式,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展示了不同的人生状态,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内涵,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阅读这8首诗词,仔细品味,从下面四组学习任务中任选两组,通过小组合作加以完成。
任务1:
1、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请结合这两首诗,比较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志趣,理解其各自的生命思考并加以分析。
2、《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三首诗均是诗人人生失意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之时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说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失意之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失意之情的。
3、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週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词,请结合词作内容,比较两首词的怀古之情的异同。
任务2:
1、诗人往往选用一些意象来展现景色,营造意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运用意象展现了田园景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意象描绘了赤壁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指出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展现景色的,简要分析这些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诗人往往把内在的“情”外化为各种意象,杜甫和李清照两人诗人深谙此道,《登高》中的“悲”,《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愁”都是通过外在意象传达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3、古诗词中写景手法多样,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白描手法等,不同的诗歌写景手法往往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琵琶行(并序)》两首诗就采用了不同的写景手法,请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任务3:
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运用了这种手法,请找出几首诗词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三首诗在创作构思上各有特色,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3、《归园田居(其一)》和《声声慢(寻寻觅觅)》两首诗词都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分别分析各自运用的表达技巧。
任务4:
1、所谓“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词或句子。《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声声慢(寻寻觅觅)》均有非常明显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品,请结合诗歌从形式、内容、创作手法等角度具体分析。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对琵琶乐曲进行了精彩而细腻的描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选择的描写角度和运用的手法技巧。
4、清代李佳在《左庵词话》中点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悲壮苍凉,极咏古能事”,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
【提示】1、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笔记,小组统一意见,做好课堂分校交流准备。
2、为确保每组任务均有小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规定,如分配任务、制定题组等。
3、需要留足时间让每个小组充分查找资料,探讨交流,最后形成小组统一意见。
4、课堂交流分享,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发言机会。
任务四:文学短评写作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结合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学写文学短评》资料,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1、文学短评的概念: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的篇幅相对短小的文章。
2、阅读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学写文学短评》,探讨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注意归纳出来,加以总结。
3、欣赏名家的文学短评。【卢雪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傅庚生:《<声声慢>中叠词之妙》】
4、在探讨写作方法和欣赏名家点评后,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尝试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5、课堂交流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