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劳动号子歌曲赏析(二)——《哈腰挂》《催咚催》教案课型:以欣赏课为主的综合课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哈腰挂》《催咚催》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情绪爱好出发,运用多媒体网络线上组织教学,通过音乐、视频、图像等资源,使得音乐课教学既轻松活泼,又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赏析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对此产生兴趣,并在聆听中增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教材分析:(一)《哈腰挂》使用2/4、1/4变换拍节拍,节奏鲜明,属于单乐段结构,曲调起伏较小,仅在五度音内进行,多为一音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结合,紧密表现了北方森林伐木工人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二)《催咚催》是一首四二拍的劳动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宫调式。1——4小节为a句,5——8小节为B句,9——23小节是B句的后缀。采用领唱,齐唱的方式。教学目标:1.在了解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以后,愿意聆听劳动号子,并且增强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2.欣赏《哈腰挂》《催咚催》,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知道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和特点及其基本类别。3.能够了解搬运号子和农事号子的特点教学重点:能够劳动号子的特点,并欣赏分析《哈腰挂》《催咚催》的音乐元素和音乐画面。教学难点:能够了解搬运号子和农事号子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资料、视频资料、图片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回顾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1.劳动号子的概念: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等民间歌曲2.劳动号子的作用:在原始时代某些费力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发出来的呼喊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种劳动方式及其具体劳动过程。3.劳动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分为搬运号子:在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工程号子:在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农事号子:在农业劳动中歌唱,如打麦、舂米、割草等。船渔号子: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有船渔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农事号子。【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了解劳动号子的作用与类别,为欣赏歌曲做好知识铺垫。(二)新课教学1.赏析《哈腰挂》(1)初次聆听歌曲,判断劳动号子的类别。师: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聆听以后,根据音乐特点,判断一下这是属于哪一个劳动类型的号子呢?【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教师讲解,让学生对了解劳动号子类别有个自我评价。(2)出示图片,展示劳动场景师: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它属于搬运号子类,这类号子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曲调起伏较小,表现了北方森林伐木工人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设计意图】音乐是体验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捕捉音乐的特点,让学生自我分析音乐。全曲旋律主要由1、3、5三个音组成,称为“三声腔”。这种唱腔给歌曲带来跳跃、明快的特点。(3)再次聆听音乐,出示曲谱,赏析作品①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②歌曲的演唱形式?师:这首歌使用的是四二四一变换节拍。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领唱和腔交替进行。领唱者,为一小节两拍,有一定的歌唱性,唱的多为实词,而且多是有实际指令性作用的,如哈腰挂蹲腿,哈腰搂钩就挂好。领唱起到绝对的指挥作用,鼓动情绪和提醒大伙儿注意安全。和腔是一小节一拍,仅是一个短单音,齐唱唱的是虚词,和腔的音乐材料重复使用,与领唱形成了上呼下应的关系。在实际劳动演唱中,领唱和和腔必须严格配合,二者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首曲子的律动型XXXΙXΙ,类似于三足鼎立的节奏型,给人稳健感,同时又使歌者有变换脚步中心的机会,由于时间紧劳动强度大,领唱者的词和腔都具有很大的记性性,除了相对稳定的音调,框架和节奏型之外,它随时都在变化,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歌曲,找到歌曲的节奏型和演唱形式,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4)播放视频,讲解搬运号子特点,欣赏抬木号子①没有固定唱词②领唱人即兴创作③多声部的歌唱形式2.赏析《催咚催》(1)回顾《杵歌》,讲解农事号子的音乐特点聆听杵歌,了解农事号子与搬运号子的区别。农事号子①劳动强度不大②节奏舒展③旋律优美【设计意图】通过之前学过的歌曲,让学生迅速了解农事号子与搬运号子音乐的区别。聆听杵歌,了解农事号子与搬运号子的区别(2)初次欣赏农事号子《催咚催》师:欣赏过后,这首歌曲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设计意图】捕捉学生在聆听过后第一感受,介绍歌曲中衬词的特点。(3)出示歌谱,介绍歌曲的旋律特点师:全曲旋律主要由1、3、5三个音组成,称为“三声腔”。这种唱腔给歌曲带来跳跃、明快的特点。歌曲还频繁出现4度5度甚至6度音程,给听众带来活泼、热闹的气氛。【设计意图】把握学生第一聆听感觉,理性分析旋律特点。(4)跟着歌谱,再次聆听歌曲,注意歌曲结构和演唱形式。师: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1——4小节为a句,5——8小节为b句,9——23小节为b句的后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依旧是领唱齐唱,ab两句领唱齐唱一个一个小节呼应,既紧张又热闹。后缀随着乐句拉长,衬词增多,表现人民的劳动热情和谐谑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劳动号子音乐的一般规律——劳动强度大,声音短促有力;劳动强度小,声音悠长而节奏舒缓。【设计意图】从歌曲结构,分析出劳动号子的声音特点。(三)拓展延伸欣赏劳动号子《四桅帆船起篷号子》【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感受劳动号子铿锵有力、团结一心的音乐效果。(四)课堂小结师:虽然如今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要再唱号子,但是劳动号子音乐特征具有鲜活的生命,希望同学们能从劳动号子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苦中作乐的劳动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