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科8份)

资源简介

答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命题人:高一政治组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C.人民当家作主 D.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3.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王某较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保局履行职责。法院判决王某胜诉。这反映了
①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 ②公民享有质询权
③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④公民享有监督权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 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 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 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5.目前,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B.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C.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6.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 B.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行使参与权和决策权 D.享有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7.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研工作中,“只问耕耘,不问名利”,把全部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下列活动与师昌绪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一致的是
①北京大学高明同学主动报名参军,成为该校在校生服兵役第一人
②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用无私奉献精神树立起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③2011年9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首次荣获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
④央视记者通过《新闻联播》揭露某地政府违规用地的事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
①享有权利 ②履行义务 ③适用法律 ④制定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微博用户爆增至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己悄然到来。有人说,“我的微博我做主,从此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一观点
A.坚持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B.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认为个人利益应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江苏省公安厅表示,2011年9月前全省苏牌照(公安专用牌照)取消完毕。公安车辆和普通老百姓的车辆一样,接受法律的制约和公众的监督。这主要体现了
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政府要审慎用权,依法执政
C.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样的
1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
A.严格执法 B.有序参与 C.依法行政 D.敢于质询
12.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C.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3.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权利,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
A.民主集中制度 B.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制度 D.政府依法行政
14.在我国,政府正确决策时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是
A.广告 B.民意 C.社会舆论 D.大众传媒
15.国家提出,决策机关要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这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
A.知情权 B.决策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16.听证会使决策制定更具有公开性和民主化,举行听证会是为了
A.民主决策 B.决策利民 C.科学决策 D.依法决策
17.近日,年仅25岁,刚刚工作三年的牟阳被提拔为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镇长。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对于这项人事安排,公民可以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社会公示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18.《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产生是由村民直接提名产生候选人,然后由村民通过直接投票的形式产生的。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A.是村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 B.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C.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 D.是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9.“我爸是李刚”是2010年网络最火的流行语之一。无独有偶,2011年7月,丽水市一女子因违法行为面对警察的询问时,则称“我爸爸是村长”。这些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B.公民维权意识需要强化
C.公民民主法制意识需要加强 D.政府机关需要提高行政效率
20.下列做法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是(  )
A.居民要求居委会定期向居民汇报工作
B.居民要求居委会对涉及有关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C.政府直接任命居委会成员 D.居民要求居民委员会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21.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政治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省委提出:要建成与富民强省目标相衔接的文化强省。为此江苏省政府必须加强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24.2011年,山东省将开工建设山东省艺术馆、山东省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同时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政府
①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赋予人民基本的文化权利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2011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南开中学和师生交流时说,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
懂得民情、民心、民意。这就要求政府
A.坚持依法执政 B.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C.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为人民求助和投诉提供渠道
26.对人民负责原则表现在政府工作中的许多方面,其中在工作作风上的表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求真务实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依法行政
27.“真知灼见在群众中,新鲜经验在群众中,解决办法在群众中。”这要求政府
①坚持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 ②更好地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政府是与我们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政府,下列选项属于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的法律途径的是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9.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政府( )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③扩大政府职能范围,加强对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认真坚持依法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权力有两面性,为防止权力的滥用,为了确保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B.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C.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建立健全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31.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①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政协   ③司法机关   ④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我国古人有一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主要强调
A.政府要履行职能 B.政府要依法执政
C.政府要接受监督 D.政府必须是廉洁的政府
33.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实行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34.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说,实行下列哪个原则,能够兼取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
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主集中制 C.提高工作效率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5.人大代表与网民通过“微溥”进行交流成为今年两会新现象。这体现了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B.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
C.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D.人大代表由人民产生
36.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难”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 D.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议案
37.2012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8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8.某市政府在网上开通“百姓论坛”,规定各职能部门安排专人每天浏览网页,对涉及自己部门的帖子必须在3天内给予回复,对“投诉帖”则要尽快纳入调查处理程序。最近,有14个单位因没有及时回帖而被通报批评。“百姓论坛”的开通
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②改变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提供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  ④扩大了公民参与的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39(16分).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政府要从八个方面重点抓好工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材料二 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要抓好材料一中政府的八项工作,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哪些职能?(8分)
(2)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哪些合法的方式?( 8分)
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民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相提并论,生动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主要是畜力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1枚(如右图),以纪念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制度的废除。据此推断标志着我国农业税制度开始的是
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B.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
C.秦朝按亩纳税 D.唐朝“两税法”
4.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而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以上数字充分说明了
A.文化发达的农耕民族取代北方游牧民族成为统一王朝的统治者
B.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
C.封建统治者在录取人才时采取向南方倾斜的政策
D.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的文化重心随之南移
5.1973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发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缂丝腰带。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这件缂丝腰带的年代可能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6.《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据此判断作者王应奎所处朝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7.明朝王世贞曾经说过:“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且耗日多而产日少;米与钱贱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米不能久,钞太虚,亦复有浥烂(潮湿霉烂)。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这段话说明当时广泛应用的货币是
A.黄金 B.白银 C.纸币 D.贝壳
8.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与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以下政策中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是
A.汉高祖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B.汉武帝“算缗”和“告缗”政策
C.中唐以后的官商分利政策
D.明武宗下令“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
9.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0.按照人口计算工业化水平,1750年,中国与英国相差不大,与整个欧洲的水平大致相等。而到18世纪结束时,与英国的差距已经拉开,鸦片战争前10年,已经达到6∶25,1900年竟达到3∶100。从中国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
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 ②没有产生先进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有人说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结果是进步的,使美洲和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他开辟新航路的品格是高尚的,为美洲的发现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C.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正义的,加快了美洲的发展
D.他开辟新航路的手段是先进的,最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2.右图所示的是世界近代史上一种著名的贸易形式,该贸易的影响不包括
A.使非洲得到迅速开发
B.促使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使西欧大西洋沿岸许多城市兴盛起来
D.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13.17世纪世界上的头号贸易强国,拥有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 荷兰
14.“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15.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要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6. 相对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B.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C.英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17.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8.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贸易的发展 B.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C.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9.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有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抽水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0.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但鸦片战争后却迅速走向衰落。衰落的后果是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受阻
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2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3.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4.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①对晚清颓败的无能为力 ②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④洋务运动无力回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从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的优越 B.清政府对近代企业的扶植政策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26. 福建省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下面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1896-1911年对应
A.4.6个 B.3个 C. 2.6个 D. 0.55个
2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根源是
A.恶劣的社会环境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封建势力的束缚 D.外国资本的挤压
28. 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曾两度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29.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右面一组火花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利润的驱使
B.西方列强放松侵略
C.政府的大力扶持
D.振兴民族的爱国之心
3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此做出杰出贡献、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代表人物的是
A.范旭东 B.张謇 C.刘鸿生 D.荣德生
31.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32.“‘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口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33.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两种最厉害的欧洲麻醉剂是烈性酒和基督教。”近代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联系 B.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 D.全球合作与文明交流
34.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5.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空格中。每空1分,总分10分。
36.两次工业革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包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空间分布(国家) 各资本主义国家
动力
机器技术发明者(身份职业)
科学与技术是否相结合
起始部门 重工业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 大企业
三、材料解析题:阅读题中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
37.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右图)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1)材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8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3)这种对外政策和材料一中的生产方式有何联系?(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填空题
36.(10分)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主要在英国
蒸汽 电力
工匠 科学家、工程师
否 是
轻工业/棉纺织业
三、材料解析题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命题校对:高一物理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2.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3.当今的科技发展迅猛,我们设想,如果地球是个理想的球体,沿地球的南北方向修一条平直的闭合高速公路,一辆性能很好的汽车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可以一直加速下去,并且忽略空气阻力,那么这辆汽车的最终速度 ( )
A.与飞机速度相当 B.小于“神舟”六号飞船的速度
C.可以达到7.9km/s D.无法预测
4.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r3=求出.已知式中a的单位是m,b的单位是s,c的单位是m/s2,则( )
A.a是地球半径,b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B.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C.a是赤道周长,b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D.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5.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
B.太阳引力大于月球引力
C.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D.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6.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
A.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做功
B.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
C.整个运动过程中小朋友的机械能守恒
D.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
7.汽车上坡时,司机必须换档,其目的是( )
A.减小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B.增大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C.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D.增大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8.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9.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C.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 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10.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
A.mgh,减少mg(H﹣h ) B.mgh,增加mg(H+h)
C.﹣mgh,增加mg(H﹣h) D.﹣mgh,减少mg(H+h)
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带等量异种电荷,中间连着一个轻质绝缘弹簧,放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平衡时弹簧压缩量为x0,现将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球C与A球接触一下,然后拿走,重新平衡后,弹簧的压缩量为x,则( )
A. B. C. D.
12.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伸直.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
A.h B.1.5h C.1.75h D.2.5h
第Ⅱ卷(解答题,共52分)
二、实验题(共14分)
1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图,如图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图,如图乙,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14.在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天平称得重物的质量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纸带上的O点是第一个打印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记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毫米),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选择B点为初始点,D点为终点,则从打下B点到打下D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J;但实验中总存在△Ep △Ek(填:小于、等于、大于)。(取3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共38分,要求答题时有必要的过程和文字说明,字迹清晰,格式规范,按照题目所给的数据和符号解答)
15.(12分)飞船以a=g/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用弹簧秤测得质量为10 kg的物体重为75 N.求飞船所处位置距地面高度为多少?(地球半径为6400 km, g=10 m/s2)
16.(12分)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与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相连,固定在同一个竖直面内。将一只质量为m的小球由圆弧轨道上离水平面某一高度处无初速释放。为使小球在沿圆轨道运动时始终不离开轨道,这个高度h的取值范围如何?
17.(14分)取距地球无穷远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地球周围物体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地球的质量,m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计算:
(1)质量为1×103kg的卫星绕地表飞行,其总机械能为多大?
(2)再补充多少能量可使它脱离地球的引力?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命题人:高一备课组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个选项,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化学与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密切相关。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城市采用分质供水,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B.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市民购买家用汽车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能源
2、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硼元素可形成三个等电子体阴离子:BO2-、BC25-和BN2n-,则BN2n-中的n值为
A.1   B.2   C.3   D.4
3、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2004年2月的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 他们新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5号和第113号元素。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具有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4次成功制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前者的一种核素为289155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核素289155X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4
C.113号元素最高正价应为+3     
D.115号与113号元素的原子质量比为115:113
4、 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0.7      B.70.2     C.72     D.73.3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酸性:H3PO4 > H2SO4 > HClO4     ②热稳定性:H2O > HF > H2S  
  ③原子半径:Na>Mg>O      ④还原性:F-> Cl-> S2- 
  ⑤结合H+的能力:OH->CH3COO->Cl-
  A.③⑤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6、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
7、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同周期,A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的质子数,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A<B<C
  B.A、B、C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A>B>C
  C.B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含有共价键
  D.A与C所形成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8、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是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9、下列变化过程中,无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是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NaCl晶体溶于水  C.干冰升华   D.HCl溶于水
10、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1= + 49.0 kJ·mol -1
   ②CH3OH(g)+1/2O2(g)=CO2(g)+2H2(g)  △H2=-192.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H2= E1-E3
     
  B.CH3OH的燃烧热△H=-192.9 kJ·mol -1 
 C.H2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故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必须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在 25℃,101 kPa时,1mol CH3OH(g)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的热量应大于192.9 kJ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kJ·mol-1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12、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13、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下图,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是燃料电池的负极
  B.电池的电极A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C.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L 6 mol/L 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6NA个
1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 +从正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负极区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l) + H2O(l)-6e-=CO2(g) + 6H +
 C.d导出的是CO2
  D.图中b、c分别是O2、甲醇
1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腺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16、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17、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时,v正(O2)=v逆(O2)必成立
 B.关系式5v正(O2)=4v正(NO)总成立
 C.用上述四种物质NH3、O2、NO、H2O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数值中,v正(H2O)最小
 D.若投入4 mol NH3和5 mol O2,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必能生成4 mol NO
1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 + 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 : 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向反应器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12%,则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反应前的
A.94%        B.92%       C.88%       D.76%
20、在373K时,把0.5摩N2O4气体通入为5升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摩/升,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秒,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摩/升·秒
  B.在2秒时体系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1.1倍
C.在平衡体系内含N2O40.25摩
  D.平衡时, N2O4的转化率为40%
第Ⅱ卷 (共40分)
二、填空题
21.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Si、SiC、SiO2熔化时必须断裂所含化学键,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 SiC_____Si,Si _____ SiO2
(2)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 (g) ===Si(s)+4HCl(g),
则2 mol H2生成高纯硅需_____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_____ kJ。
(3)已知硅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 ΔH=-989.2kJ·mol-1,
则O=O键键能为_____________。
22.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I: CO(g) + 2H2(g) CH3OH(g) ΔH1
反应II: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2
① 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填“I”或“Ⅱ”)。
②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2 mol/L,则H2的转化率为 。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 -1275.6 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 = -566.0 kJ/mol
③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请计算1 mol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23.某温度时,把1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4s时NO2的浓度为0.04mol/L,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到达平衡,这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1)、前4s中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s
(2)、在4s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 倍
(3)、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2O4 mol
(4)、在平衡时容器内NO2的浓度为 mol/L
(5)、N2O4的转化率为
24.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 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 (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25.已知X+、Y3+、Z-、W2-是短周期元素X、Y、Z、W形成的离子,下图中的甲、乙、丙均是由上述四种离子中的两种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状况下,Z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工业上常用电解溶液C的方法制备该单质,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①甲的化学式是 ,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写一种即可)
②若W2-和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乙的电子式是 。
(3)Y单质可用来制造Y—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常以溶液C或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
①若以溶液C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的反应式为 。
②若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24、(1) (2)弱于
(3)S + 2H2SO4(浓) 3SO2↑+ 2H2O
(4)2H2O2 MnO22H2O + 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6)(3a – 4b)KJ/mol
25.(14分,每空2分)
(1)2NaCl+2H2OH2↑+Cl2↑+2NaOH
(2)①AlCl3 Na2S或Na2O

(3)①O2+2H2 O +4e-=4OH- ②4Al+3O2+4KOH=4KAlO2+2H2O
高温东北育才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一英语备课组 校对人:高一英语备课组
第I卷
第一部分 听力理解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he woman must complete a form first.
B. The woman’s application was lost in the fields.
C. The woman’s not suitable for the job.
2. Which dress does the man like
A. The red one. B. The white one. C. The purple one.
3. What subjects does the woman like best
A. Maths and Geography. B. Maths and English. C. Chinese and English.
4. Which class will the woman take at 2:00 pm
A. History. B. Physics. C. Chemistry.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visited the Sydney Opera House.
B. The woman has been to America recently.
C. The woman likes beautiful building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police station. B. In the customs office. C. In the tourists center.
7.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oman’s trip
A.Visiting her parents. B. Returning to her hometown. C. Attending a conferenc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would the woman like to eat
A. A sandwich. B. Fried rice. C. Pizza.
9. What drink will the man buy
A.A Coke. B. A hot coffee. C. An orange juice.
10.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woman give the man
A. 2. B. 3. C. 5.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Friends. C. Teacher and student.
12. What’s wrong with Tom
A. He felt sick.
B. He felt upset for his behavior.
C. 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his CD player.
13.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om stole a CD player.
B. The CD player belonged to Jenny.
C. Tom didn’t follow Jenny’s suggestio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How many girl children does the family have altogether
A. Five B. Nine. C. Four.
15. What was the woman’s childhood like
A. Quarrelsome and free. B. Poor but happy. C. Rich but unhappy.
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her wealthy cousins
A. They had to behave themselves and did not have so much freedom.
B. They envied her way of life.
C. They were living in a huge family.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
21. Let us suppose that you are in position of parent. Would you allow your child to do such a thing
A.a;a B.a;the C.the;a D.the;the
22. Nowadays,more film stars ____________to be difficult to work with.
A.say B.have said C.are said D.were said
23. Fifty percent of my time___ spent in working.
A. is B. are C. is being D. are being
24. China replaced Japan in 2010 as No. 2 economy, _____ China’s continuing rise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A. reflecting B. reflected C. having reflected D. to have reflected
25. Sara is a famous singer reaching a wide audience, I should also like to be.
A. what B. that C. which D. whom
26. ---Have you accomplished the article the editor asked you to adapt
---- Yes, I it the other day.
A. finished B. have finished C. had finished D. would finish
27. Tom pretended ______ it, but in fact,he knew it very well.
A. not listen to B. not to hear about
C. not to have heard about D. not to be listening to
28.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national holidays, many people put up Internet postings(帖子),90 percent_______ voiced support.
A.of which B.of whom C.of them D.among them
29. I was giving a talk to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the same talk I to half a dozen other groups.
A. am giving B. was giving C. have given D. had given
30. __________ on the small island, the tower has been seriously damaged by the sea water.
A. Being lain B. Lain C. Being located D. Located
31. _______ there is no law stating how you may dress, not all fashions are respectable.
A.Because B.Since C.While D.Unless
32. The Regent’s Park is ______ attractive in spring and autumn, for the weather in both seasons is pleasant.
A. mostly B. hardly C. merely D. equally
33. The chairman asked me to ______ the report,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speak for too long at this meeting.
A.cut out B.cut away C.cut off D.cut down
34. Your work experience is a big ____ in the job market but your poor eyesight will limit your choices.
A. benefit B. condition C. promise D. advantage
35. —I’d rather have some fresh juice,if you don’t mind.
—________.
A.No.you’d better not B.Not at all,anything you want
C.Thank you all the same D.Yes,but not goo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
When I was a puppy, I entertained you and made you laugh. Whenever I was "bad", you'd 36 me and ask, "How could you "一but then you'd relent(变温和),and 37 me over for a belly rub.
My housetraining took a little longer than 38 , because you were terribly busy, but we 39 on that together. We went for long walks in the park and 40 rides in the suburbs. We stopped for ice cream. I took long naps(小睡)in the sun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home at the 41 of the day.
42 . you began spending more time at work and on your career, and more time 43 a human mate. Eventually, you fell in love. She, now your wife, is not a "dog-person", but still I was 44 because you were happy.
Then the human babies came 45 and I shared your excitement. I was 46 by their pinkness, how they smelled, and I wanted to mother them too. Your wife was 47 I would hurt them. But nevertheless, 48 they began to grow, I became their friend. I loved them and they loved me.
Then you didn't want me 49 . You had a better job in a new city. The apartment building in which you were living didn't 50 pets. You told your wife that it was the dog pound(动物收容所)that was suitable for me.
I was excited about the car ride until we arrived at the dog pound. It smelled of dogs and cats, of fear and 51 .You filled out the paperwork and said, "I know you will find a good home for her." They shrugged and gave you a pained look. The children were in 52 as they waved me goodbye.
Is it better to live with hope or without hope Sometimes when I hear human 53 , I think it is you, or perhaps another human who will love me. It 54 is. Then I feel terrible. Visitors are only interested in puppy dogs, not old-timers like me.
My beloved 55 , I will think of you and wait for you forever. I hope you receive more loyalty(忠诚)from your family than I showed to you.
36. A. praise B. question C. scold D. touch
37. A. throw B. roll C. catch D. chase
38. A. ever B. expected C. before D. necessary
39. A. turned B. focused C. moved D. worked
40. A. car B. truck C. horse D. dog
41.A. beginning B. middle C. end D. time
42. A. Generally B. Fortunately C. Hopefully D. Gradually
43. A. working with B. searching for C. dealing with D. asking after
44. A. happy B. disappointed C. sad D. relaxed
45. A. round B. over C. along D. on
46. A. fascinated B. shocked C. astonished D. embarrassed
47. A. sure B. aware C. informed D. afraid
48. A. as B. because C. before D. though
49. A. anyway B. anyhow C. somewhat D. anymore
50. A. receive B. forbid C. allow D. need
51.A. excitement B. warmth C. homelessness D. wilderness
52. A. danger B. terror C. tears D. hopes
53. A. sounds B. footsteps C. songs D. talks
54. A. always B. sometimes C. seldom D. never
55. A. master B. visitor C. friend D. companion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 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Just six days after Rankin first attended Congress in 1917,American President Wilson called for a vote to go to war against Germany, as German submarines(潜水艇)attacked American ships during World War I. When Jeanette was called upon to vote,she said,“I want to stand by my country, buy I cannot vote for war. I vote no.” Forty-nine other congress members also voted no, but she was the person who was criticized most. Newspapers said her decision came from weakness and she was anti-American.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Japanese warplanes attacked the American base at Pearl Harbor in 1941. The time came again for the US Congress members to vote for or against going to war. Everyone was waiting for Jeanette Rankin to vote, who rose and said, “As a woman, I can’t go to war, so I refuse to send anyone else.” Out of 471 members, she was the only member who voted against war. After that, she received thousands of letters. Most people criticized her, but some praised her for her courage.
Shortly before she died in 1973, she was asked if she regretted voting “no” to the two wars. “Never. ”she answered. “If you are against war, you’re against war regardless of what happens.”
Today, in the US Congress Building,there is a statue of Jeanette Rankin. On the base of the statue are her words: “I cannot vote for war.”
56. Jeanette Rankin decided to run for the US Congress because .
A. She wanted to become famous throughout the USA
B. She hated war and would vote against war.
C. She wanted to help more women and children
D. She was a born politician
57.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Jeannette was the only member to vote no to the two wars.
B. Jeannette voted no to the wars because she was weak.
C. Everyone in the USA hated her when she voted no to the war against Japan.
D. Jeanette believed that no war was right.
58.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tell that Jeanette Rankin was .
A. full of courage B. Very fair
C. Very intelligent D. very stubborn.
59. The American people remember Jeanette Rankin mainly for .
A. her fighting for women’s rights
B. her being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Congress member
C. her fighting against war
D. her efforts to help women get the voting right
B
A group of eight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assachusetts, aged l5 to l7, designed and ran their own school within a school. They named their practice the Independent Project. They represented the usual range: two were close to dropping out before they started the project, while others were honors students.
Their guidance teacher was their adviser, consulting with them when the group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Though they sought advice from English, math and science teachers, they were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one another’s work and giving one another feedback. There were no grades, but 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 students wrote evaluations of their classmates.
The students also designed their own course. In addition to some regular courses, they each took on an ‘individual project’, learning to play the piano or to cook, writing a novel or making a video about domestic(国内的) violence. 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y performed their new skills in front of the entire school. The last part of their self - designed course was to do a ‘collective project’ that had soci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y felt the whole experience had been so life – changing, they ended up making a film showing how other students could start and run their own schools.
The project was a success. After returning to their traditional study, the students have high motivation and are doing well. One student who had failed all of his previous math courses spent three weeks teaching the others about probability. The lesson learned here is that if studen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control or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ir own learning they will become more accomplished, more engaged and more knowledgeable.
The students in the project are remarkable because they demonstrate the kinds of learning and personal growth that are possible when teenagers feel ownership of their high school experience,learn things that matter to them and learn together.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Some students might drop out of high school.
B. The teachers monitored the students’ homework.
C.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olved all their problems.
D. The teachers evaluate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s.
61.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Independent Project .
A. didn’t need to learn common lessons
B. tended to escape from the whole society
C. were unwilling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D. focused on self-study and working together
62. The project made the students outstanding because .
A. they are unusually talented B. they have better backgrounds
C. they have supportive teachers D. they are owners of their education
C
For six hours we shot through the landscape of the Karoo desert in South Africa. Just rocks and sand and baking sun. Knowing our journey was ending, Daniel and I just wanted to remember all we had seen and done. He used a camera. I used words. I had already finished three notebooks and was into the fourth, a beautiful leather notebook I'd bought in a market in Mozambique.
Southern Africa was full of stories and visions. We were almost drunk on sensations: the roaring of the water at Victoria Falls, the impossible silence of the Okavango Delta in Botswana. And then the other things: dogs in the streets, whole families in Soweto living in one room, a kilometer from clean water.
As we drove towards the setting sun, quietness fell over us. The road was empty -- we hadn't seen another car for hours. And as I drove, something caught my eye, something moving next to me. I glanced in the mirror of the car; I glanced sideways to the right, and that was when I saw them. Next to us,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thirty, forty wild horses were racing the car, a cloud of dust rising behind them -- brown, muscular horses almost close enough to touch them, to smell their hot breath. I didn't know how long they had been there next to us.
I shouted to Dan: "Look!", but he was in a deep sleep, his camera lying useless by his feet.
They raced the car for a few seconds, then disappeared far behind us, a memory of heroic forms in the red landscape. When Daniel woke up an hour later I told him what had happened.
"Wild horses " he said. "Why didn't you wake me up "
"I tried. But they were gone after a few seconds."
"Are you sure you didn't dream it "
"You were the one who was sleeping!"
'Typical, he said. "The best photos are the ones we never take."
We checked into a dusty hotel and slept the sleep of the dead.
63. During their journey in Africa, the two travelers________
A. made friends with local residents
B. complained about the poor living conditions
C. enjoyed the sunset in the Karoo desert most
D. recorded their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ways
64. What does the phrase "heroic forms" in Paragraph 4 refer to
A. Racing cars. B. Wild horses. C. Eye-catching locals. D. Running dogs.
65. What did Daniel think when he woke up and was told what had happened
A. He always missed out on the best thing. B. He had already taken beautiful pictures.
C. A sound sleep was more important. D. The next trip would be better.
66.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How to view wildlife in Africa. B. Running into wildlife in Africa.
C. Tourist attractions in southern Africa. D. Possible dangers of traveling in the desert.
D
Trying to leave work at the office is proving to be a challenge for many British workers, with research showing that heavy workloads,conflicts and bosses all make an appearance in dreams.
Work-related issues are the number one topic featuring in dreams,with colleagues invading shut-eye time more than celebrities.More than 20 per cent surveyed admitted that they regularly dream about their boss.One in three dreams about work when they are stressed in their job and a quarter stated that they dream about a colleague if there was a conflict with them earlier that day.
Of the 2,000 people surveyed, 20 per cent dreamed more if they were under pressure or stressed.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average person dreams most nights,with only 12 per cent saying they never dream.However, dreams often leave people confused,with 52 per cent saying they do not make sense and 60 per cent wishing they could know what they mean.
Commenting on the survey carried out by One Poll for Premier Inn hotels,dreams expert Davina MacKail said, “Whether we are asleep or awake, a problem with a colleague or stress at work can really affect us.More than half of the nation stated that their dreams don’t make sense so I have worked with Premier Inn to make a Dream Dictionary to help dreamers to understand why they dream what they do and what those dreams mean.”
A spokesman for Premier Inn said:“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try to unwind after a hard day at work but that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if something is playing on your mind.”
67.It’s hard for the workers to leave work because they often .
A.spend the night in their offices B . sleep with office issues in mind
C.have very long office hours D. have dreams during their work
68.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British workers
A.Most of their dreams are work-related.
B.Some of them dream about work every night.
C.They dream of their colleagues more than their boss.
D.Their dreams involve work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69.The survey shows that most people .
A.dream more under pressure B.never dream at all
C.don’t understand their dreams D.interpret their dreams well
70.Davina MacKail expects people to use his Dream Dictionary when they .
A.have had a dream B.want to prevent dreams
C.feel stressed and need relaxation D.do research about dream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温馨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__71___ .Being angry doesn’t really solve much, but what people do when they feel angry is important. The goal is to calm down and try to solve what is bothering you. This is hard for some kids and adults, too. Instead of calming down, some kids might keep getting more and more upset until they explode like a volcano!
__72___ .Their anger might be so strong that they lose control of their temper. They may act in ways unacceptable and hurtful. People may say that someone has trouble controlling their temper.
__73___ Some kids might get so angry that they scream at their parents, break something, or even worse , hit their brothers or sisters._74____ .However, it’s not OK for a kid to do any of those things .Kids don’t want to act in this way , but sometimes angry feelings can be hard to manage. So what to do
Well, the good news is that kids don’t just have to keep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over and over again.__75___ .Imagine your temper as a puppy inside you that needs some training. The puppy is not bad ---- it will probably turn out a great dog. It just needs to learn some rules because, right now, that puppy is causing some problems to you.
A. You can train you temper.
B.You don’t want to cause trouble.
C. Kids should be allowed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even angry ones.
D. Everybody gets angry sometimes.
E. In fact, they usually mean that a kid behaves badly when feeling angry.
F. Instead of thinking of the person you’re angry with, think of something else.
G. Some kids get angry more often or more easily than some other kids.
第二卷(共二部分,共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下面短文中共有10处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hobby is reading.I like reading novels,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so on.When I was 9
year old.I caught bad cold.I have to stay at home for several weeks.My mother bought to me some novels.Soon I was attracting by the stories.Since then I have made use of any time to read.And reading does give me many help.Recently, I have surfed the Internet at home, on that I’ve found that many students like read as I do.We exchange our reading experience online but we become good friends.Reading brings me all happiness and friendship.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近些年来,一些中学把电子设备iPad引进了课堂,用iPad下载教材代替传统教材,并辅助教学活动。请您根据以下要点给自己的英文博客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周围同学对此现象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词数100-120左右;文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In some middle schools, iPads are introduced into classrooms to replace traditional textbooks and assist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参考答案
短文改错:
My hobby is reading.I like reading novels,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so on.When I was 9
year old.I caught ∧bad cold.I have to stay at home for several weeks.My mother bought to
years a had to删
me some novels.Soon I was attracting by the stories.Since then I have made use of any time to
attracted
read.And reading does give me many help.Recently, I have surfed the Internet at home, on
much
that I’ve found that many students like read as I do.We exchange our reading experience online
which reading
but we become good friends.Reading brings me all happiness and friendship.
and both
写作:
In some middle schools, iPads are introduced into classrooms to replace traditional textbooks and assist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us students, w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oward this phenomenon. Some of us hold the view that it’s a better way to save paper, which definitely does good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oreover, using iPads brings us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However, others tend to believe that iPad costs so much money that no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Besides, if we spend large quantities of time playing games on it, there is a high risk of being addicted to it, which of course will have bad impact on study.
As for me, I’m in favor of using iPad for we can search for abundant information which can’t be found in traditional textbooks. Of course,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Therefore, it’s a matter of how we can use it properly, not whether we should use it.答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校对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费。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3.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生活水平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开放程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占世界人口1%的富人掌握着世界上35%的财富。下列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
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
读某地城市规划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分散模式
7.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价较乙地高 B.功能区的形成只受经济因素影响
C.该城市道路网易造成市中心拥堵 D.该市绿地面积大,城市空气质量好
8.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限明确
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下图中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完成9~10题。
9.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10.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1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 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据此回答14~16题。
14.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A.栽培技术先进 B.运输条件改善 C.政府支持 D.媒体推介
15.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A.气温高 B.日温差大 C.光照时间长 D.年降水量多
16.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增加农民收人 B.增加就业机会
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 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17.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我国的东北、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读下面两幅图,结合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回答18~19题。
18.若左图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不考虑其它因素),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是
A. ① B.② C. ③ D.④
19.右图中最适合该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西欧发展乳畜业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光热资源丰富  ②城市化程度高 ③机械化程度较高 ④精饲料的种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21~23题。
2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 B.地中海式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2.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23.该农业的最大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读三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回答第24~26题。
24.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北京中关村 B.江西南昌 C.贵州贵阳 D.江苏南京
25.下列企业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相符合的是
A.在广州建毛纺织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北京建蔗糖厂 D.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26.目前,丙类工业布局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下图回答27~28题。
27.铜矿的品位一般都比较低(多数在1%左右),故粗铜的冶炼基地应该布局在
A.铜矿产地 B.能源基地 C.消费市场 D.廉价劳动力
28.云南省长期向外输出粗铜,近年来加强了精炼(电解)铜的发展,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升级,能充分利用云南省的优势资源是
A.水能丰富 B.技术水平高 C.市场大 D. 丰富的劳动力
读广东惠州某音响的零件生产厂家地域分布图,结合左栏惠州某音响厂零件的来源比例图,回答29~30题。
29.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惠州的音响整体生产厂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这种工业布局的现象,属于
A.工业地域 B.工业联系 C.工业分散 D.工业集聚
30.这种工业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利于环境保护 B.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降低生产效率 D.加强企业竞争
31.促使该区域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
①交通网络的完善 ②信息联系的方便 ③市场的需求量 ④环境污染的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32~35题。
32.该工业基地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辽中南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
33.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不包括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煤铁资源丰富
34.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工业基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主要得益于
A.交通便利 B.资源丰富
C.政策扶持 D.市场广阔
35.下列德国鲁尔区改造的措施中,哪些可以借鉴到本地区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美国,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工业、农业都发达,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铁路网和人口密度分布图
(1)美国农业发达,形成了专门的农业生产区,A—D中,小麦带是 ,玉米带是 ;大牧场畜牧带是 ,乳畜带是 ,(4分)
(2)简述美国乳畜带形成条件。(2分)
(3)在①②③所示的三个工业地带中,美国的传统工业区位于 ,(1分)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4)美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 )(1分)
A.北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南部地区 D.西部地区
(5)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向 、 。(2分)
3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
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
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
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
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1分)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和城市分别有什么影响?(6分)
对乡村的影响:
(3分)
对城市的影响:
(3分)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2分)
38.读英国某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有一家食盐化工公司准备在该镇附近(图中"●"处)建一新的分厂,但是当地议会反对这个地点,这是因为它位于绿化带内,议员们要保护绿化带不被建筑所破坏,他们建议在图中所示的地点处填平一块沼泽地修建工厂。
  
(注:沼泽地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环境生态系统)
(1)你认为他们双方建议的地点,哪一个较为合理?为什么?(5分)
(2)新建化工厂能给该镇带来什么好处?(2分)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地理科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36.(1)C B D A
(2)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地形平坦开阔,气候较温和湿润,有利于牧草的生长。(离玉米带近,饲料供应充足) (答任意两点得2分)
(3)① 丰富的铁矿,离煤产区近;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等(任意3点,得3分)
(4)B
(5)南、西
37.(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对农村的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对城市的影响:增加了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压力
 (4)20世纪90年代后,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刘曰斌 校对人:杨冠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 ( )
A.–10 B.10 C. D.
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a的值为 ( )
A. B. C. D.
3.在中,,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且,则b的值是( )
A. B. C. D.
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等于( )
A. B. C. D.
5. 若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则( )
A.—定是锐角三角形 B.—定是直角三角形
C.—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6.已知为等差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其公比,若则( )
A. B. C. D.D.
7.如图所示,已知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8.在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为( )
A.13 B.26 C.52 D.156
9.如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
A.. i<=100 B.i>100
C.i>50 D.i<=50
10.已知为内一点,若对任意,恒有则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1.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0,S10<0,则 中最大的是( )
12.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若,且,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射影的数量为( )
(A). (B). (C). 3 (D).
二、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向量与满足:,则与的夹角弧度数为________
14.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 ________ .
15.设分别是的斜边上的两个三等分点,已知,则________ .
16.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 ,
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六道题,满分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且满足
(1)求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小正周期;
(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若且AB=2,AC=3,求BC的长。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某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方向,距离A处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的方向,距离A处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 此时,走私船正以5 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按照北偏东方向逃窜,问缉私船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走私船,并指出缉私船航行向.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若.
(1)求角;
(2)若,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向量与向量夹角为,且.
(1)求向量;
(2)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向量,其中为 的内角,且,成等差数列,试求的取值范围.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数列满足
(I)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II)求数列的前n项和
(III)若对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命题人:刘曰斌 校对人:杨冠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旦,则= ( )
A.–10 B.10 C. D.
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a的值为 ( )
A. B. C. D.
3.在中,,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且,则b的值是 ( )
A. B. C. D.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等于
A. B. C. D.
5. 若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则( )
A. —定是锐角三角形 B.—定是直角三角形
C.—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6.已知为等差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其公比,若则 ( )A
A. B. C. D.
7.如图所示,已知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A
8.在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 ( )
A.13 B.26 C.52 D.156
9.如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
A.. i<=100 B.i>100
C.i>50 D.i<=50
10.已知为内一点,若对任意,恒有则一定是( A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1.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0,S10<0,则 中最大的是( B )
12.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若,且,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射影的数量为()
(A).(B).(C). 3 (D).
【答案】A
二、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向量与满足:,则与的夹角弧度数为________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 .
15.设分别是的斜边上的两个三等分点,已知,则 .10
16.数列的前项和为,,,
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六道题,满分70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且满足
(1)求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小正周期;
(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若且AB=2,AC=3,求BC的长。
18.在某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方向,距离A处n 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的方向,距离A处n 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n mile/h的速度追截走私船. 此时,走私船正以5 n mile/h的速度从B处按照北偏东方向逃窜,问缉私船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走私船,并指出缉私船航行方向.
【解析】设缉私船至少经过t h 可以在D点追上走私船,则, (1分)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 (3分)
由正弦定理得,,
∴, (5分)
∴点B在C的正东方向上, (7分)
又在△DBC中,由正弦定理得 ,
∴ ,∴ (9分)
∴,∴,即,∴, (11分)

故缉私船至少经过h可以追上走私船,缉私船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 (12分)
19. 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若.
(1)求角;
(2)若,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答案】
20.已知向量,向量与向量夹角为,且.
(1)求向量; (2)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向量,其中、、为 的内角,且,、、成等差数列,试求的取值范围.
解:(1)设
与夹角为,有·=||·||·,
所以           ②
由①②解得 
(2)由垂直知,
由2B=A+C 知B= ,A+C=

21.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数列满足
(I)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II)求数列的前n项和
(III)若对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21题
22.设函数,方程f(x)=x有唯一的解,已知f(xn)=xn+1(n∈N﹡)且f(xl)=.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求Sn=b1+b2+b3+…+bn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最小正整数m,使得对任意n∈N﹡,有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由题意得: 有唯一解,得
,,即
为等差数列
(2)又,即,解得 故,即

A
C
B
·
·
A
C
B
·
·
D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一语文组 校对人:高一语文组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牧业文明”,特别是以群牧形态为主的生存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无论是狩猎还是放牧,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采取群牧的自然方式,以实现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群牧的生存方式不仅仅缘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还由于征战的需要。猎牧的生存方式塑造了草原人独特的品格,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应当强调的是,草原文化的“牧业”更突出的是具有依托自然的以游牧为主的群牧形式。这种群牧意识的产生,是狩猎文明的进步,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能力,也为草原人从狩猎文明走向畜牧文明提供了智慧与经验。从狩猎发展到游牧,体现了生产方式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的生存能力的不断强化,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
从考古学角度看,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伴随草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铁器时代的前期。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这种以压制、剥制、琢制和磨制相结合制作的细石器,反映了北方草原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具有草原民族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草原文化中的细石器不是单一的,其共存的文化因素至少还有两种,即“复合式工具”和骨角器。前者主要指用石片、骨角器和木质工具等非单一材料,组合或配套制作的复合式工具,有复合式刮削器、镶嵌石片和骨片、骨角、蚌器相结合的复合工具等。与草原细石器文化共存的又一考古学现象是骨角器的发达。据考古发现,与细石器共存的遗址往往有用兽骨与兽牙以及鱼骨、蚌类和兽角制作的工具和大量装饰品。这些都标志着草原文化开始形成。草原文化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它依托的主要文化载体,在观念形态上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其生存模式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直接将群牧形式的草场、水源和牲畜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形态——肉、乳及相关皮革制品,其生产过程更具有依托自然的直接性。草原文化的载体,即无论是自然草场还是水、空气和阳光,特别是草原和水这两个基本生存条件,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更少有人工改造和加工而形成变异的,可称为原生性的生态经济。这既是草原文明朴素性、原始性的一面,也是它优越性的一面。
草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人粪生活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来看,草原民族的衣着以皮革、兽毛编织品为主,它是草原民族与肉乳并存的重要的副产品。众所周知,草原民族的食,以肉、乳或兽产品互易的农产品为主,具有原始生态的意义;草原民族的住,是逐水草而居,“穹庐为室毡为墙”,这是草原文化的建筑特色,这种草原式的居住方式具有建筑耗材少、无污染、节省能源的特征;草原民族的行,以牛、马、驼、羊为主,连依附它的车仗也都具有原生性,在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以前,它是人们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总之,草原文化是较早形成的一种文化类型。
(选自王绵厚《草原文化形成的三个主要标志》,有删改)
1.下列关于“草原文化形成标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民族“群牧意识”的产生、“群牧形态”的形成,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
B.草原民族从旧石器晚期到铁器时代前期一直使用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细石器。
C.草原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较,更具有优越性的一面。
D.草原民族生产生活的直接性、原生性和协调性使其文化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群牧形态”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草原民族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
B.草原民族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实现草原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
C.草原民族必须以自然为依托、逐水草而居,进行游牧生产,并且四处征战。
D.草原民族的群牧形态提高了生产能力,为其从狩猎走向畜牧提供了经验。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文化的“牧业”具有依托自然的特点,而农业文明、渔业文明则不具有这个特点。
B.草原文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草原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水平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方面。
C.“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也是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
D.草原民族的皮革、兽毛编织品等一些副产品和农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具有原生态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拊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拊,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āo):迁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官,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5分)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5分)
9.南宋诗人华岳《骤雨》“牛尾乌云泼浓墨”与本诗前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⑴“杜鹃(子规)”是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 (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锦瑟》)等。
⑵请写出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出现“船”意象的一句
⑶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影响深远,南宋词人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便化用了 一句。
⑷杜甫《登高》中被评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的一联是 ,

⑸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百亩之田, , ,”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说法接近。
⑹荀子《劝学》中论述学习要积累时曾说:“ , ,不积小流,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年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里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提顿、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2)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6分)
(3)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 (6分)
(4)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画痴”张守义   
张守义先生刚刚去世了。回忆起他的桩桩往事,不禁欷歔。
他是大名鼎鼎的书籍装帧家,也被同行称为“画痴”。在创作构思时,他往往如醉如痴,一张张草图或墨稿瞬间即能铺天盖地:柜上贴着,墙上挂着,桌上摆着,地上摊着……他手里捏着笔,站在纸里端详着,一会儿踮着脚往墙上的稿子上添上一盏街灯,一会儿又蹲下身子,将地上草图上的两株树抹去……这时候,要有同事来问他什么事儿,他往往神不守舍的敷衍两句,过后,一准儿忘得一干二净。他平时的精神状态是病弱、迟钝、疲惫的,然而,若和他谈起装帧艺术的创作规律,他很快会振作起来。
张守义先后为冰心、艾青、刘白羽等人设计了一批出色的封面,受到文学界、装帧界的广泛好评。在设计《春天的竖琴》封面时,张守义翻阅了积累的桂林风光速写,有了新的立意。在封面正中,以大胆破格的寥寥几笔画出了亭亭玉立的山峰和水中清晰的倒影,使人眼前浮现出挺秀的竖琴造型,还让人仿佛听到了江水荡漾的声音。为了这件约稿,著名老诗人晏明登门造访,上下五楼有好几次了,这回见到了效果图,十分喜悦。不过他总是觉得封面的颜色太淡,美中不足。于是和张守义商量:是否改得浓一点、红一点?张守义出于色调比对的需要,没同意作者的意见,却答应再推敲一下。过了几天,张守义拿出有着12个不同色调小太阳的构图请作者审看并任选一种,老诗人被感动了。
怎样使外国文学书籍封面上的人物形象神态各异而不雷同呢?张守义想,要细致入微地描绘每个人的一颦一笑,最好是面对面地反复观察。一次,他受邀参加一个专业会议,住在一家外宾很多的饭店。他发现电梯间里各种各样的外国人很多。这不是观察人像的最好机会吗?他从一楼驾云似的上升到了最高层,又从最高层飘然而下……回到客房,他那速写笔飞快地在本子上跳动着,默默记下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
前不久,张守义拿出一件封面给我看,只见淡雅的构图之中,亦藏亦露地布满了俏丽的花卉,那结构,形态新颖极了。一问,才知是一丛干枯的野花经他复印处理后,才成为这样的画面。“我这是偶然得之。”原来,一次他去外地讲课,分别晚会上,他那略带嘶哑的高亢的陕北信天游和深沉的日本八木小调,激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最后,他压轴的一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将晚会推向高潮。次日,几位女士从山上采集了一丛野花送给了这位大家喜欢的老师。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很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传主的形象,如他在创作构思时的如醉如痴与神速和他平时病弱、迟钝、疲惫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设计《春天的竖琴》封面时,张守义不同意老诗人晏明的修改意见,这反映出他性格中固执的一面。
C.文章列举了几件小事来表现传主的形象,如他坐公交车时还在思考设计,在电梯里观察外国人的举止神情,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更能反映人物特点。
D.文末作者又举了张守义唱歌这一事例,这说明张守义不光是痴迷于装帧,还多才多艺,受人欢迎。
E.“我这是偶然得之”一句话既解释了张守义封面构思的来源,也表明了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文章第二段说“他是大名鼎鼎的书籍装帧家,也被同行称为‘画痴’”,有何作用?(6分)
 
(3)文章主要写了张守义的几件“痴”事?请列举出来。(6分)
(4) 文章是如何表现张守义的“痴”的?请结合文本,谈谈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沈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目前我国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发诸多问题,李建国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和网吧的管理。
B.赵树理创作的个体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始终立足于黄土地,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C.1899年7月,在慈禧太后废立阴谋即将出笼的关键时刻,朝廷重臣“嘿无一言”,唯独孙家鼐冒着生命危险坚决说不,并辞职抗争,显示出高尚的节操。
D.颁发社会实践经历证书,虽是学校行为,不如毕业证书效果大,但这是对自己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郑重认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这个,这张证书无疑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16. 综合下面三则新闻,用一句话表达你的看法。(5分)
2010年10月16日,一年轻司机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使其一死一伤,他不但没有停车,反而态度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倒骑电动自行车的女服务员,下车后发现伤者在看自己的车牌号,药家鑫拿出刀子,对其连捅8刀,致其死亡。
2010年11月27日,武汉一个驾驶广本汽车的司机当众掌掴一对“挡道”的母女,还扬言“就是打死了你,你的命都没我这辆车值钱”。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天堂鸟开了,勿忘我开了/紫色熏衣开了,金色百合开了/美丽的名字都开了/只是不要留意我/我不是一朵随便的花/我要慢慢想,想好一瓣/才开一瓣
------《花房姑娘》
材料二 “慢点走,等等自己的灵魂。”          ------ 印第安人谚语
读了以上小诗和谚语,你有何感悟?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语文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17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等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于慎行与同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橓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橓,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
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又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也废止而没有实行。
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又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加机密要务。于慎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已经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遂上奏章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于是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
8.来势急,雨势猛,雨点位置不定。(3分)来势急,刚刚看到黑云,急雨就在前山落下,转眼间雨点就喷洒到头上;雨势猛,猛烈的大雨倾盆而下,猛烈浇注;雨点位置不定,刚才雨点还在前山,忽然就落到了自己头上,而此时前山却已经雨过天晴了。(3分)
9.《骤雨》诗“牛尾乌云泼浓墨”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颜色之黑,来势之急;(2分)本诗前两句中的 “衔”和“喷”字同样运用拟人手法,黑云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口中含水,调皮地将雨水喷向人间。生动地写出了雨势之急、之猛。(3分)
10.⑴又闻子规啼夜月 杜鹃啼血猿哀鸣 望帝春心托杜鹃 ⑵孤舟一系故园心 ⑶环珮空归月下魂 ⑷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⑸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⑹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11,(1)C E(A错在“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B错在“强的母亲却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D错在“巧用……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2)①“强”是一个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人格走向成功的打工仔。②他疼爱弟弟,敬重母亲。③喜爱城市的美丽,却不自轻自贱。④他没认为缝篷布低贱,认真能干。⑤把公司当成自个儿的家,不图加薪,用人不讲私情。⑥也不为当了经理而轻狂,他知道自己文化不高,但更知道什么比文凭更重要。⑦他不崇洋媚外,在“外商”面前不卑不亢,自然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⑧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 (答出任意六点即可满分)
(3)“外商”带着翻译、秘书摆出一幅外国人的气派,是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或自认为洋人的身份高级);“强”提出“共进晚餐”后他的“迟疑”,是担心那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的作风,对合作产生了犹豫。“强”表现出的中国人的不卑不亢及勤俭美德征服了他,使他作出了合作的决定。 (一点3分,共6分)
(4)如,运用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朴实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没有肖像、心理描写,使内容紧凑简洁人物丰满;人物语言简洁,对话不用引号,行文明快紧凑……(符合文意,有特点有效果,即可得分)
12.(1) BE解析:B项,“反映出他性格中固执的一面”说法错误。E项,“表明了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的说法在文中无据。
(2) 照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具体描述。交代张守义先生书籍装帧家这一身份,说明他痴迷于装帧。
(3) ①创作构思时,聚精会神,敷衍同事。②设计《春天的竖琴》的封面时,精益求精,认真务实。③坐公交车时,痴迷于思考设计。④电梯里观察外国人的举止神情。⑤巧妙将干花用于装帧。
(4) 文章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张守义的“痴”的。
启发:①要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的神态举止,到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如张守义为了塑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在电梯里观察外国人。②对生活要有一种很强的敏感性。如张守义到印刷厂看样时,印刷厂师傅的一句话,立刻使他醒悟到帽子不仅暗示人的身份,也象征了人的尊严,并由此设计出了理想的《什特凡大公》的封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