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自主性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自主性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自主性作业
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A.陈独秀
B.鲁迅
C.秋瑾
D.蔡元培
3.杂志也能成为我们研究历史的资料,帮助我们窥探历史的真相。下列杂志、书籍中有可能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

①邹容的《革命军》
②《青年杂志》
③《湘江评论》
④《民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小勇同学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上演讲,下列素材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①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②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爱国运动
③我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④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导火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中华民国的成立.
6.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高举“民主”的“科学”大旗
②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③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
④陈独秀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顾维钧在回忆录中写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至于日本,则是如愿以偿。”下列与之相联系的是(

①中国国民政府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
②在中国国内引发了一场空前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
③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李大钊同志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出的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①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阵地前列
②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翻译《共产党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③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④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1)请结合共和体制建立后社会时局,简要谈谈“并不足以革新国家”的理解。
(1)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
(2)材料一中提及的20世纪初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新文化运动。(2分)
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2分)
(3)材料二中提及的“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该历史事件作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和“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分别是怎么理解的。(6分)
(3)“五
12.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天让人难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可死而青岛不可失,头可断而山东权利不可亡。苟不能良善之结果,而学生俱愿为国而死。呜呼,悲哉伤哉,我国民其速醒来。——梁柏台(1919年5月)
(1)那一天,火炬高擎。请说说“学生俱愿为国而死”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2)那一天,开天辟地。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请联系材料二中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那一天”到来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理解。
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BDBCD
6-10:DDBAA
二、非选择题:
11.(1)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答出两点即可)
(2)新文化运动。
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3)五四运动。
“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
⑵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2分)①五四先驱以各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准备;②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推进工人运动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阶级基础③李大钊、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作了组织准备;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广泛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红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