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2.1世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
关键能力:  
1.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二、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物质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阅读有关“我国火星探测”相关图文资料。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我国宇宙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重大里程碑。
关于宇宙的产生,中外有各种认识:中国古代传说有——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说,而西方比较有名的是——上帝创世说。
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说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
提示:宇宙的形成和各种传说人物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人们猜想产生的,而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在哲学上叫做事物是客观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世界的物质性。
2、新课讲授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一: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点拨: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思考:我国古代有女娲用黄土和水创造出了人的神话传说。你认为“女娲造人”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
提示: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字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唯心的。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探究二:《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中古希腊哲学家春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利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点拨:古代的哲学家由于受时代所限,只能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万事方物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把水、火、原子等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本原,不懂得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把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模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它们的存在都不依赖于人的惫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的共性是客观实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教师讲解: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物质的概念:第一,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但不是所有事物都会被人们马上认识,这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性质也是划分物质和意识的唯一标准。因而,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另外还要注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水、火、气、土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是这些具体事物的形态千差万别,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面,撇开事物各自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客观实在性。
过渡:我们说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物质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有哪些因素构成了人类社会?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结论: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存在及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议题情境:
议题问题:
1.你吃过柠檬吗?看到图中小孩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2.自然界中的事物受到刺激有反应吗?
3.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的产生有什么联系?
4.动物心理能自发的发展为人的意识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其他同学随时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讲解知识点。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①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说到人脑可以产生意识,有的同学就会想,很多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和人很接近,它们有没有意识?现在越来越发达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也会形成意识?议题情境人脑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都与其他高等动物的大脑有明显区别。现代科学证实,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皮层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代人脑的重量约为150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1/50;黑猩猩的脑重量不足40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1/150;大猩猩的脑重量约54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1/500。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2016年3月9--15日,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在与世界围棋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机器人索菲亚(Sophia)不仅可以模仿人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甚至拥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议学问题:
1.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2.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议题情境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设置意图:通过情景材料的分析和结合课本内容,明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其他学生随时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了有意识。注意: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议题
四小结: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意识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反对一切有神论。
3、结束新课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知道了哲学的物质概念,能够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知道了意识的来源和本质。能够坚定无神论立场,为后面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