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1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课题
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能力目标: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科思维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重点
1.
法治的作用
2.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
法治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思考:1.法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2.法治建设是否一蹴而就?
观看视频讨论交流代表展示
初中学生喜欢音视频材料,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知道法治保障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走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教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主题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一:法治是什么
看视频,说说:结合P45“相关链接”1.
你认为法治是什么?2.为什么要走法治之路?3.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的所说的法治含义?。探究感悟1.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P44前言-47②①对个人: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课件展示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探究感悟①世界各国: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P45②③人类社会: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P44(前言)④中华民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活动二:良法之治
看视频,思考:结合P45-46“探究与分享“、导入视频1.法治的第一要义是什么?2.
什么是良法?探究感悟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P45②
展示课件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活动三:香港国安法善治
看视频,思考:结合P46“阅读感悟“、导入视频1.善治的前提是什么?2.
如何实现善治?探究感悟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②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P46
课件展示
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权利和机会,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探究感悟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P46
“相关链接”活动四:法治道路的选择
看视频,思考:结合P47“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探究感悟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①法治道路是中国人民探索的结果
P47①
课件展示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探究感悟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②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课件展示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主题二:描绘法治蓝图活动五: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进程
读链接,答问题:P481.你能从链接中得到什么认识?2.
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3.依法治国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时间写入宪法?什么时候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探究感悟1.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P47③展示课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活动六: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看视频,思考:结合P49“相关链接“
1.你能说出我国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吗?2.
你知道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吗?探究感悟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①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的会议P48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P48课件展示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探究感悟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体系、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要求
P49
相关链接
展示课件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高效的法治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有力的法制保障、完善的党内法规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探究感悟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
相关链接、①
课件展示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探究感悟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
P50
课件展示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3.3.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以德治国
C.全面发展经济
D.全面从严治党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看视频,读教材,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教材中找出标记要点看视频,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标注要点看视频读教材找问题交流讨论展示观看课件标记要点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看课件标记要点看课件标记要点观看时间轴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做题展示
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数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十九大的春风,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聆听,思考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素养。
板书
2.4.1
夯实法治基础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作用
2.法治的要求3.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二、描绘法治蓝图1.描绘法治蓝图的事件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要求3.走法治道路的要求
速记强化印象
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4.1
《夯实法治基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2×12=24分)
1.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改了国旗法、国徽法,增加了国旗国徽适用场合,严禁损害国旗国徽,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等内容。这有利于(
)
①尊重保护国旗国徽,维护国旗国徽尊严
②体现国旗法、国徽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高的法律地位
③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次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志的民法典。材料体现了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3.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一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
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4.
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的是党的(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法治氛围,不断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公民提高自身法治素养,要积极做到
(
)
A.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B.
管理行政工作,推进政务公开
C.
公正司法,依法维权
D.
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6.
“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重点,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的前面”。全球抗疫公益短片《2020使用说明书》一经播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态度、中国行动引起强烈反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来,下列名言与上述中国态度、中国行动相承继的是
(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C.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D.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7.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律,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意见和建议102万条。该法典的编纂过程鲜明体现了
(
)
①人大监督,促政府依法行政
②国家制定,以法律代替道德
③公众参与,使决策更加民主
④科学立法,让法律彰显民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生活在法治社会里的中学生要(
)
A.
科学立法
B.
自觉守法
C.
严格执法
D.
公正司法
9.2020年8月4日下午,张玉环故意杀童案再审在江西省高院第四审判庭公开宣判案件,在26年后再次重审,江西省高院认为,原审证据不能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根据“疑罪从无”原则,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张玉环无罪。这说明建设法治中国要(
)
A.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B.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C.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念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
A.
以德治国
B.
依法治国
C.
以人治国
D.
依宪治国
11.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下列选项对法治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味着依法治理
②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
)
③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④要求实行善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十三届全国入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说明
(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④香港地区维护国家安全有法可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非选择题(56分)
13.【依法治国
法治思维】
(8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共同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走               
道路(1分)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这一道路?(不少于三个方面)(4分)
(3)怎样才能确保走好这一道路?(3分)
14.
【法治中国
严格执法】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公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由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社员权等构筑起来的权利大厦。民法典不仅吸收了既有民事法律中的民事权利,而且根据时代发展增加了隐私权、居住权、土地经营权等权利,进一步丰富了民事权利种类。
(1)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分)
(2)
法律让生活更美好。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开启了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的全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6分)
15.
【情境探究
明理洞悉】
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在与同学讨论时说“法治社会的法律都是良法。”
(1)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2)理由是: 
情境二 明明的学习笔记中有这样的记录:党的十五大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1)明明笔记是: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要求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要求,内容一样。”
(1)
明明的说法是: 
(2)理由是: 
 ?
16.【良法善治
守法献策】
材料一:网络募捐“微公益”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火热的爱心也时常遭遇现实的尴尬,骗捐、诈捐时有发生。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界定了慈善活动及其主体,规定了捐助人和受助人的权利义务,规范了慈善募捐行为。
(1)慈善法的实施表明我国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2分)
(2)有人认为:“慈善法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4分)
材料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这充分说明了法治的重要性。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法治?(4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任务。
(4)我国应怎样建设法治中国?(4分)
17.【崇尚法治
你我同行】
材料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1)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2分)
材料二:倘若你校法治宣讲团将要举办一次“你我与法同行,共创精彩人生”的宣传活动,邀请你参加。
(2)你打算对周围的居民讲些什么道理?
(4分)
材料三:2020年11月9日下午3时,“正义的力量
法治江淮”——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及“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广播电视台举行。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环节,已分别产生了20名候选法治人物及20件候选法治事件。入围的法治人物与法治事件将专门制作宣传短片,陆续在安徽农业科教频道进行展播,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发布。最终,综合网络投票情况和评审委员会复审意见,评选出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及“十大法治事件”,并将在安徽广播电视台举行颁奖盛典。
(3)建设法治安徽,应该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4分)
材料四: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师生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对民法典的亮点展开讨论。
小王同学说:过去“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围扰公众,而今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而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小李同学说:数字化时代,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将有效遏制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乱象。
小张同学说: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规定,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究赔偿责任。这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
……
老师说: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4)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为此,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4分)
2.4.1
《夯实法治基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D
D
B
D
B
C
B
B
C
3、非选举题
1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2)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等。
(3)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①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故答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②民法典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民法典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制度具有重大意义;④民法典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5.
情境一
(1)不赞同
(2)法治要求实现良法之治。并非所有法律都是良法,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情境二
(1)错误的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情境三
(1)错误的。
(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要求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要求是不一样的,表述更科学。
16.(1)
依法治国。
(2)这一观点是片面的。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慈善法是一部良法,慈善法的实施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仅仅靠慈善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3)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7.(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①树立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②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④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坚定捍卫者和自觉遵守者。
(3)①根据安徽实际,科学制定地方性法规,努力使每一项法规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示例:①青少年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②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③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道德与法治
统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
2.4.1
夯实法治基础(更新)
学习目标
1.
法治的作用(重点)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重点)
3.法治的要求(难点)
课标依据
三、我与国家与社会
(三)
法律与秩序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律原则
党的十九大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看视频,思考:
1.法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2.法治建设是否一蹴而就?
法治保障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新知导入
主题一、选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说说:
结合P45“相关链接”
1.
你认为法治是什么?
2.为什么要走法治之路?
3.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的所说的法治含义?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
1.观看图片,感悟法治的意义
2.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抗疫工作,如果没有法律……
3.不仅仅是抗击疫情。在面对这些社会关系的矛盾和纠纷时,如果没有法律……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P44前言-47②
①对个人: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0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建立起
02
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保障
03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生活
04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
从各国颁布的民法典事实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P44前言-47②
①对个人: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世界各国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P45②
人类社会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P44(前言)
中华民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5-46“探究与分享“、导入视频
1.法治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2.
什么是良法?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P45②
反映
01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符合
03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维护
02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促进
04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6“阅读感悟“、导入视频
1.善治的前提是什么?
2.
如何实现善治?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
观看图片,你从中感悟到良法与善治的关系怎样?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
②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P46
权利和机会


最大化
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权利和机会,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人治思维
法治思维
本质
特点
原则
最高权威
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国家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P46
“相关链接”
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具有稳定性和一惯性
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个人意志
法律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7“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
①法治道路是中国人民探索的结果
P47①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
②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发展市场经济、
实现强国富民
法治
有效方式
基本保障
核心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
主题二、描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读链接,答问题:P48
1.你能从链接中得到什么认识?
2.
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
3.依法治国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时间写入宪法?什么时候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
1982年
1997年
1999年
2002年
2007年
2010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8年
2020年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十六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十七大
加快建设法治国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十八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三中
法治中国目标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民法典
先河
法治建设进程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P47③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9“相关链接“
1.你能说出我国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吗?
2.
你知道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吗?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
①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的会议P48
法治
作用
新蓝图
会议
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P48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
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体系、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要求
P49
相关链接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高效的法治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有力的法制保障、完善的党内法规
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一体建设
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
你从材料中感悟到法治建设的方针分别是什么?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
:依据民法典,故意高空抛物,依法惩处
严格执法
:2021年1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判决民法典首例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儿童高空抛下矿泉水瓶,致使一名老人受到惊吓摔倒受伤,家长被判赔9万余元。
公正司法
: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
④建设法治中国的方针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
相关链接、①
严格执法
科学立法
全民守法
公正司法
01
OPTION
02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
P50
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道路决定命运
道路引领未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十九大的春风,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课堂小结
1.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D
A
课堂巩固
3.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
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以德治国
C.全面发展经济
D.全面从严治党
C
A
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教学目标
课后预习
预习第四课第二框题《凝聚法治共识》P50-56,找出:
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核心是什么?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是什么?
4.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选择法治道路
4.1
夯实法治基础
描绘法治蓝图
描绘法治蓝图的事件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
走法治道路的要求
法治的要求
法治的作用
法治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