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世界三年级下册7.津门武术威名远扬 课件(20页PPT+6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与世界三年级下册7.津门武术威名远扬 课件(20页PPT+6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北第一小学
马佳佳
津门武术威名远扬
目录
CONTENTS
01
武术在我们身边
02
津门大侠霍元甲
03
津门武术我知道




武术在我们身边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中一种传承的战争技术。武,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战争。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在战斗中制止侵袭高度自保的技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门类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起源、套路等方式进行分类。早期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又分南北两大流派。此外,还有数量繁多的小一些的武术派别,共同形成了中国武术的文化大观。1985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史》在武术拳法部分有46节75种、武术器械部分有27节,可见其众多纷繁。下面,我们欣赏一段相声《论拳》,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相关知识。
功夫,是“武术”的别称。在许多国外电影中,我们更多地听到外国人管中国武术叫“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因其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为中外瞩目,也因一代巨星李小龙的系列动作电影而大放异彩、风行全球,受到国际重视。Kung Fu(功夫)一词也被写入了英文词典。
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该片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李连杰扮演的觉远和尚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片中的武戏精彩纷呈,李连杰的一招一式刚柔相济,于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胡坚强的地趟拳腾落舒展,于承惠的醉剑游龙似凤。《少林寺》的热映轰动世界,掀起了世界武术热,成了功夫片难以逾越的经典。注明影星王宝强少年时代也是因为看了该片才上少林学“功夫”的呢。
津门自古就是一个游侠集聚、群英荟萃的武林宝地,津门武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各地武术资源汇聚天津,奠定了津门武术的良好基础。明永乐年间天津设卫,津门武术快速发展。各路门派高手齐聚于此,不同风格拳种不断传入津门。1912年,中华武术会在津举行全国秋季大会。同年成立了中华武士会天津分会,随即天津武术学会、进德武术会、道德武术研究会、天津武德会等相继成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各类武术馆社总计128家。这些民众自发的社会团体,有力推动了天津武术的普及。
【天津武术历史】
韩慕侠,1877年生于天津西青区王稳庄乡大泊村一户农民家庭,少年时跟随武林大师张占魁、李存义学八卦掌、形意拳。张占魁是八卦掌宗师、是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首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后来韩慕侠又到南方云游,遍访名师,赢得了“玉面虎”的绰号。成名后多次打败日本武术浪人,在北京举行的“环球大力士第二次比武大会”上,一举制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名震四海。
董海川,清代著名武术家。评书《童林传》中童海川的原型。
津门武师 韩慕侠
韩慕侠认为强国必先强兵。1924年,张学良到韩家拜访,请韩慕侠出山。韩慕侠从东北军中挑选出1000名士兵组成武术团,用形意武术训练军队来破解日军的拼刺刀,将武术队改成大刀队。这种大刀,刀把有二尺长,又称“双手带”,用 “裹头缠脑”的招式,连剁带劈,动作简单,但舞动起来却使人防不胜防。九一八事变后,这支大刀队被编入29军。1933年,日军进攻喜峰口、古北口,29军与日军围绕喜峰口外的几个高地展开激烈争夺,大刀队偷袭日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为民族危亡时发出的有力呐喊。
1915年,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准备开展中华传统武术训练,请韩慕侠到学校做讲座,让学生掌握武术基础知识。韩慕侠爽快地答应下来。当时在南开就读的周恩来听了讲座,又观看了武功演练,便下决心跟韩慕侠学武练拳。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故事。
青年周恩来
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项目得到政府大力提倡。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津门武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市武术运动协会成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津举行、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津成功举办,天津也加入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的行列。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津门武术、尤其是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对练在全国一直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津门大侠霍元甲
在国人的印象中,北有霍元甲、南有黄飞鸿,南北双侠都是中国武林有史可查的大英雄。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中,演绎了霍元甲“全能武术冠军”的功底,他用刀、枪、棍、剑力挫四国高手,成为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霍元甲和津门武术的故事。
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相传,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担心他有损霍家名声,不让他习武。但霍元甲志存高远,自己偷艺,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打败了哥哥与弟弟的人。父亲由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霍元甲以武会友,融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艺”,将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元甲
(1861—1901)
霍元甲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历史上,霍元甲有两次打擂的经历,而这两次准备与其交手的外国大力士最后都闻风而逃。一是,1901年,一俄国人登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看了极为气愤,提出要与之决斗。迫于霍元甲的气势,“俄国大力士”灰溜溜地逃离天津。二是,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为“东亚病夫”,霍元甲赴上海比武。慑于霍元甲威名,奥比音最终未敢交手,上海滩刮起了一股霍元甲旋风。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结合时势,在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是中国建立最早的体育团体。 精武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和助人的精武精神。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天津武术我知道
历史赋予天津武学成长的土壤环境,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师父》中,也曾将天津称之为中华武术的中心。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平民百姓习武以求自保,各家武术拳械套路日臻完备,天津武学界人才辈出。
“喝了清真寺的水,大小都会踢趟腿。”回族重刀武术是回族尚武的典型代表;“先天掌为后天掌之本,后天掌为先天掌之用”的程派高氏八卦掌体现着富含哲理的东方文化“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太极拳是最能代表中国和谐文化的拳种,其中比较有天津特色的是李氏太极拳、龙行太极拳与青龙太乙十三式、八卦太极拳与开和太极拳。除上述几个重要拳种之外,还有拦手门、迷踪拳、八极拳、形意拳等拳种在天津传承面也非常广泛。
  自1984年开始,天津开始了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利用三年多时间,初步查清了在天津广为流传的武术拳种套路,整理编印了《天津市武术拳械录》。整理编写了“猿猴通臂拳”、“金陵太极功”、“圈掌”、“达摩铲”、“梅花枪”等初稿。为部分拳师录制了“太祖门二十四式”、“秘宗一至五路”、“二郎刀”、“罗成枪”、“连手拳”、“五虎断门枪”、“八极拳”、“无极拳”、“迂闪拳”、“形意拳”、“太极五星锤”、“小功力”、“大功力”、“少林拳”、“八门拳”、“猴拳”、“满江红”、“金陵太极功”、“犹龙太极”、“三节棍”、“双戟”、“柳叶刀”、“鸡爪钺”、“苗刀”、“梅花双刀”、“通臂十三式”等拳械套路的录像片。
开合太极拳现已180年之久,这套拳法已传承六代。
太极开合拳
独流苗刀更是具有“活化石”性质的重要武术练习样式。
独流苗刀
2拦手门武术经天津市批准,确立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拦手门
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发源于静海区独流镇,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地方拳种。
独流通背拳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