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3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3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课题
4.1《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知识与能力:法治的意义;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实行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和要求.
重点
法治的意义;
难点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法治中国,正在路上》,问:实现小康社会后路怎么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长治久安应该怎么做?归纳导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正在路上。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一节
夯实法治基石
看视频,思考问题
时政导入,激发兴趣,自然导入
讲授新课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探究一:《法治的作用》结合视频和课本思考:案例说明法律对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法治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小结:点拨: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义)(1)对公民:法治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P45)(2)对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富民强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相关链接: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探究二:“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1)良法的含义是什么?(2)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吗?(3)法治的要求是什么?点拨:(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回答问题:何谓良法?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过度:有法律制度=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小结:2、法治的要求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回顾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概念区分:法治与法制人治与法治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探究三:法治数轴结合课本,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①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②?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3、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1)党的十五大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P48(相关链接)(3)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P48探究四:《全面依法治国》看视频,阅读课本P48-P49相关链接,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探究五: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以《民法典》为例,说明:1.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2.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思考: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怎么做)知识点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拓展:P49相关链接
学生思考回答。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法治对国家、对公民的重要性。老师点评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通过阅读正文,使学生归纳出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通过案例探究及阅读正文,让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课堂小结、板书
通过让学生归纳、小结所学知识,达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与巩固的目的。
法治的内涵
夯实法治基础
实行法治的意义
实行法治的要求
选择法治道路
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
选择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目标和要求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新知导入
思考: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在何方?
法治中国在路上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作用?(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P45-47
2.法治的要求?P45-46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50




阅读书P44-50,在书上做好标记
01
选择法治道路
结合视频和课本思考:案例说明法律对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法治的作用)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一:法治的作用
(1)公民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美国宪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法国民法典》
《中国宪法》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选择法治
人治社会
变法改制
依法治国
中国法治的探索历程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实行人治。
1898年维新变法
1840年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2)国家角度: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P45-47
(1)
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2)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名词解读
什么是法治?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什么法?
如何治?
如何实现法治呢?或者说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呢?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法治要求
(1)实行良法之治
(2)实行善治
2、法治的要求?P45-46
治理(执法)
立法
相关链接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2.
法治的要求?P45-46
良法
什么是良法?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的要求?P45-46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该法将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结合你对“良法”的理解,联系社会形势,请你谈谈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修订?
思考辨析
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就是“法治”的国家?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P46
法治要求之二:实行善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2、法治的要求
良法
善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善治是良法的保障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概念区分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法制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治
区别: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概念区分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基础
特点
表现
影响
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国王即法律”
“朕即法律”
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专制国家:
人比法大
民主国家:法比人大
P46
阅读感悟
02
描绘法治蓝图
1978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绘
就法治蓝图
?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1999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P48相关链接
2018
成立中央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2002
党的十六大
2007
党十七大
2018
1982
1997
党十五大
1999
2012党十八大
2014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三:法治数轴
3、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
(1)党的十五大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
(3)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P48
(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P48(相关链接)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阅读49页相关链接:
探究四: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
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
阅读课本P48-P49相关链接,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
(1)地位:
(2)总目标:
(3)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严格执法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五: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观看下列材料,你认为建设法治中国应从哪几个环节入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依据民法典,故意高空抛物,依法惩处
立法
执法
探究四: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021年1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判决民法典首例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儿童高空抛下矿泉水瓶,致使一名老人受到惊吓摔倒受伤,家长被判赔9万余元。
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司法
守法
探究四: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司法机关
政府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各自定位、相互关系和重要作用的深刻阐述。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走法治道路需要坚持什么?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探究四: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科学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思想启迪
③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提示:从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个方面谈)
①积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法律尊严。
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4.1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4.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内涵?
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3.法治的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5.全面依法治国(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原因是(

①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服从宪法,遵守宪法,依宪法办事
②法治能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强民富
③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D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
政府主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A
4.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应当(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