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与根本途径;2.价值与劳动、价值与奋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能力: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价值。2.正确认识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防止夸大或忽视客观条件的错误。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树立正确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2.科学精神: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必要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公共参与: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创造幸福人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学难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新华网评价他: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浪网评价他: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贾庆林评价他: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价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思考:袁隆平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他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他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新课讲授(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探究一:新学期将至,在教育部首场2021金秋发布会上,劳动教育成为关注重点。“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引发各界广泛点赞。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再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诸多古训格言皆彰显着对劳动的看重。人们通过劳动,收获的不只是某种技能或果实,还包括体悟劳动的深厚内涵,激发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眼下,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形态深刻变化,“重脑力、轻体力”之风潜滋暗长,影响到很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孩子的社会认知。针对这一苗头,相关部门正本清源,突出强调劳动教育,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一度被弱化淡化,是多方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很多家长生怕孩子累着苦着、耽误学习,将孩子排除在劳动之外;某些学校“唯分数论”倾向严重,劳动教育“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缺乏基本的劳动观念及能力,考上大学甚至走出校门才匆匆学习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更值得警惕的是,鲜有体会劳动的酸甜苦辣,便难知敬惜物力;对于劳动缺乏认同和敬畏,便容易看不见劳动的价值。凡此种种,显然已经违背了“学以成人”的初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补好劳动教育这一课,需要全社会涵养起崇尚劳动的氛围。在这方面,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也要统筹安排好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同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让孩子成为劳动的“绝缘体”,基本的家务事、起码的生活自理都要有意识地培养。此外社会层面的劳动实践活动还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多与学校合作,开放实践场所等。总之,全社会共同参与、拿出实招,孩子心中热爱劳动的种子就能扎得更实、长得更壮。 “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感受是真实而鲜活的,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学习本领,涵养可贵的同理心,建立正确的三观,可能远比“成绩内卷”更利于他们的成长。思考:国家为何如此重视劳动教育?1.在劳动中创造价值(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②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到。探究二:观看视频,赵莉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1)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2)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探究三: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是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个生正的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一生都在办专业,一生都在培养人”在好有学生时,马祖光总是无私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甘于做学生成长的基石他不慕名利专心科研,成为学生的榜样。他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把切献给党!”“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点拨:①“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说明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人在创造价值时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个人所做的一切总是构成他人和社会成果的一部分,没有谁能够真正脱离社会、脱离他人而仅仅通过“个人奋斗”达到“自我实现”。马祖光把个人的成功看作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看作是党的给予的结果。马祖光的价值观就是要做一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毫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价值观正确了,他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②马祖光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1.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3)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4)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讨论1: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是否是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点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时,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强调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不排斥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1)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2)人的个性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探究四:残奥会上的中国选手观看视频,谈谈你的感受。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中增强信心和能力,才会越走越远。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奋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是个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讨论2: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个人素质?点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探究五: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主席明确把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为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的第一位要求,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这是从民族复兴伟业战略高度出发,着眼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对中青年干部队伍的殷切嘱托,是广大年轻干部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根本遵循。理想信念照亮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虽然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却始终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长征路上,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回旋乌蒙山、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创造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因此,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必须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如此,方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克服了重重困难,什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因素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探究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这为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明确了实践路径。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3.结束新课思考整理如何理解砥砺自我“四要素”总结:(1)首先是一种精神和意志,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就无法克服困难,当然也无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2)其次是个人素质,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才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3)再次是理想信念,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引人前进的航标器,失去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迷失自我,甚至走上歧途。(4)最后是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与根本途径;知道了价值与劳动、价值与奋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价值。能够正确认识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防止夸大或忽视客观条件的错误。七、板书设计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中创造价值(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1.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1.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八、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