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1.地表在变化地球表面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但是陆地和海洋并不一直都是原来的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山地高地平原丘陵沙漠海洋山地高原丘陵丘陵一般指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低矮山丘地区。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差200米以上的多山地域。高原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高度差小的广阔地区。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改变吗?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86米(2020年测量),现在每年还在不断长高。鱼龙是1.5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根据资料,推测喜马拉雅山脉过去的地貌及其变化的原因。喜马拉雅山脉原来可是……是谁的力量使山在长高?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曾是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就形成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改变地表的力量1963年11月,冰岛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岛琼(qióng)山发生的7.5级地震,导致70多个村庄100多平方千米陆地沉陷为海。改变地表的力量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改变地表的力量。通过这两则材料,我们学到了什么?改变地表的力量是什么?大坝?海上机场?泥石流?移动的沙丘?还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小结修建大坝和海上机场,是人为的力量改变地表。泥石流、移动的沙丘,是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有的变化剧烈快速、有的变化缓慢持久。因此,改变地表的力量可以按照“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变化剧烈的力量”和“变化缓慢的力量”进行分类。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第一课地表在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2.科学探究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类比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搜集、阅读各种地貌及地貌改变的资料,初步分析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3.科学态度、STSE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乐于合作分享。能够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想象,然后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的力量,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地球表面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但是陆地和海洋并不一直都是原来的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呢?(2)揭示课题。(二)新课学习1.导入活动(1)认识6种典型地貌。a.课件展示教材P18的六幅图: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沙漠和海洋。b.讲解: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差200米以上的多山地域;高原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高度差小的广阔地区;丘陵一般指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低矮山丘地区。(2)提问: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改变吗?2.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1)介绍喜马拉雅山脉现在仍然在变化的事实。“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86米(2020年测量),现在每年还在不断长高。”(2)给出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化石证据。课件展示教材P19鱼龙化石的图片,并讲解:鱼龙是1.5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3)推测交流。根据以上资料,推测喜马拉雅山脉过去的地貌及其变化的原因。(4)小结。我们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曾是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就形成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3.改变地表的力量(1)课件展示教材P20上方两幅图片。(2)讲解:a.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岛琼山发生的7.5级地震,导致70多个村庄100多平方千米陆地沉陷为海。b.1963年11月,冰岛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3)交流:通过上面的两则材料,我们学到了什么?改变地表的力量是什么?(4)小结: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改变地表的力量。(5)课件展示教材P20下方的四幅图片。(6)交流:还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7)小结:修建大坝和海上机场,是人为的力量改变地表。泥石流、移动的沙丘,是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有的变化剧烈快速、有的变化缓慢持久。因此,改变地表的力量可以按照“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变化剧烈的力量”和“变化缓慢的力量”进行分类。(三)整理,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中国地貌.mp4 3.1地表在变化 教案.doc 3.1地表在变化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