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课时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1.利用教具、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探究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2.利用教具、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纬度分布规律,阐释其变化原因,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3.利用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理解五带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说明五带的划分依据,分析四季更替的纬度差异及其原因,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学习目标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地平面最大值2.变化规律(1)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2)季节变化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地区南半球各纬度地区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各纬度地区春、秋分日_____极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半球赤道1.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4.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判断√√×√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判断依据:若昼弧长于夜弧,则;反之,则昼短夜长;若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长夜短等于昼夜等长(2)北半球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北极附近出现____现象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北极附近出现_____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3)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时。昼长夜短长极昼夏至最大昼短夜长短极夜最大相反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2.某地太阳直射时,昼最长、夜最短。(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判断√×√三、五带与四季的形成1.五带的形成(1)划分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特征以及地表所接受的的多少。(2)五带的划分太阳辐射量北温带热带南温带2.四季的形成(1)表现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较高。②冬季,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较低。③春秋季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2)划分北温带的一些国家:3、4、5月为季,6、7、8月为季,9、10、11月为季,12、1、2月为季。大长小短春夏秋冬返回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冲着“稀缺小高层(15层),层高达3m,楼间距60m”的宣传广告,我国南方某市(21°34′N)一些市民先后在该小区购买了商品房。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层数没变,但楼房的间距仅为40m。为此,该小区的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1.[综合思维]你认为小区业主投诉开发商的原因是什么?素养培优探究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影响答案 原因是开发商缩小了楼间距。在楼层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的好坏。楼间距缩小,北面的楼房很可能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影响室内采光。2.[综合思维]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该小区楼间距至少为多少米?答案 45m。3.[地理实践力]在右图中画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变化曲线,并总结变化规律。答案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核心归纳(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5)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2)含义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②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③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方法技巧如下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26′)=56°34′。(2021·北京延庆区期末)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如图2所示)。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如图1所示)。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完成1~2题。1.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A.河南郑州B.吉林白山市C.新疆乌鲁木齐市D.贵州贵阳跟踪训练√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11时20分(北京时间)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时,可计算出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为40分钟,可推出当地的经度为130°E,四地中只有吉林白山市符合条件,其余三地都在120°E以西,据此选B。2.观测日期为当地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 依据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结合图示可推出当地所在地纬度为45°N;读图1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推出太阳直射的纬度是0°。依据材料“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说明太阳高度在逐渐变大,可排除秋分日,观测日期为当地春分日。故选A。(江苏地理)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如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 图示地区位于华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根据图中太阳能热水器朝向可知,房屋左侧为北,右侧为南。落叶阔叶树夏季遮荫效果好,布局在南侧;冬季,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常绿针叶树防风效果好,布局在北侧,故选C。4.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 冬至日该地(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26′)=26°3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应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余,约为63°26′,④图最接近该角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极地地区,要面对极昼或极夜的困扰。极昼期,人们的生物钟紊乱;极夜期,长时间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素养培优探究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1.[地理实践力]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提示:太阳光线画在右侧,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答案2.[综合思维]图a为“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答案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3.[综合思维]图b为“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答案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综合思维]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答案 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核心归纳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地方时12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4.全球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置非极昼、极夜地区极昼地区(极点除外)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赤道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南日出、正南日落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赤道和极昼、极夜区除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北半球的二至日对称。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5~6题。5.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跟踪训练√解析 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极圈上某点。6.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右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解析 A点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A、C图为南半球,B图为北半球,D图昼夜平分。其中C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与A点所示日期相同。√(2019·江苏地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7~8题。7.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解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都为12小时,因此赤道以外的地点昼长最接近12小时的日期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故选B。8.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解析 由题干可知,游客到雾灵山旅游的时间为7月,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故选B。√返回课时对点练(2020·广东深圳市期末)深圳市某校(22°27′N,114°E)组织学生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1~2题。1.同学们每天的测量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11:24B.11:36C.12:00D.12: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础过关1718解析 深圳的地方时是114°E的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深圳的地方时早6×4=24分钟,深圳正午就是深圳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24,选D。2.6月18日正午,他们发现学校的旗杆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此现象在深圳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A.7月14日前后B.6月26日前后C.6月14日前后D.7月26日前后√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立竿无影”说明此时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由材料可知,6月18日太阳直射深圳,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前4天,另一次直射的时间应该在夏至日之后4天,即在6月26日前后,选B。161718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3~4题。3.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外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123456789101112131415164.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附近),即为北半球的夏至。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如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1718解析 北半球冬至日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位于南半球。6.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但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则两地A.处于同一纬线B.处于同一半球C.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D.昼夜长短相反√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乙、丁的周长相等,说明其纬度数相同;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说明处于不同半球,昼夜长短相反。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读下表,完成7~8题。解析 三亚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夏至日,三亚白昼最长。1718地点最短昼长最长昼长三亚(18°15′N)约11小时约13小时漠河(53°33′N)约7小时约17小时7.三亚昼最长时的节气是A.冬至B.夏至C.春分D.秋分√8.漠河昼长A.始终长于三亚B.变化幅度小于三亚C.始终短于三亚D.变化幅度大于三亚√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北半球冬半年漠河昼长短于三亚,北半球夏半年漠河昼长长于三亚;纬度越高,昼长的变化幅度越大,漠河纬度比三亚高,故漠河昼长变化幅度大于三亚。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读“五带分布图”,完成9~10题。9.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1718解析 热带处于低纬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故A、D错误;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寒冷,故C错误;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故该题选B。解析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分,无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不移动,所以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全球各地昼夜等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也就没有了四季的更替;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赤道,高低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仍存在热量差异,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昼夜长短将保持不变B.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C.四季将消失D.地球上将不存在热量差异√1718(2020·河北安平中学期末)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前后)B.春分(3月21日前后)C.寒露(10月8日前后)D.清明(4月5日前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能力提升解析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可知,今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明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短夜长,但昼渐长,且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1718解析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可知,今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明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短夜长,但昼渐长,且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故选A。位于河南省的贾湖遗址(33.5°N)中发现贾湖先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原始“圭表”,以观测正午日影。下图示意该原始“圭表”使用原理(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时的日影末端位置)。读图完成13~14题。13.贾湖先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我国河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日影朝正北,因此应将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故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当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A.①②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B.①②之间,正在向①处移动C.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D.②③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读图可知,①处日影最长,应代表冬至日;③处日影最短,应代表夏至日;②位于①③之间,为二分日。一般我们把3、4、5月份视为春季,因此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的时间应选在春分与夏至之间,即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时。故C正确。√161718(2018·江苏地理)如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故为冬至。16.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琼B.新C.苏D.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约为43°26′N,故可能在新疆。17.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7分)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济南地区推行了“阳光工程”,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山东一个农村中学(约36°N)地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村庄的太阳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的,长度不可调节,于是他们提出了整改方案,将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为什么?(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6月22日(夏至日)。 因为6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必须调整支架为最短,才能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解析 太阳能支架最短,即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节范围是多少?(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2°34′~59°26′。解析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且该地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冬至日最大。18.(2020·山东潍坊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式登顶珠穆朗玛峰(87°E,28°N)。潍坊某学校(119°E,36°36′N)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该地理事件深入研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兴趣小组经过查询得知,5月27日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70°24′,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绘制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下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在图中弧线上用箭头标注地球的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用“●”标注登顶珠峰当日的地球位置,并描述该日之后一周内潍坊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作图如下。登顶后一周内潍坊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2)计算登顶珠峰时刻该学校的地方时,并描述当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0∶56(10时56分)。大约从17°N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兴趣小组经过查询得知,5月27日珠峰顶部的昼长与潍坊仅差几分钟。试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 潍坊较珠峰顶部的纬度高,但珠峰顶部较潍坊的地势高,所以两地昼长接近。返回本课结束(共51张PPT)课时1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1.利用地球仪或其他工具,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说出公转特点与黄赤交角,培养地理实践力。2.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规律,熟练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学习目标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一、地球公转1.定义:地球绕运行。2.方向:自向。3.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4.周期:1年,为日时分秒。5.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初较___B点远日点初较___太阳西东焦点恒星36569101月快7月慢1.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2.地球公转周期为一个四季变化周期。( )判断××右图是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看到的“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图”,请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A、B、C、D四点的日地距离,并简析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的原因。思考答案 由近到远:D、A、C、B。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远日点附近,日地距离远,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近日点附近,日地距离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短。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形成: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是。(3)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黄道平面23°26′南、北回归线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过程(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年。夏至秋分春分冬至回归返回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素养培优探究点 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地理实践力]在右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α)的数值,用标注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答案2.[综合思维]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答案 太阳直射的范围为23°26′N~23°26′S,其跨的纬度大小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范围将在24°N~24°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3.[地理实践力]在右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答案4.[地理实践力]请在右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答案1.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核心归纳一轴地轴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两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相交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三角度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为90°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1)日地距离法如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点为春分日稍后,D点为秋分日稍后。方法技巧(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①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②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③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E),如图3。④观察该点(E)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如图3中A;若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如图3中C。⑤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跟踪训练解析 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①为黄赤交角。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则A.热带范围扩大B.温带范围不变C.北极圈纬度为75°ND.南回归线南移√解析 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90°-极圈度数,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回归线度数也变为15°,极圈度数变为75°,则热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南回归线北移。(2021·四川南充市期末)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A.南极点B.昆仑站C.中山站D.长城站√解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极点的地理纬度最高,因此自转的线速度最小,故选A。4.中山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附近A.①B.②C.③D.④√解析 根据材料,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位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大致位于图中④点附近,故选D。返回课时对点练2021年2月1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础过关172.“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2月12日为春节,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即图中d点,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1617右图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解析 从图中看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5.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17如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6~7题。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从图中看出P点表示地球在近日点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7.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解析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时间是1月初,结合公转方向可知,11月11日地球应该最接近甲点。17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完成8~9题。8.火星的自转周期是A.24时41分B.23时19分C.24时37分4秒D.23时15分4秒√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火星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时37分4秒,选C。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9.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A.23°26′N至23°26′SB.22°58′N至22°58′SC.23°58′N至23°58′SD.23°31′N至23°31′S√解析 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23°26′,火星自转轴倾角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即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3°58′,所以太阳直射点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范围为23°58′N至23°58′S,选C。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A.a→b→c→dB.b→a→c→dC.c→a→b→dD.d→c→b→a√解析 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从赤道到北回归线到赤道到南回归线再到赤道。能力提升1711.若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A.β/2B.βC.2βD.3β√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太阳直射最大纬度值的2倍。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13题。12.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1713.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分析,D正确。17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14~15题。14.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在春分点到夏至点之间,且更靠近夏至点,选D。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从时间上看,乙位置在冬至前,甲位置在冬至后,甲位置更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因此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比乙位置快,A错。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看,甲、乙两位置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B错。近日点为1月初,由甲、乙两位置可知甲更接近近日点,故甲、乙两地日地距离不会相同,C错。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对。1716.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 图略(逆时针)。(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________前后,北半球节气是_____。(2分)6月22日(3)地球公转到___点时,我国是秋季。(1分)(4)当地球运行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1分)(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近日点约在每年的_______。(2分)夏至A23°26′SB1月初17(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自___至___(填字母)期间。(2分)(7)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先_____后_____。(2分)(8)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填“南”或“北”)半球,且将向___(填“南”或“北”)移动,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_(填字母)之间。(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BD变快变慢南南A~B17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指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6分)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解析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 度数:23°26′。含义:表示黄赤交角。结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解析 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其结果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填“南”或“北”),D处过后的运动方向为向___(填“南”或“北”)。(2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南北(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2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发生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变大变小返回本课结束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课时1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或其他工具,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说出公转特点与黄赤交角,培养地理实践力。2.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规律,熟练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一、地球公转1.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2.方向:自西向东。3.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4.周期: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5.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判断1.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2.地球公转周期为一个四季变化周期。(×)思考 下图是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看到的“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图”,请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A、B、C、D四点的日地距离,并简析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的原因。答案 由近到远:D、A、C、B。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远日点附近,日地距离远,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近日点附近,日地距离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短。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形成: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3)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过程(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探究点 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α)的数值,用标注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答案2.[综合思维]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答案 太阳直射的范围为23°26′N~23°26′S,其跨的纬度大小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范围将在24°N~24°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3.[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答案4.[地理实践力]请在下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答案1.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地轴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两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相交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三角度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为90°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1)日地距离法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点为春分日稍后,D点为秋分日稍后。(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①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②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③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E),如图3。④观察该点(E)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如图3中A;若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如图3中C。⑤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则( )A.热带范围扩大B.温带范围不变C.北极圈纬度为75°ND.南回归线南移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①为黄赤交角。第2题,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90°-极圈度数,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回归线度数也变为15°,极圈度数变为75°,则热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南回归线北移。(2021·四川南充市期末)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南极点B.昆仑站C.中山站D.长城站4.中山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附近( )A.①B.②C.③D.④答案 3.A 4.D解析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极点的地理纬度最高,因此自转的线速度最小,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位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大致位于图中④点附近,故选D。2021年2月1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2.“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 1.C 2.D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2月12日为春节,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即图中d点,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下图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5.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答案 3.A 4.B 5.B解析 第3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第4题,从图中看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第5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6~7题。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7.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答案 6.A 7.A解析 第6题,从图中看出P点表示地球在近日点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第7题,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时间是1月初,结合公转方向可知,11月11日地球应该最接近甲点。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完成8~9题。8.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A.24时41分B.23时19分C.24时37分4秒D.23时15分4秒9.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23°26′N至23°26′SB.22°58′N至22°58′SC.23°58′N至23°58′SD.23°31′N至23°31′S答案 8.C 9.C解析 第8题,火星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时37分4秒,选C。第9题,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23°26′,火星自转轴倾角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即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3°58′,所以太阳直射点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范围为23°58′N至23°58′S,选C。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b→a→c→dC.c→a→b→dD.d→c→b→a11.若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A.β/2B.βC.2βD.3β答案 10.A 11.C解析 第10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从赤道到北回归线到赤道到南回归线再到赤道。第11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太阳直射最大纬度值的2倍。(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13题。12.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13.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答案 12.B 13.D解析 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分析,D正确。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14~15题。14.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15.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 14.D 15.D解析 第14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在春分点到夏至点之间,且更靠近夏至点,选D。第15题,从时间上看,乙位置在冬至前,甲位置在冬至后,甲位置更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因此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比乙位置快,A错。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看,甲、乙两位置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B错。近日点为1月初,由甲、乙两位置可知甲更接近近日点,故甲、乙两地日地距离不会相同,C错。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对。16.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________前后,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2分)(3)地球公转到________点时,我国是秋季。(1分)(4)当地球运行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____,近日点约在每年的________。(2分)(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自______至______(填字母)期间。(2分)(7)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2分)(8)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且将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____(填字母)之间。(3分)答案 (1)图略(逆时针)。 (2)6月22日 夏至 (3)A (4)23°26′S (5)B 1月初 (6)B D (7)变快 变慢 (8)南 南 A~B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指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6分)(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3分)(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过后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2分)(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2分)答案 (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2)度数:23°26′。含义:表示黄赤交角。结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3)南 北(4)变大 变小解析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2)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其结果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4)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发生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课时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利用教具、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探究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2.利用教具、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纬度分布规律,阐释其变化原因,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3.利用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理解五带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说明五带的划分依据,分析四季更替的纬度差异及其原因,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2.变化规律(1)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纬度地区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春、秋分日赤道极点判断1.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3.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4.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判断依据: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2)北半球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3)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相反。(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时。判断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2.某地太阳直射时,昼最长、夜最短。(×)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三、五带与四季的形成1.五带的形成(1)划分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特征以及地表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五带的划分2.四季的形成(1)表现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较高。②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较低。③春秋季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2)划分北温带的一些国家: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探究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影响冲着“稀缺小高层(15层),层高达3m,楼间距60m”的宣传广告,我国南方某市(21°34′N)一些市民先后在该小区购买了商品房。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层数没变,但楼房的间距仅为40m。为此,该小区的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1.[综合思维]你认为小区业主投诉开发商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原因是开发商缩小了楼间距。在楼层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的好坏。楼间距缩小,北面的楼房很可能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影响室内采光。2.[综合思维]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该小区楼间距至少为多少米?答案 45m。3.[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画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变化曲线,并总结变化规律。答案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5)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2)含义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②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③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如下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26′)=56°34′。(2021·北京延庆区期末)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如图2所示)。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如图1所示)。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完成1~2题。1.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 )A.河南郑州B.吉林白山市C.新疆乌鲁木齐市D.贵州贵阳2.观测日期为当地(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11时20分(北京时间)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时,可计算出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为40分钟,可推出当地的经度为130°E,四地中只有吉林白山市符合条件,其余三地都在120°E以西,据此选B。第2题,依据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结合图示可推出当地所在地纬度为45°N;读图1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推出太阳直射的纬度是0°。依据材料“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说明太阳高度在逐渐变大,可排除秋分日,观测日期为当地春分日。故选A。(江苏地理)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B.②C.③D.④4.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3.C 4.D解析 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根据图中太阳能热水器朝向可知,房屋左侧为北,右侧为南。落叶阔叶树夏季遮荫效果好,布局在南侧;冬季,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常绿针叶树防风效果好,布局在北侧,故选C。第4题,冬至日该地(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26′)=26°3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应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余,约为63°26′,④图最接近该角度。探究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极地地区,要面对极昼或极夜的困扰。极昼期,人们的生物钟紊乱;极夜期,长时间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1.[地理实践力]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提示:太阳光线画在右侧,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答案2.[综合思维]图a为“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答案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3.[综合思维]图b为“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答案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综合思维]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答案 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地方时12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4.全球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置非极昼、极夜地区极昼地区(极点除外)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赤道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南日出、正南日落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赤道和极昼、极夜区除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北半球的二至日对称。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5~6题。5.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6.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答案 5.D 6.C解析 第5题,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极圈上某点。第6题,A点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A、C图为南半球,B图为北半球,D图昼夜平分。其中C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与A点所示日期相同。(2019·江苏地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7~8题。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7.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①B.②C.③D.④8.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答案 7.B 8.B解析 第7题,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都为12小时,因此赤道以外的地点昼长最接近12小时的日期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故选B。第8题,由题干可知,游客到雾灵山旅游的时间为7月,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故选B。(2020·广东深圳市期末)深圳市某校(22°27′N,114°E)组织学生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1~2题。1.同学们每天的测量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11:24B.11:36C.12:00D.12:242.6月18日正午,他们发现学校的旗杆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此现象在深圳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A.7月14日前后B.6月26日前后C.6月14日前后D.7月26日前后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深圳的地方时是114°E的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深圳的地方时早6×4=24分钟,深圳正午就是深圳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24,选D。第2题,“立竿无影”说明此时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由材料可知,6月18日太阳直射深圳,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前4天,另一次直射的时间应该在夏至日之后4天,即在6月26日前后,选B。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3~4题。3.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4.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外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附近),即为北半球的夏至。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6.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但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则两地( )A.处于同一纬线B.处于同一半球C.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D.昼夜长短相反答案 5.B 6.D解析 第5题,北半球冬至日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位于南半球。第6题,乙、丁的周长相等,说明其纬度数相同;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说明处于不同半球,昼夜长短相反。读下表,完成7~8题。地点最短昼长最长昼长三亚(18°15′N)约11小时约13小时漠河(53°33′N)约7小时约17小时7.三亚昼最长时的节气是( )A.冬至B.夏至C.春分D.秋分8.漠河昼长( )A.始终长于三亚B.变化幅度小于三亚C.始终短于三亚D.变化幅度大于三亚答案 7.B 8.D解析 第7题,三亚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夏至日,三亚白昼最长。第8题,北半球冬半年漠河昼长短于三亚,北半球夏半年漠河昼长长于三亚;纬度越高,昼长的变化幅度越大,漠河纬度比三亚高,故漠河昼长变化幅度大于三亚。(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读“五带分布图”,完成9~10题。9.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10.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昼夜长短将保持不变B.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C.四季将消失D.地球上将不存在热量差异答案 9.B 10.D解析 第9题,热带处于低纬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故A、D错误;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寒冷,故C错误;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故该题选B。第10题,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分,无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不移动,所以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全球各地昼夜等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也就没有了四季的更替;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赤道,高低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仍存在热量差异,故D正确。(2020·河北安平中学期末)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前后)B.春分(3月21日前后)C.寒露(10月8日前后)D.清明(4月5日前后)1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答案 11.B 12.A解析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可知,今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明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短夜长,但昼渐长,且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故第11题选B、第12题选A。位于河南省的贾湖遗址(33.5°N)中发现贾湖先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原始“圭表”,以观测正午日影。下图示意该原始“圭表”使用原理(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时的日影末端位置)。读图完成13~14题。13.贾湖先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 )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14.当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A.①②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B.①②之间,正在向①处移动C.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D.②③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答案 13.C 14.C解析 第13题,我国河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日影朝正北,因此应将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故C正确。第14题,读图可知,①处日影最长,应代表冬至日;③处日影最短,应代表夏至日;②位于①③之间,为二分日。一般我们把3、4、5月份视为春季,因此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的时间应选在春分与夏至之间,即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时。故C正确。(2018·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6.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琼B.新C.苏D.赣答案 15.D 16.B解析 第15题,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故为冬至。第16题,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约为43°26′N,故可能在新疆。17.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7分)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济南地区推行了“阳光工程”,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山东一个农村中学(约36°N)地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村庄的太阳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的,长度不可调节,于是他们提出了整改方案,将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下图。(1)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为什么?(3分)(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节范围是多少?(4分)答案 (1)6月22日(夏至日)。 因为6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必须调整支架为最短,才能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2)12°34′~59°26′。解析 (1)太阳能支架最短,即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2)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且该地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冬至日最大。18.(2020·山东潍坊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式登顶珠穆朗玛峰(87°E,28°N)。潍坊某学校(119°E,36°36′N)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该地理事件深入研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兴趣小组经过查询得知,5月27日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70°24′,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绘制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下图所示)。(1)在图中弧线上用箭头标注地球的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用“●”标注登顶珠峰当日的地球位置,并描述该日之后一周内潍坊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6分)(2)计算登顶珠峰时刻该学校的地方时,并描述当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分)(3)兴趣小组经过查询得知,5月27日珠峰顶部的昼长与潍坊仅差几分钟。试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 (1)作图如下。登顶后一周内潍坊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2)10∶56(10时56分)。大约从17°N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潍坊较珠峰顶部的纬度高,但珠峰顶部较潍坊的地势高,所以两地昼长接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1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docx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1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pptx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