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导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虚像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小明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立了一块平面镜,在镜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2.用替代平面镜,透过镜面,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的物体。3.确定像的位置后,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果然观察到蜡烛和完全重合。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5.平面镜的应用是:可以成;可以改变。课堂导学1.小明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立了一块平面镜,在镜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2.用替代平面镜,透过镜面,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的物体。3.确定像的位置后,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果然观察到蜡烛和完全重合。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和关于平面镜对称。5.平面镜的应用是:可以成;可以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A.0.7mB.1mC.1.7mD.无法判断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A.7:25B.6:35C.5:25D.4:35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A.玉带桥在水中的“倒影”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C.筷子在水中“折断”D.手影游戏5.下列汉语成语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海市蜃楼B.井底之蛙C.镜花水月D.五光十色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竖直。2.玻璃板、后面。3.相同、像。4.虚像、相等、等于。5.成像、光路。课堂导学1.竖直。2.玻璃板、后面。3.相同、像。4.虚像、相等、等于、像。5.成像、光路。课堂练习1.C;2.D;3.A;4.A;5.C;6.B。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制作高文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广泛应用。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2)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体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简洁对称之美。(3)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可以看做平面镜(planemirror)。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新知讲解当你照镜子时,你会看到镜中的“你”,那就是你的像(image)。新知讲解小聪和小明每天都要照镜子。关于平面镜里的像,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觉得,在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比自己小。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新知讲解小聪觉得,在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比自己小。小明把手放在镜子上,看到平面镜中的手的像和手一样大,两人争论不已。猜想假设: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新知讲解小聪和小明决定设计实验来探究。小明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立了一块平面镜,在静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是手不能伸到镜中,怎样来测量镜中多大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呢?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新知讲解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可以拿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后面,直接和像进行比较这需要透过平面镜,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后面也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行,我们来试试。新知讲解哇,你摸着火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我手上什么都没有呀!没有烛火,也没有烛火的像。不是实际光斑形成的像,叫做虚像(virtualimage)。新知讲解确定像的位置后,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果然观察到蜡烛和像完全重合。小明的看法得到了证实。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新知讲解你的实验结论和他们的结论相同吗?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新知讲解猜想与假设: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可能相等。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对小聪的猜想,你怎样来检验?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小聪的建议,继续探究,用一把刻度尺,分别对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测量。和同学们合作,按上面的计划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将实验过程结果写出实验报告,进行讨论和交流。实验次数123物距/cm相距/cm5510101515新知讲解分析论证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次数123物距/cm相距/cm5510101515简记:虚像、等大、等距。新知讲解我们看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原理如图所示。用一个纸条,可以模拟虚像的形成,认识物和像关于平面镜的对称关系。每当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时,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的位置。新知讲解每当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时,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的位置。(a)三角形纸条表示光源S投向平面镜MN的一束光(b)平面镜对光束的作用,相当于纸条沿镜面打个折(c)将纸条理直,表示眼对光束的感觉,纸条的顶点S‘即光源的虚像新知讲解利用练功房内的平面镜,演员可以矫正自己的舞姿。新知讲解利用练功房内的平面镜,演员可以矫正自己的舞姿。新知讲解商店利用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空间。新知讲解商店利用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空间。新知讲解用特制的小镜子,牙医看到病人口腔中不易看见的地方。新知讲解学校楼梯口的镜子,帮助你整理衣帽。新知讲解习主席在潜水艇上利用潜望镜观察。新知讲解习主席在潜水艇上利用潜望镜观察。新知讲解1.画出点S在镜中所成的像S1。SS1(1)作SO垂直镜面,垂足为O。o(2)延长SO一倍至S1,则S1是点S的像。新知讲解2.画出线段AB在平面镜中的像。A1(2)作出点B的虚像B1。o(3)用虚像连接A1B1,则A1S1是AB的像。AB(1)作出点A的虚像A1。B1新知讲解3.画出人眼P通过平面镜看见发光点S的光路。S(1)作发光点S的像S1;(2)连接PS1交平面镜于点O;oPS1(3)画光路SO、OP,如图所示。课堂练习1.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A.0.7mB.1mC.1.7mD.无法判断C课堂练习D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7:25B.6:35C.5:25D.4:35课堂练习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A课堂练习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A.玉带桥在水中的“倒影”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C.筷子在水中“折断”D.手影游戏A课堂练习5.下列汉语成语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海市蜃楼B.井底之蛙C.镜花水月D.五光十色C课堂练习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B课堂总结一、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是平面镜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像和镜的后面物体。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同样的两支蜡烛,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虚像不是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平面镜的距离。简记:虚像、等大、等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衣帽镜、矫正舞姿、扩大视野。?板书设计一、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是平面镜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像和镜的后面蜡烛。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同样的两支蜡烛,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虚像不是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平面镜的距离。简记:虚像、等大、等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衣帽镜、矫正舞姿、扩大视野。?作业布置课外作业:P68家庭实验室万花筒。作业:P68T1、T2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3.情感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2)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体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简洁对称之美。(3)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投影片、激光演示器。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过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对实像与虚像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会产生误解;同时学生对于平面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以及像距常常存在前概念上的错误,这是探究的起点。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通过观察,很多同学会像小聪一样,得出像比物小的想法。老师可以像小明那样把手放在镜子上,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此情境下,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的问题。(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创造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相同的物体与像进行比较,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是这个实验设计的三个极巧妙之处。如何让学生想到这些方法,是设计探究的关键。教科书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以对话为路标,来经历这个设计过程。探究中,应该让学生把蜡烛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概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探究猜想:(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学生分组探究:按教材图4—3—3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三)分析与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对若干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对称之美,提出关于物距和像距的猜想,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因为具有示范作用,所以要求学生按探究的环节进行。为了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制定探究的计划。(四)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通过探究活动,要求能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大小相同。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五)讨论交流: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采用教材P67图4—3—4模拟实验。图4-3-5: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五)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讨论]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m,像离镜0.5m.(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紧接着教师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甲]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生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平面镜的使用等问题,或搞一些小发明、小魔术如万花筒等。平面镜使用不当,造成“光污染”。三、板书设计:四、达标练习1.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A.0.7mB.1mC.1.7mD.无法判断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A.7:25B.6:35C.5:25D.4:35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A.玉带桥在水中的“倒影”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C.筷子在水中“折断”D.手影游戏5.下列汉语成语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海市蜃楼B.井底之蛙C.镜花水月D.五光十色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参考答案:1.C;2.D;3.A;4.A;5.C;6.B。五、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2.P68自我评价:T1、T23.发展空间:家庭实验室“万花筒”4.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对称: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改变光路;同时“光污染”美容美化:水中“倒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 学案.doc 4.3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 教案.doc 4.3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 .ppt 9平面镜成像规律.flv[普清版] 00_00_10-00_02_10.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