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自主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自主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一、选择题
1.“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段,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实践孙中山这一主张的历史事件是


A.成立兴中会
B.创立同盟会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2.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联合新的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
4.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开入湖北汉口英租界,收回英租界。可见,北伐战争(

A.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沉重打击了列强势力
D.实现了统一全国的目标
5.毛泽东著名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6.1927年,中国面临的是最复杂的一个分岔路口,中国当时的选择,决定了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中国。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A.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B.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不得不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7.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8.朱德曾称赞某段历史“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与此诗相符合的史实是


A.
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B.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C.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9.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近代化探索
C.侵略与反抗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0.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武汉的史实有(

①辛亥革命首义地
②曾是国民政府所在地
③八七会议召开地
④人民军队诞生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C.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共诞生
D.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1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A.都向西方学习??????
?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都接受“三民主义”
二、非选择题
13.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实践得以成功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
(?http:?/??/?www.?/?s?q=%E6%B0%91%E4%BC%9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q?/?_blank?),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以史实说明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
(3)结合史实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取得了哪些成果?
1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华诞。某校九年级同学结合已学的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出了一期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的黑板报。现将部分板报内容摘录如下:
[应运而生]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碎了“天朝之梦”时,无数仁人志士屡败屡起,不懈探索奋斗,相继走过了自救、维新、共和之路,但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期待着新的力量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1)依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事件,概括在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已先后做了哪些道路的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
[人数变化]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变化表
(2)依据上图,任选A-B、B-C、C-D三个时间段中的两段,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诞生成长]中共一大、汉口会议、遵义会议……
(2)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综合上述信息,探究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5:DBACC
6-10:CDCAB
11-12:DA
2、非选择题:
13.(1)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只给一分,要答内涵)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3)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根据地创办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4.(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封建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A-B,人数减少的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B-C人数增长的原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也可)
C—D人数减少的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从国情出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即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产党能直面错误,敢于纠错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