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科8份)

资源简介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观察图1,欧洲这一犁式的出现比中国晚了1200多年,这一犁式在中国出现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铁犁牛耕”开始在中原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3.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 商朝 B.唐朝 C. 宋朝 D.明朝
5.唐朝王建《夜看扬州》中的诗句“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C.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 D.商品经济的发展
6.图2所代表的我国古代科技文明,成就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图2
7. 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对比图3与图4,可以获取的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变化的信息是
图三 图四
A.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9.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实施该土地制度
A.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B.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把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D.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0.推行“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 ②战国 ③西汉 ④明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12.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林则徐 魏 源 B.曾国藩 李鸿章
C.康有为 梁启超 D.张 謇 荣宗敬
13.下列近代历史事件,和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局面被打破有关的是
A.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B.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D.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1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中国官员不懂技术 B.顽固派的阻扰和破坏
C.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 D.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15.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性质不同的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C.开平煤矿 D.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
1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因素有
①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
③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④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清政府“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发生在
A.l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18.民国初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采煤业和冶金业 B.皮革业和卷烟业
C.化工业和运输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19.右图所示的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洋务运动兴起
B.实业救国热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下列各项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时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
C.从工业结构来看,重、轻工业发展极不均衡
D.民族资本迅猛发展使外国资本处于劣势地位
21.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2.一部关于哥伦布1492年首航美洲的电影有以下几个镜头,其中绝对不可能在历史上发生的是
A.出发前吸食烟草提神 B.驾驶多桅帆船
C.携带《马可·波罗行记》 D.劝说水手克服困难
23.“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A.加快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B.引起欧洲的工业革命
C.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24.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贸易强国是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荷兰
25.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先后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法国、德国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荷兰、葡萄牙、美国 D.法国、葡萄牙、荷兰
2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最有可能将其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应该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27.1773年英国企业家马修·博尔顿在写给James Watt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James Watt的“产儿”是指
A.“珍妮纺纱机” B.汽船
C.改良型蒸气机 D.飞梭
2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A.采矿业 B.运输业
C.棉纺织业 D.冶金业
29.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
A. 18世纪上半期 B. 18世纪中后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上半期
30.观察图5,这是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景象的真实写照。这说明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煤成为当时唯一的动力能源
C.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享受风
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31.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图5
A.世界各地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 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 D.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2.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33.“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C.奴隶贸易是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 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34.引发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线是
A.农民破产 B.商品匮乏
C.股市崩溃 D.石油涨价
35.1929年,经济危机由美国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B.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利害相一致
36.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
A.调控农产品市场,对农民实行补偿
B.通过立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多方增加就业机会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7.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38.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A.保障弱势群体生活 B.减少政府开支,减轻民众纳税负担
C.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D.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9.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于你们。”这体现了农民对下列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私有化
4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是因为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集体农庄的建立
41.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42.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源在于
A.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B.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
C.提出的目标超越现实 D.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4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
A.英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 B.欧洲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
C.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 D.经济全球化
44.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洲一体化进程首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4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平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是
A.亚洲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西方国家 D.环太平洋国家
47.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① 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 跨国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③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 ④ 国际经济组织纷纷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8.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取代关贸总协定的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49.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的标志是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50.下列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中,中国参加的是
图6 图7 图8 图9
A. 图6图7 B. 图6图8 C. 图6图9 D. 图8图9
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题20分,52题12分,53题18分)
51.世界博览会被人们誉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奥运会。(共20分)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清明上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高科技使这幅历史名画以动态形式再现了北宋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1876年,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会后,李圭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2)李圭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与当时中国社会哪个政治派别的要求一致?(2分)这个政治派别的行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3)你认为在这两次世博会上,当时人分别能够看到哪些新产品?(每次博览会至少写出两项)(4分)
52.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2分)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2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
53.国际贸易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提高了关税,实行限制进口的政策。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币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29~ 1933年国际贸易的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应当为建设一个自由的国际贸易体而承担责任,并将“建设一个世界贸易多边体系”作为今后美国对外经济的基本目标.
——罗斯福(1933年)
回顾30年代竞相降低汇率,一个接一个的国家……货币贬值,你们完全毁掉了货币,造成了混乱。我们说,世界再也经不起那样折腾了。
——怀特(1944年7月)
(2)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包括哪些主要机构?(6分)
2001到2011的10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超过2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0. 5%。官方统计显示,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00多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0多美元。中国在全球经济的排名迅速上升,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强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源泉。
(3)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分)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5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题20分,52题12分,53题18分)
51.(1)特点:商业繁荣、市坊分开、打破商业活动时间限制。(6分)
(2)派别:洋务派。(2分)
影响:发动了洋务运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创办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8分)
(3)新产品:1851年,蒸汽机、火车、汽船、纺织机器等。(2分)
新产品:1904年,汽车、飞机、有轨电车、无线电等。(2分)
52.(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分)
影响: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引起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任答两点得4分)
(2)地位:英国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2分)
主要原因: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并拥有广大殖民地。(4分)2012.6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三 道大题,共 4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哪些量是不变的( )
A.线速度 B.周期
C.向心加速度 D.向心力
2.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一定变化
D.物体的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动能将变为原来的四倍
3.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天体间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只有质量很大的物体间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物体间的距离变大时,它们间的引力将变小
D.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4.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角速度为,周期为。关于这些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如图,有一空心圆锥面开口向上放置着,圆锥面绕竖直方向的几何对称轴匀速转动,在光滑圆锥面内表面有一物体m与壁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m所受的力有( )
A. 重力、弹力、下滑力共三个力
B. 重力、弹力共两个力
C. 重力、弹力、向心力共三个力
D. 重力、弹力、离心力共三个力
6.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加速、变轨后,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如图所示,卫星既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近的圆轨道a上运动,也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远的圆轨道b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a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线速度
B.卫星在a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在b上运行的周期
C.卫星在a上运行的角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角速度
D.卫星在a上运行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在b上运行时的万有引力
7.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S,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力作用于质量为m(mA. W1 > W2 B. W1 < W2 C. W1 = W2 D. 无法判断
8. 下列所述的实例中(均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石块被竖直向上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B. 木箱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
C. 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 D. 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
9.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a=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
C.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mgh
10.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与竖直墙壁垂直相碰后以原速率反向弹回,以小球碰前的速度为正方向,关于小球的动能变化和动量变化,以下正确的是( )
A. 0,0 B. mv2,0 C. 0,-2mv D. 0,2mv
二.填空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3分,共15分。)
11.某型号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2000N。当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P = W。当汽车从10m/s的速度继续加速时,发动机的功率将 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填“大于”、“等于”、“小于”)。
1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出所用重物的质量m=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J(取3位有效数字)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 。
三.本题共4个小题,共55分。解答时应画出必要的受力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重力加速度g =10 m /s2
13.(15分)将一个小球以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经过的时间落地。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求:
(1)抛出点与落地点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3)以地面为零势能面,离地多高时动能是势能的3倍。
14.(15分)长度为L的细线下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半径忽略不计,现用一个水平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并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撤掉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点时,求:
(1)小球的速度大小
(2)绳子拉力为多少?
15.(10分)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上无初速地滚下,然后进入一个半径为0.5m的光滑圆形轨道的内侧,小球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求:
(1)小球离轨道最低点的高度。
(2)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g=10m/s2)
16.(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长木板A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的左侧固定一弧形轨道,轨道末端切线水平,轨道与木板靠在一起,且末端高度与木板高度相同。现在将质量为1kg的小木块从高为h=0.45m处由静止释放,小木块滑离弧形轨道时的速度为2m/s,并且以此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由于滑块与木板间存在摩擦作用,木板也开始向右滑动,从小木块接触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经历时间为2s。
(1)小木块在弧形轨道上克服摩擦力的功?
(2)二者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多少?
(3)小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6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 P = 2000 W。 变大
1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9.89__J,动能的增加量为__9.80___J(取3位有效数字)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 下落过程中存在阻力 。
三.本题共4个小题,共55分。解答时应画出必要的受力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重力加速度g =10 m /s2
13题
. 解:(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l(1-cosθ)=/2
(7分)
拉力与重量的合力提供向心力:T-mg=mv /l (8分)
T=3mg-2mgcosθ
(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14、(1)解:物体下落高度 【4分】
(2)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
所以,落地时速度 【4分】
+mgh=4mgH H=2.5m (7分)
15、(1)根据动能定理 mg=m/r
mg(h-2r)=
h=1.25m (5分)
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1
mgh=
a=m/r (5分)
解得a=50
16
(1)设小木块在弧形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f,根据动能定理

所以, 【5分】
(2)木块在木板上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满足动量守恒

所以, 【5分】
(3)选向右为正方向,对木块在木板上滑行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所以, 【5分】2012.6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三 道大题,共 4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0 分)
1.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 D.
2.若 则的最小值是 ( )
A. B. C. D.
3.在△ABC中,∠=,则△ABC的面积等于
A. B. C. D.
4.对于任意实数,,,,下列命题:
①如果,,那么; ②如果,那么;
③如果,那么; ④如果,那么.
其中真命题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5.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8次成绩如茎叶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A., B.,
C., D.,
6. 某单位有职工750人,其中青年职工350人,中年职工250人,老年职工150人. 为了了解该单位职工的健康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15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
A. 8,4,3 B. 6,5,4 C. 7,5,3 D. 8,5,2
7.已知为等比数列,是它的前n项和.若, 且与2的等差中项为,则等于 ( )w_w w.k*s_5 u.c o_m
A.35 B.33 C.31 D.29
8.右图是求样本x 1,x2,…,x10平均数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 )
A. S=S+x n
B. S=S+
C. S=S+ n
D. S=S+
9.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当首项和变化时,是一个定值,则下列各数中也为定值的是 ( )
A. B. C. D.
10. 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数列满足.若对任意的, 都有成立,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在ABC中, 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若,则___________.
12.某部门计划对某路段进行限速,为调查限速60 km/h是否合理,对通过该路段的50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检测,将所得数据按,,,分组,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这500辆汽车中车速低于限速的汽车有 辆.
13. 若数列满足:且,则_______________.
14.已知实数,满足 则的最大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ABC中,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设.
(Ⅰ)求的值;
(Ⅱ)求ABC的面积.
16.袋子中装有编号为,,的3个黑球和编号为,的2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
(Ⅰ)写出所有不同的结果;
(Ⅱ)求恰好摸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
(Ⅲ)求至少摸出1个红球的概率.
17. 已知等差数列中,为的前项和,,.
(Ⅰ)求的通项与;
(Ⅱ)当为何值时,为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18. 设数列为等比数列,数列满足,,已知,,其中.
(Ⅰ) 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Ⅱ) 当时,求;
(Ⅲ) 设为数列的前项和,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数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 40 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
11. 12.300 13. 1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解:(Ⅰ)由余弦定理,得. ------------5分
(Ⅱ)因为 ,,所以 ,-------7分
所以 ABC的面积. --------------10分
16. 解:(Ⅰ), ,,,,,,,,
………………………3分
(Ⅱ) 记“恰好摸出1个黑球和1个红球”为事件A,
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为,,,,,,共6个基本事件.
所以.
答:恰好摸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为0.6. ………………………………6分
(Ⅲ)记“至少摸出1个红球”为事件B,则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为,,,,,,,共7个基本事件,
所以.
答:至少摸出1个红球的概率为0.7 . ……………………………………10分
17.解:(Ⅰ)由已知得
……………….2分
解得
则, ……………….6分
(Ⅱ)
当时前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 ………………10分
18. 解:(Ⅰ) 由已知,所以,
, 所以,
解得,所以数列的公比.……………………………2分
(Ⅱ) 因为 ,
,……………①
,……………②
②①得,…………………………4分
所以,
当时,.………………………………6分
(Ⅲ),………………………………7分
因为,所以,由得,
注意到,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所以最大值为,最小值为.………………………………9分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所以,.
即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0分
7 8
3 5 5 7
2 3
8 9
4 5 5 6
1 2
2
0
1


开始
输入x1,x2,…,x10
n=1,S=0
n≥10
输出S
结束


n=n+12012.6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五 道大题,共 8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臣等不肖(xiāo) 刎颈之交(jǐng)
广成传舍(zhuàn) 缪贤舍人(shě)
B. 见臣列观(guān) 相如虽驽(nǔ) 
渑(miǎn) 池 宁许以负秦曲(qū)
C. 使人遗赵王书(wèi) 引车避匿(nì)
礼节甚倨(jù) 廷叱(chì)之
D. 佯(yáng)为 汤镬(huò)
睨柱(ní) 秦王不怿(yì)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只是
B. 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持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D.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仔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②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① 城入赵而璧留秦 D.①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②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② 且庸人尚羞之
4.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臣请完璧归赵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乃使其从者衣褐
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⑥卒廷见相如 ⑦毕礼而归之
⑧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⑨且庸人尚羞之 ⑩左右欲刃相如
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 B.①②⑦/③④⑩/⑤⑥⑧/⑨
C.①②⑨/④⑧⑩/③⑤⑥/⑦ 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
5.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何以知之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 而君幸于赵王 ④ 遂与秦王会渑池 ⑤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 ②⑦/①③⑤/④⑥/⑧ B. ①⑦/③④⑧/②/⑤⑥
C. ①⑦/③⑧/②④/⑤⑥ D. ①⑦/⑤⑧/②④/③⑥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D. 若知我不降明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7.下列句中提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 幸: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 引:虞常果引张胜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D. 会: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8.下列句中补出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
B. 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C.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他)俱(去见汉使者)
D. 因(卫律)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B.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译文: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符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C.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看到犯罪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D.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译文: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 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改变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属文(zhǔ)   蟾蜍(chú)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辄(zhé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肃然(sù)   收禽(qín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D.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14.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虽一龙机发,而七首不动
1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游于三辅
16.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罪愆 顷刻 披枷戴锁
B.分辨 诀别 造孽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彰 冤枉 湛湛青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17.选出词语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 
A.我赴法场餐刀 餐:吃
B.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愆:罪过
1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B.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丑(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19.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超现实世界中去寻求出路。
20.对《窦娥冤》【滚绣球】中修辞格运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D.“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是拟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 说剑》,有删节)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日夜相击于前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②甚矣,汝之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①太子乃与见王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25.翻译句子(2分)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6.用“ /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分)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三.填空。(共24分)
27.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 时期的司马迁,选自被鲁迅誉为 “ ,
”的 《 》 。
(2)班固,东汉著名的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
(3)“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汉书》、《 》和《 》。
(4)《张衡传》节选自《后汉书 · 张衡传》,作者是南朝历史学家 。文中“遂通五经,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 、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5)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唱(曲词)、 (剧中人物的对话)、 (演员的动作)等构成。
28.在横线处写出原句。(每空1分,共10分)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
(2) 廉颇闻之, ,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 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5) 谈笑间, 。
(6) 莫听穿林打叶声, 。
(7) ,归去, 。
四.简答题。(10分)
29.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3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4分)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
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刺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的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是拥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京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31.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4分)
32.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4分)
33.文中偈语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6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21、A 解析:谋,图谋。
22、C
23、D 解析:①“庄子当能”是别人的看法。②句说的是庄子不接受贿赂。⑥所说的陈述对象是“大王”。故应选D③④⑤。
24、B 解析:A.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C.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
25、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
26、庶人之剑 ∕ 蓬头突鬓垂冠 ∕ 瞋目而语难 ∕ 相击于前 ∕ 上斩颈领 ∕ 下决肝肺 ∕ 无异于斗鸡 ∕ 一旦命已绝矣 ∕ 无所用于国事。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备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进官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王就让剑士较量7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子。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王说:“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棒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王用,请先说后试。”
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石城,齐岱做锋口,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 “诸侯的剑,把了解勇士和清廉的人作为锋口,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
王就牵他走上宫殿,割肉的人送上食物,王围绕他看三次。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
三.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四.简答题。(10分)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31、亲近自然 ②爱思索爱幻想 ③倔强、自主从容
32、从小倾心自然 ②自然对沈从文的品性影响很大 ③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 ④死后魂归自然2012.6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三 道大题,共 7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信访举报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某小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①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②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④居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推动基层政权建设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3.针对“抢盐”风波,我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迅速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发布我国食盐供应充足、不会涨价、食用食盐起不到防辐射作用等信息,提醒广大市民不信谣言,理性购买,并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行为。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坚持
的原则。
A.对人民负责 B.民主决策 C.民主集中制 D.科学决策
4、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这说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立法权 B.任免权 C.监督权 D.决定权
5.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以及其他报告提出了意见,国务院及其他机关认真做了相应修改。这说明
A.人民代表享有质询权 B.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C.人民代表行使决定权 D.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
6.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B.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7.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的职权有
①立法权 ②质询权 ③提案权 ④任免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在我国,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间接选举 差额选举   B.直接选举 差额选举
C.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D.直接选举 等额选举
9.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之所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①是我国的执政党 ②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下列选项能够体现党的性质的是
①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人民立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祖国接你回家”……九天八夜,海陆空三路并进,协调30多个国家,将3586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顺利撤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的行动。如果用一句话来赞颂本次救援行动,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国力增强,以人为本 B.异域动荡,险象环生
C.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D.迢遥千里,归途维艰
12.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居安思危,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为民执政 D.依法执政
13.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14.一位民主党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此外,乐团里有大提琴手、小提琴手等几十上百个演奏家,人们各有专长,各有其职,但如果各行其是,乐团就无法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演奏多党合作这部“交响曲”的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段材料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①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②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③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①④
15.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下列论据中,正确支撑这一论点的论据是
①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④我国法律法规对各民族成员基本政治权利的不同规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承认民族的多样性
18.某中学高三同学就“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19.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就是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③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④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
A.人口 B.领土 C.主权 D.政权
21.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这表明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协调国家间利益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08年6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2008年12月,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这说明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决议,按宪章精神并开展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共同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提高国际影响力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③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的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外交政策的宗旨
25.我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除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三项外,其余的是
A.和睦相处和友好合作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和团结合作及相互开放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平等互利
26.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因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经济和科技实力 B.军事和政治力量 C.经济和文化实力 D.物质和精神力量
27.根据联合国2001年统计资料,在过去的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发达国家与30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根据这一材料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①南北发展日益不平衡 ②贫富差距是危害当今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④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在对外关系上,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决不屈服于其他国家的压力,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这说明我国坚持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C.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D.维护世界的和平的总目标
29.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采取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依法从重惩处非法添加行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监管,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完善非法添加行为案件查办机制,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我国政府在履行
①扩大和完善人民民主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国际组织名目繁多,规模不一。我们熟悉的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类型分别是
①政府间和世界性 ②非政府间和区域性
③政府间和区域性 ④非政府间和世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10分)
3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独立权、 、自卫权、 。
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有机统一。
3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充分行使职权,在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012年3月1日闭幕。请填写下表。
会议议程 行使职权
例: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监督权
决定批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请勿在此答题)
34.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 、民主监督和 的职能。
35.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 ,促进国际 。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图中所示过程,反映出我国实行哪些政治制度
37.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禁止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务院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公开“三公”经费。
38.某大型住宅区由于交通配套不合理,居民饱受出行困难的困扰。居民小张找到市人大代表老王反映自己的苦恼。老王和其他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考察,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把该住宅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予以解决。
阅读材料,以“假如我是人大代表老王”为题,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政治生活》知识
我将履行什么职责
这个职责的来源是什么
履行这个职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5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平等权、管辖权
3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33.决定权
34.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35.和平与安全、合作与发展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7.
问题 《政治生活》知识
我将履行什么职责 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事实,努力为人民服务等。
这个职责的来源是什么 人民的委托
履行这个职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确保国家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
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监督等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12.6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二 道大题,共 8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45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6 分)
1. 近年来,北京市场上荔枝、芒果、菠萝等水果的销量呈上升势头,若想移植这类水果到北京种植,其限制性区位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2. 不属于对农业自然区位因素进行改造的是
A.北京郊区玻璃温室生产 B.宁夏枸杞地里的滴灌系统
C.丹麦重组乳品销售网络 D.东南丘陵的梯田化耕地
3. 下列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小麦、水稻
B.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属于粗放农业
D.澳大利亚以混合农业为主,没有商品谷物农业
4. 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5. 有关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B.山地耕作业主要是解决水源问题
C.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D.我国东南丘陵种植茶树是地形条件影响的结果
目前,北京市已开始实行“农社对接”试点,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蔬菜进入社区销售,便于居民在家门口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据此完成6~7题。
6. 居民能在家门口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主要是因为
①市场需求变化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交通条件改善 ④自然环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 试点“农社对接”的社区适宜选择在
A.西单商业区 B.中关村科技园区
C.望京居住区 D.永定河文化休闲区
《海口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按产业聚集”的基本原则,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与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化纤纺织、太阳能光伏六大支柱产业。据此完成8~10题。
8.“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按产业聚集”可以
A.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B.减少市场需求
C.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D.提高经济效益
9. 海口市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 D.气候适宜、农业发达
10.海口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地铁交通。在新建地铁沿线住宅区、大型商场不断涌现。据此完成11~12题。
11.在新建地铁沿线住宅区、大型商场不断涌现,体现出
A.交通是影响特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B.交通是影响住宅区选址的首要因素
C.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D.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12.北京市大力发展地铁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 B.控制出租车的发展
C.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D.提高地铁公司效益
新疆2011年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主题是“产业援疆、合作共赢”。据此完成13~14题。
13.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政策支持、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科技发达、市场广阔 D.地价低廉、水源充足
14.“产业援疆、合作共赢”对产业转移输出地的影响是
A.加速资源消耗 B.加大环境压力 C.促进产业升级 D.提升技术水平
《人民日报》2006年7月12日报道: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的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
15.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
A.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 B. 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
C.科技投人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不重要
16.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热 D.技术
17.在市场开拓过程中,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扩大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 ③加强市场营销
④改善交通条件 ⑤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8.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1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鞍钢(鞍山)和宝钢(上海)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兴建的两个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有关知识,回答20-21题。
20.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
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
D.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而宝钢附近没有
21.从鞍钢到宝钢不同的区位因素,说明了
A.工业原料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B.原材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C.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D.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下降
读下面某产业可能建厂的地点和成本分析表,完成22-23题。
22.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工厂地点 成本分析
原材料运费 加工费 工资
甲 3 5 12
乙 4 5 16
丙 6 5 11
丁 6 5 7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3.运费构成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的产业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的产业
C.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的产业
D.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的产业
24图1中分别表示制糖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炼铝工业和啤酒工业的主导因素(用大圈表示)及相关因素(用小圈表示)。工业部门捧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炼铝工业 ②电子装配工业 ③制糖工业 ④啤酒工业
B.①制糖工业 ②啤酒工业 ③电子装配工业 ④炼铝工业
C.①制糖工业 ②电子装配工业 ③炼铝工业 ④啤酒工业
D.①啤酒工业 ②电子装配工业 ③炼铝工业 ④制糖工业
25.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
26.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水源 B.地形 C.热量 D.交通
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通车并在石家庄设立站点。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正太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河北省行政中心。而获鹿县仅为县级市。据此回答27—28题。
27.石家庄市发展成为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28.作为河北省的政治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A.管理中心 B.服务中心 C.经济增长中心 D.交通运
29. 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30. 我国海尔集团在美国某地建家用电器厂得主要原因是
A.利用先进的技术   B.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C.利用丰富的原料   D.减少产品的运输费用
31. 有关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
B.交通运输仍是各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C.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度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D.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削弱
32. 环境为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的是
A.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B.德国硅谷工业选择在南方城市慕尼黑
C.我国黄河上游形成有色金属长廊  D.改革后许多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厂
33. 下列适宜远距离水运的产品是
A.新闻印刷品 B.煤炭 C.时装 D.电脑芯片
读右图,回答34-35题
34. 图2中1、2、3依次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铁路、水路、公路 B.水路、公路、铁路
C.公路、铁路、水路 D.公路、水路、铁路
3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1
B.在BC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3
C.2代表的运输方式在AB区间运费最省
D.C点以外的合理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36.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联系采购了山东烟台的一批优质苹果,用汽车运到浙江杭州销售,满足新年市场需求,该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 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C.邮政、交通运输 D.电信、交通、商业贸易
37.山西煤炭运往上海,比较合理的选择是
A.铁路、公路联运 B.公路、海运联运 C.公路、内河联运 D.铁路、海运联运
38.世界城市化的特点表现在
A.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放缓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发达国家城市化加快
39.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专门从事商品交流的地方
B.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C.中心商务区常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其建筑物在市区内往往是最高的
D.中心商务区的零售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最中心,垂直方向上多在较高层
40.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
B.在发展中国家暴露得最早
C.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D.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41.下列数据中能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有
①城镇人口由4.2万人增至4.5万人 ②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8%
③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到94% ④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8.9%
⑤耕地的85%建设成住宅小区 ⑥居民医疗参保比例达79%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图3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42~43题。
42.下列工业部门与主导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甲——石油开采——动力导向型 B.乙——飞机制造——技术导向型
C.丙——照相机装配——原料导向型 D.丙——有色金属冶炼——市场导向型
43.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44.图4为四个城市的规划方案,只考虑风向的因素,城市大气环境最佳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共34分)
45.读图5“河南省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2分)
资料:郑州市是我国最大的炼铝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河南省300多个大、中、小城镇推行交通、金融、教育等的一体共享,强化产业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原城市群。
(1)郑州市的服装工业属于 导向(指向)型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属于 导向型工业。
(2)郑州市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 。
(3)郑州和开封两城市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形成产业聚集区。这有利于在两城市聚集的产业
A.加强分工合作 B.共用基础设施 C.减少地域联系 D.提高产品价格
(4)中原城市群中各大城市的食品工业向小城镇转移导致 (选择填空)。
A.小城镇城市化加速 B.大城市经济优势转变成资源优势
C.食品工业生产成本降低 D.小城镇就业机会增大
4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材料1:北京现代汽车公司部分零部件来源示意图(图6)
(1)北京能生产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但现代汽车公司仍从各地采购一些零部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 B.在全球实现优势区位组合
C.实现利润最大化 D.周边零部件厂的技术封锁
材料2:现代汽车公司综合服务网络(图7)
(2)根据材料2,概括北京总厂与各零部件厂、销售与服务单位、客户联系的主要方式。
(3)北京与福建某厂所在地有高速公路、铁路联系。若从某厂把玻璃直接送到汽车生产车间,应当选择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投资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B.利用丰富的资源
C.获得广阔的市场 D.北京科技力量雄厚
材料3:2011年6月京沪高铁通车。该线路途径济南、南京等站,按时速300千米,京沪间运行需要近5小时,票价为555元。京沪间航空飞行需约2小时,票价为1300元左右。航空站多在远郊,民航安检和行李提取时间较铁路长2小时左右。
(5)航空运输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若以下航空线路都存在,则受京沪高铁冲击最大的航空线路为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北京—上海 B.北京—南京
C.北京—济南 D.南京—上海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6
—、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 66分)
二、综合题(共 34 分)
45、(1)劳动力 技术
(2)铝土资源丰富 煤炭丰富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3)AB
(4)ACD
46、(1)BC (2)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商业金融
(3)公路运输(高速公路) 灵活性强(实现门到门的运输)
(4)C (5)速度快 运费高 AB
图1
图3
图4
图72012.5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二 道大题,共 4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质量数是
A.77     B.286       C.191      D.114
2.下列粒子中,与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OH— B.F— C.Na+ D.NH3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CH4 B.NaOH C.SO2 D.H2O
4.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 的酸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HCl、HBr 、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5. .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7.有a、b、c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c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c比a反应剧烈.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a、b B.a、b、c C.b、a、c D.b、a、c
8. 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甲烷 B.乙烯 C.苯 D.乙酸
9.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A.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B.N2、H2、NH3的浓度相等
C.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10.利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 B、乙醇和乙酸 C、苯和水 D、溴苯和苯
1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 D.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1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 B.0.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2
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乙醇容易挥发
13. 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 ,其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B、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其碳原子间存在两种化学键
C、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14.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 ②氧化 ③燃烧 ④加聚 ⑤取代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苯与氢气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苯与硝酸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C.苯与液溴生成溴苯 D.苯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
1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CH3—O—CH3和CH3—CH2—OH B、CH4 和CH3CH3
C、O2 和O3 D、
18. 常温下,下列物质中与钠能反应且反应现象较平缓的是
A.乙醇 B. 乙酸 C.水 D.苯
19.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苯的结构简式C6H6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20. 下列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葡萄糖和果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淀粉和纤维素
二、填空题(共40 分)
21.(1)①葡萄糖②淀粉两种物质中,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填序号,下同);遇碘变蓝的是 。
(2) ①乙烯 ②乙醇 ③乙酸 ④蛋白质四种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使酸性重铬酸钾由橙红色变成绿色的液体是 ;遇浓硝酸变黄的是 通常产量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________。
22.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 已知A和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燃烧时的焰色反应是黄色,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产生淡黄色固态化合物,A单质与D单质可以发生化合反应,且反应条件可以是点燃或者光照,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写出A、B、C、D的元素名称:A _______ B 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
23.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该反应方程式为 ,
(2)苯与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苯与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
24.右图为原电池的示意图。请回答:
(1)Zn极为原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该极的
电极反应式是 ,
属于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2) (填“电子”或“电流”)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溶液中的H+从 (填“锌片”或“铜片”)获得电子。
25. 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式 。
(2)B中官能团名称为 ,D中官能团名称为 。
(3)上述B+D的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④: 。
(5)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 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
②左边试管中放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③右边试管甲在反应前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其目的是
26.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5个原子核的分子,A和C形成3个原子核的分子,且两种分子均含有10个电子。D的原子半径最大,A、B、D、E与C形成的化合物均有两种,其中E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则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化合物中:
①若甲燃烧则其耗氧量与乙烯相同则甲的结构简式是 。
②若乙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乙的化学式或结构简式是 。
③若丙分子中的B、A、C最简个数比为1:2: 1且丙能与D发生反应,则丙的结构简式
④若丁标况下蒸汽密度为3.93g/L,B%=54.5%,A%=9.1%,且丁能发生水解反应则丁的结构简式为 。
⑤若戊在同条件下密度为H2的22倍,4.4g该物质完全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8.8g则戊的结构简式为 。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5
—、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二、填空题(共 40 分)
21.(1) ① ; ② 。
(2) ③ ; ② ; ④ ____①____。
22.
写出A、B、C、D的元素名称:A ___氢____ B ___氧____ C ___钠____ D ___氯___。
23. 略
24.
(1) 负 极, 略, 氧化反应
(2)电子, 铜片
25.
(1)略(2) 羟基 , 羧基 。
(3) 催化剂和吸水剂 。
(4)略 (5) ①防止倒吸 ②防止暴沸 ③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26、①乙醇②葡萄糖或乙醛③乙酸④乙酸乙酯⑤乙醛
CH3—CH2 和

CH3
CH3—CH2—CH3
乙烯
H2O

B
O2 和Cu
△ ②
C
乙酸乙酯
△④
D
聚乙烯

浓硫酸2012.6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三 道大题,共 8 页。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James trusts you, so only you can ________ him into giving up that crazy idea.
A. arrange B. persuade C. apologise D. participate
2. The new stadium being built for the next Asian Games will be ________ the present one.
A. as twice big as B. twice bigger as C. twice as big as D. as big as twice
3. —What bad weather!
—Yes. The radio says it will be even ________ later on.
A. good B. better C. bad D. worse
4. People can find almost whatever they need at the new shopping mall, ________ is always busy at weekends.
A. which B. where C. that D. as
5. —Do you like the scarf
—Yes, it ________ very soft.
A. smells B. gets C. feels D. becomes
6. I really don’t like the weather in the north as it ________ be quite windy, especially in spring.
A. must B. can C. should D. shall
7. John ________ in his room when he heard someone yelling and screaming.
A. had studied B. studied C. was studying D. would study
8. —Hello. Is Tom there
—Hold on, please. I ________ if I can find him for you.
A. would see B. see C. have seen D. will see
9. —How about ________ Christmas party
—I would say it was ________ success.
A. the; a B. a; a C. a; 不填 D. the; 不填
10. Peter was late for the business meeting because his flight ________ by a heavy storm.
A. delays B. delayed C. is delayed D. was delayed
11. From her ________ look, the girl must have met something ________.
A. surprising, surprised B. surprised, surprised
C. surprising, surprising D. surprised, surprising
12.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________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A. so that B. even if C. in case D. as though
13. —Can David take charge of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I’m afraid it’s ________ his ability.
A. under B. within C. over D. beyond
14. Don’t respond to any e-mails ________ personal information, no matter how official they look.
A. requested B. request C. requesting D. to be requested
15. English is a language shared by several diverse cultures, each of _______ uses it somewhat differently.
A. which B. that C. them D. whom
16. He ________ French while he was staying in Paris.
A. picked up B. put up C. gave up D. looked up
17. I must apologize ______ you ______ not being able to meet you.
A. to, for B. to, to C. for, for D. for, to
18. I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_ I lived in the country with the famers.
A. that B. when C. which D. where
19. Scientists say it will be five or six years ____ it is possible to test this medicine on human patients.
A. since B. after C. before D. when
20. He ________ no effort to make the plane a success.
A. wasted B. spared C. spent D. took
21. You can never imagine what great trouble I have had _______ him to stop smoking.
A. persuading B. to persuade C. persuaded D. persuade
22. Gun control is a subject ______ Americans have argued for a long time.
A. of which B. with which C. about which D. into which
23. Even if it is snowing, many birds still fly out _______ food.
A. in need of B. in exchange for C. in search of D. in return for
24. With only 10 minutes left, we couldn’t ______ the airport before our flight took off.
A. make it to B. catch up with C. carry on with D. set sail for
25.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one _______ we’d share everything----happiness and sadness.
A. with whom B. from whom C. with which D. from which
26. Mr. Steve is great to work for ------ I really couldn’t ask for a ______ boss.
A. better B. good C. best D. still better
27. _____ is reported in the newspaper, talk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making progress.
A. Which B. As C. That D. What
28. The young man risked _____ by the car and carried the boy to safety.
A. killing B. to be killed C. being killed D. killed
29. My parents don’t mind what job I do ________ I am happy.
A. even though B. as soon as C. as long as D. as though
30. If you had followed my advice, you ____________ better now.
A. would be B. would have been C. are D. should be
二、完形填空 (共20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One day in early December, we woke up to discover a heavy fall of snow. “Mom, can we go __31__ after breakfast ” my eleven-year-old daughter Erica begged. I didn’t want to __32__ her request, so we headed towards the only __33__ in our town.
When we arrived, the hill was crowded with people. We found an open spot next to a thin man and his three-year-old son. The boy was already lying in the sled (雪橇), __34__ to be launched. “Come on, Daddy!” he called.
The man looked over at me. “Okay if we go __35__ ” he asked.
“Sure. Looks like your son is ready to go,” I said. With that, he gave the boy a huge __36__, and off he flew! And the father ran after his son at full speed.
“He must be afraid that his son is going to __37__ somebody,” I said to Erica. “We’d better be __38__, too.”
Then we also skied down the hill at a great speed. As we returned to the top, I noticed that the man was __39__ his son, who was still lying in the sled, back up to the summit(山顶). When we reached the top, the boy was ready to play again. Again, the father __40__ him down the hill, and then pulled both the boy and the sled back up. The little boy was terribly spoilt by his father, I thought. __41__ he was small, the child could pull his own sled up the hill once in a while. This __42__ went on for more than an hour, but the man never __43__, and he was very happy instead. Finally, I could __44__ it no longer. I called to him, “You have tremendous __45__!”
The man smiled and said, “He has cerebral palsy (脑瘫). He can’t walk. ”
I was dumbstruck (惊呆的). It had all seemed so happy, so __46__, that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child might be __47__. Although I didn’t know the man’s name, I told the __48__ in my newspaper column. Either he or someone he knew must have recognized him, __49__ shortly afterward, I received this letter:
Dear Mrs. Silverman,
The energy I expended on the hill that day is __50__ compared to what my son does every day. To me, he is a true hero.
31. A. skiing B. hiking C. shopping D. camping
32. A. answer B. allow C. refuse D. accept
33. A. lake B. hill C. market D. gym
34. A. waiting B. advising C. promising D. warning
35. A. too B. second C. first D. last
36. A. wave B. ability C. touch D. push
37. A. look at B. come across C. run into D. call on
38. A. careful B. honest C. natural D. special
39. A. attracting B. pulling C. following D. forbidding
40. A. chased B. found C. drove D. noticed
41. A. As if B. Now that C. Even though D. Ever since
42. A. accident B. signal C. adventure D. pattern
43. A. doubted B. laughed C. cried D. tired
44. A. stand B. interrupt C. change D. demand
45. A. value B. energy C. skills D. attitude
46. A. fair B. normal C. frightening D. unlucky
47. A. homeless B. technical C. disabled D. creative
48. A. joke B. news C. meeting D. story
49. A. if B. unless C. because D. although
50. A. nothing B. everything C. something D. all
三、阅读理解 (共20小题,40分)
第一节:阅读下面短文,从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Why do men die earlier than women The latest research makes it known that the reason could be that men’s hearts go into rapid decline when they reach middle age.
The larges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geing on the heart has found that women’s longevity may be linked to the fact that their hearts do not lose their pumping power with ag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power of the male heart falls by 20-25 percent between 18 and 70 years of age,” said the head of the study, David Goldspink of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in the UK.
“Within the heart there are millions of cells that enable it to beat. Between the age of 20 and 70, one-third of those cells die and are not replaced in men,” said Goldspink. “This is part of the ageing process.”
What surprises scientists is that the female heart sees very little loss of these cells. A healthy 70-year-old woman’s heart could perform almost as well as a 20-year-old one’s.
“This gender(性别) difference might just explain why 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said Goldspink. They studied more than 250 healthy men and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18 and 80, focusing on healthy persons to remove the confusing influence of disease. “The team has yet to find why ageing takes a greater loss on the male heart,” said Goldspink.
The good news is that men can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ir heart with regular exercise. Goldspink stressed that women also need regular exercise to prevent their leg muscles becoming smaller and weaker as they age.
51. The underlined word “longevity”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__”.
A. health B. long life C. ageing D. effect
52. The text mainly talks about ________.
A. men’s heart cells B. women’s ageing process
C. the gender difference D. hearts and long life
53.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UK scientists have known that ________.
A. women have more cells than men when they are born
B. women can replace the cells that enable the heart to beat
C. the female heart loses few of the cells with age
D. women never lose their pumping power with age
B
Around the World by Wheelchair
Rick Hansen was always an active kid and loved to fish. 里克·汉森是一个十分活跃又喜欢钓鱼的孩子。When returning in a truck one day from a fishing trip, he had an accident and suffered injuries to his spine (脊柱). 一天在他钓完鱼坐卡车回家的路上,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使他的脊椎受了伤。This 15-year-old young man awoke to find that he had lost the use of his legs.这个年轻人醒来时发现他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 However, he didn’t give up. Many months later he began to compete in wheelchair sports. At the age of 27, he decided to wheel around the world 好几个月之后他开始参加轮椅运动的比赛。 to raise awareness and money for spinal cord research. 很快他就开始为脊髓研究工作而奔走效力。他决定通过自己坐轮椅周游世界这一途径来为脊髓损伤的研究工作来筹募资金并引起世人的关注。His tour took him through 34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between 1985 and 1987. 在1985年到1987年间,他的旅程遍及世界上的34个国家。In this Man of Motion World Tour, he wheeled 24,901.55 miles, which is equal to the distance around the earth.
Bad weather and difficult, rocky roads often provided challenges for Rick, but he continued to push himself to complete the trip. 恶劣的天气以及艰难坎坷的道路经常成为里克所面临的挑战,但是他一直强迫自己坚持完成了这次旅行。He was determined to succeed. 他一定会成功的。Even mountains did not stop Rick Hansen. 就算是崇山峻岭也无法阻止里克·汉森。He wheeled himself up the Rocky Mountains and several other major mountains in the world. 他坐着轮椅登上了落基山脉和世界上几座其他的主要山岭。He even wheeled himself along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Never Give Up On Your Dreams” was his motto and he hasn’t given up yet. “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是他的座右铭,而且他从来没有放弃过。He completed his world tour raising $24 million. 他完成了他的环游世界的行程并从加拿大的资助者那里筹集了两千四百万美元的资金。He continues to work to increase knowledge of spinal cord injury. 他继续着他的工作以不断积累关于脊髓损伤方面的知识。He is a true Canadian hero who shows what determination can achieve.
54. What happened to Rick after the accident
A. He lost the ability of living. B. He had to spend his life in hospital.
C. He couldn’t walk any more. D. He couldn’t do sports any more.
55. When did Rick begin his tour around the world
A. At the age of 15. B. Soon after the accident.
C. A year after the accident. D. At the age of 27.
56. Why did Rick take his tour around the world in his wheelchair
A. To gather money for the spinal cord research. B. To learn about the people of other countries.
C. To travel to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fun. D. To take photos of beautiful mountains.
57.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ee Rick is a(n) ________ person.
A. unhappy B. determined C. careful D. quiet
C
Wilson Middle SchoolTo: All studentsFrom: Agnes Smith, Secretary of the Computer ClubDate: 8th SeptemberSubject: A New Year for the Computer ClubWelcome back to school. It is a new year for the Computer Club, and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to tell you about, so here goes.First of all, we have redesigned the school website home page. It is now more interesting, and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updates to the school website. You can now click on the right places to see our new school motto, the information about our 25th School Anniversary and a Chinese version. Why not have a look at it, and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it, as well The school website address is http://school.web/wms/index.html.Secondly, the 15th Joints Schools Computer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from the 3rd to the 10th of July next year.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is ‘Computer Technology 20 Years from Now’. All participating schools must submit a project proposal (方案) by the 28th of April next year. We want our school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hibition, and we will prepare a project proposal for the school to submit before the deadline. If you have an idea for a proposal, please e-mail Kevin Shum or Amy Yale.Finally, the Computer Club will hold a Get-Acquainted lunch on Saturday, the 20th of September, at 12:30 pm in Room 12. We invite you all to the lunch, and we welcome you to come whether you are interested in joining the Computer Club, or you just want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computers.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there!
58. 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ragraph 2
A. The school has a new website address.
B. The students can see the old school motto on the home page.
C. The school will celebrate their anniversary on September 25th.
D. The students can read the information in Chinese on the school website.
59. You can go and enjoy the 15th Joints Schools Computer Exhibition on ________ next year.
A. April 28th B. July 3rd C. September 8th D. September 12th
60. What will the Computer Club do on September 20th
A. Redesign a home page. B. Hold a computer exhibition.
C. Offer a special lunch. D. Submit a project proposal.
6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etter
A. To report what the Computer Club did last year.
B. To tell about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mputer Club.
C.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learn computer well.
D. To persuade the students to join the Computer Club.
D
The history of inventions leading up to the modern computer is a story of people trying hard to create machines that complete many tasks automatically, such as adding up large numbers, controlling airplanes in flight, etc. Many of the earliest methods of recording and counting data still remain mysteries (something that is not understood).
In England you can visit Stonehenge, where a mysterious collection of large stones has stood since 1,500 BC. Scientists have never discovered the stones’ purpose. However, by observing the way the sun shines between the stones, many people believe Stoneheng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seasons and eclipses (蚀) of the sun and the moon.
Another early method of computing was a brass calculator, which existed in Spain nearly 1,000 years ago. The machine was shaped like a human head, with numbers instead of teeth. The shape became its undoing; some people were afraid the machine was supernatural, and destroyed it. In early recorded history, calculators that used the sun, or objects in the night sky, were developed to be used on ships to explore the world beyond the Tigris-Euphrates Valley of southwestern Asia. One such device, dating from the first century, worked with a system of gears designed to track the orbits of stars and planets. These orbits became the marked routes for ships.
In ancient Rome and Greece, one of the earliest machines ever used for processing numbers was the abacus. This simple collection of beads has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in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The abacus is built with columns of beads attached to a rectangular wooden frame. Inside the wooden frame is a crossbar that separates each column of beads into two sections. In the Chinese version there are two beads above the bar and five below. Each column of beads means a different range of numbers. The first column from the right represents ones, the second tens, the third hundreds, etc. By moving beads, calculations are quickly completed. Because values are shown by positions, the abacus is very valuable in teaching arithmetic to blind students.
Experienced users operate the abacus very quickly. After World War II, a speed competition was arranged in Japan between the fastest calculator operator in the US Army and an employee of the Japanese Post Office using an abacus. The American was defeated easily by the moving beads of his opponent.
62. What does the author mainly talk about in this passage
A. Old methods to manage data. B. The great inventions in science.
C. The mysterious historical events. D.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omputing.
63. How does the author try to prove his point
A. By making comparisons. B. By analyzing the cause.
C. By telling a true story. D. By giving examples.
64. The underlined word “undoing” in Paragraph 3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cause of bad luck B. reason for change C. way to escape D. loss of power
65. 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
A.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B. The use of abacus in Japanese Post Office.
C. The inventor of the first modern computer. D. The invention of the first analytical engine.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Dear editor,
Several days ago, I heard that a dear friend of mine had killed herself. I was deep in sorrow by the sudden news. I can’t keep calm any longer. 66 .
Life is so precious. If we can slip into death in an impulsive (冲动的) moment, what use in all our efforts and hopes Our families, our ambitions, everything is thrown into total darkness. 67 . Nevertheless, the suicide rat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particularly of young people. Reasons may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68 .
First, today’s young people are morally weak. They hunger for success but can not face failure; they are eager to be understood but afraid of opening their hearts to others. They live in a wide world, from east to west, ancient to present, but their hearts beat in a narrow desert, closed tight, unable to communicate. Each becomes an isolated fortress (孤堡), lonely, and weak.
69 . As a young teacher, she was devoted to her work but was disappointed with her students’ occasional failures. She fell in love with a colleague but he deserted her. With no friends, disappointed at work and in love, death seemed to her the only remaining choice and she took it.
Another reason for the weakness of today’s youth, in my opinion, comes from society’s pressures. 70 . On the other hand, society refuses to accept that children sometimes do fail. But failure is more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teach the young how to win next time.
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 desperate young
A. I’m always thinking about life and death
B. yet I think they share something in common
C. The young are forced to try too hard to succeed
D. My friend is a good example of that
E. And death allows no time for regret
F. people love success and are afraid of failure
G.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一年级英语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6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二、 完型填空(每小题1.5 分,共 30 分)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
column
abacus
crossbar
be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