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课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新人教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课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新人教必修3)

资源简介

2013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课案
文化生活专题一 文化与生活
一、知识网络:
内涵
外延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人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又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决定文化
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重要
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__________越来越突出
政治决定文化
先进的、健康的、科学的文化促进政治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政治发展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素养(P11)
霸权主义国家,借文化……(P11)
1、P11
文化与综合国力 2、P22
3、P22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是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1、依据:文化影响人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确定的方向
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
二、感悟高考:
【2011·北京卷】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热点链接: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已经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文化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突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过我国的国际地位。
(4)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巩固练习
1.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C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2.胡锦涛同志指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一论断表明( B )
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③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④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D )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C )
A. 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 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 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回答5—6题。
5.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 C )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6.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D )
A.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7.“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A )
①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
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
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 )
A. 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 色彩斑澜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 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9.湖南卫视“超女选秀”、“快男选秀”、“快女选秀”等节目的产生,推动了“大众选秀”节目
的流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类“选秀”是庸俗、低俗的现象,毒害了
观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D )
①选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选秀文化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③选秀文化的发展表明,我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④对选秀文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为庆祝建党90周年,《人民日报》每天以固定的版面、中央电视台每天以固定的时段报道和播放《永远的丰碑》,众多的媒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D )
①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山东人清醒地认识到:儒家文化是自己最大的文化资
源优势,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打好“孔子”这张王牌。现在,山东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
孔子《论语》为营商“宝典”,以儒家精神打造“儒”文化产业,建设“儒”文化产业基地,以
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文化资源,生产具有儒学特色的“儒”文化衍生品;借助孔子的影响
营销相关产品。“儒”文化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将有力的提升山东的综合实力。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儒”文化对山东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文化资源,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论语》“宝典”、儒家精神等儒家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儒家文化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精神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儒家文化提升了山东的文化竞争力,增强了山东的综合实力。
www.
a.
b.
文化含义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特点
先进的健康的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思想保证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化与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社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文化与政治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对人
的影响
文化与人
2、表现
3、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