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0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0份打包)

资源简介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市海河中学的蒋鹏辉同学由教室的窗户高,每当阳光直射时,想把窗帘拉上很困难,而发明的光控全自动拉帘,说明了发现问题的途径来自于( )
A、人的灵感 B、观察日常生活 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D、收集和分析信息
2、鲁班看到在荷塘过玩耍的小孩顶着荷叶遮晒,受到启发,发明制作了可随身携带的遮阳挡雨的工具—雨伞,这是运用了方案构思法中的( )。
A、草图法 B、联想法 C、模仿法 D、奇特性构思法
3、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人幻想设计“永动机”,以提供“没有本钱的能源”。“永动机”的想法一直持续了几百年,无论是从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的方法,都没有成功,这样的设计为什么会失败( )。
A.它们不符合技术的目的性 B. 它们不符合技术的创新性
C.它们违反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D. 它们没有技术专利
4、正等轴测图上表现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坐标轴之间的夹角是( )度
A.60 B.90 C.120 D.180
5、如图所示为某组合体的三视图。下列主视方向(箭头方向)中与三视图对应的是
6、由于下雨天教室里没有地方放置雨伞,刘明拟设计一个雨伞架,在设计分析时他不会考虑( )。
A.伞架的使用者 B.伞的价格 C.教室的环境 D.伞架的功能结构 
7、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 )
A、设计速写 B、构思草图 C、设计草图 D、效果图
8、如图所示为圆柱体被一平面所截后的正面投影(主视图)和立体图,则对应的水平投影(俯视图)为( )
9、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三要素是:( )
A 物、人、环境 B 物、人、安全
C 物、环境、适应性 D 人、物、材料成本和结构
10、在下面给出的模具中,相应主视图的正确左视图是( )。
模具
主视图 A B C D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1 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其主视图是一定的。( )
2常用的正投影法就是物体从前往后投影的方法。( )
3 三视图是用斜投影法作出来的。( )
4 “长对正”反映了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关系。( )
5正投影和三视图是常见的技术图样,但它们不属于技术语言。( )
6正投影能如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机械制图中被采用的基本方法。( )
通用技术答题纸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1 2 3 4 5 6
三、作图题 (共52分)
 
1. 画出下面几何形体的三视图。(30分)

2. 根据立体图,补全三视图。(22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1.已知,,则 ( )
A. B. C. D.
2.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是( )
A. 8 B.6 C. 4 D.2
3.已知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4.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且是与HYPERLINK "http://www./"的等比中项,为的前项和,HYPERLINK "http://www./",则的值为 ( )
A.    B.    C.   D.
5.已知数列是递减的等差数列,且,则使得数列的前项和
取得最大值时的值为 ( )
A.8 B.9 C.12 D.13
6. 在上满足,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2
8.某人向正东方向走千米后,他向右转,然后朝新的方向走3千米,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为千米,则的值是 ( )
A. B. C.或 D.
9.设,若是和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A. B.4 C.8 D.9
10.设函数,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则的值等于 ( )
A. B. C. D.
第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1. 在中,若,则的外接圆半径为
12. 某商场在中秋节前30天内月饼的销售总量(单位:盒)与时间(单位:天)的关系大致满足,则该商场前天平均售出(如:前10天得平均售出为盒)的盒数最少为
13.不等式的解集为
1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5.已知数列满足,则通项公式
16. 方程至少有一个正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 __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试卷答题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共56分,请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和计算过程)
1 7、(本题满分10分)
在△中,已知.
(Ⅰ)求角;
(Ⅱ)若,△的面积是,求.
18、(本题满分10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项和;
(Ⅱ) 求证:
19、(本题满分10分)解关于的不等式:()
20、(本题满分12分)
某纺纱厂生产甲、乙两种棉纱,已知生产甲种棉纱1吨需耗一级子棉2吨、二级子棉1吨;生产乙种棉纱1吨需耗一级子棉1吨、二级子棉2吨,每1吨甲种棉纱的利润是600元,每1吨乙种棉纱的利润是9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棉纱的计划中要求消耗一级子棉不超过300吨、二级子棉不超过250吨.甲、乙两种棉纱应各生产多少,能使利润总额最大
21、(本题满分12分)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中,是数列的前项和,
对任意,都有
(Ⅰ)求的值;
(Ⅱ)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Ⅲ)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11—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 试卷 第2页(共6页)
11—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 试卷 第1页(共6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天津市咸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数学学科试卷 命题人:李丽娜 审阅人:张孝福 密 封 线
11—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 试卷 第3页(共6页)
11—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 试卷 第4页(共6页)
11—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 试卷 第6页(共6页)
…………………………………………………装…………………订……………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合的是( )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记日受值” D、实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改革
3.《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府大力支持 B.具有地域性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4.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是( )
A. B. C. D.
5.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6. 如果你是一位17世纪的旅行家,你不可能 ( )
A.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B. 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C.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D.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7.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8.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 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9.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诗中所赞叹的是:( )
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通讯技术的新发明 D.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工业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
A、 B、 C、 D、
13.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②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4.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15.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②④ B. ①④ C.②③ D.①③
16.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 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 ③④ D. ①②③④
17.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8.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这两个人的原因有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20.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官营洋务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 官营洋务资本 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 官营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营洋务资本
22.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4.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 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5.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6.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直接得益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年安徽凤阳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9.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
不相符的是( )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B、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30.下面是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状况表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实际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1.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3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步骤 B.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实行的措施 D.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33. 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34. 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 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5.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
①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②从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体制
③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农业现代化 ④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6.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睡’,人民公社只一岁。”(“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
D.“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
37.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38.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入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声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II卷
二、非选择题: ( 共3小题, 39题18分,第40题15分,第41题10分, 共43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2)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1872年清政府派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
(3)如果你是当时被选上的幼童之一,你会在美国学习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5)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40、(15分)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
材料三:
(3)据你推测,材料三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2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材料四: 长期穷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8两(合公制400克),不够吃只好用瓜菜代替。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三年跨了三大步。
(4)假如2012年暑假,你陪一个外国考察团到安徽凤阳县农村考察经济,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以来该地方发生的变化,你准备如何介绍?(4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二 踏入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正在进行掠夺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存在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本次博会后“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分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57分)
1-5:DCABC 6-10:CACCC 11-15:DBDCB
16-20:DBAAD 21-25:CACBD 26-30:CCBDC
31-35:BDBBB 36-38:DBA
二、非选择题:(43分)
39、(18分)
40、(15分)
(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分)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1分)。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任意两点的2分)
41、(10分)
(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开始形成);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2分)
(2)不同:中国为传统的手工业产品;而英国为新兴的工业产品。(2分)
原因:中国: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传统手工业仍居世界先进水平。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得到发展。(3分)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中国的国际市场扩大;世博会后,中国产品声誉提高。(3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35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2分 共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疾风劲草(jìng) 骠勇(piào) 自怨自艾(ài) 隽永(juàn)
B.怙恶不悛(jùn) 趑趄(zī) 休戚与共(qì) 舌苔 (tāi)
C.瞠目结舌(chēng) 娴熟(xián) 间或一轮(jiàn) 掣肘(chè)
D.混水摸鱼(hùn) 档案(dǎng) 畏葸不前(xǐ) 榫头(sǔ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悬梁刺骨 鸠占雀巢 远见卓识 瞋视
B. 估名钓誉 宽洪大量 钟灵毓秀 门槛
C. 日薄西山 叱咤风云 气势磅礴 寒暄
D. 蜂拥而入 钟鸣鼎食 雕粱画栋 罪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_____好多啦。
②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_____、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③在四月的蓟县盘山山区,怒放的山花漫山遍野,__________,吸引了许多游客。
④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__________的。
A.毕竟 捉摸 比比皆是 微不足道 B.到底 捉摸 俯拾即是 微不足道
C.毕竟 琢磨 俯拾即是 微乎其微 D.到底 琢磨 比比皆是 微乎其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由于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他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我们的夙愿虽然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D.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5.下面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C.“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D.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6.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是运用互文的写法,兼写主客,前后映衬,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
B.《锦瑟》第一联,是铺陈之笔。锦瑟的50根弦,象征诗人将近50岁的人生。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兴寄遥深,感情凝重。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远而近,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们学过的作品除了《祝福》选自《呐喊》之外,其余篇章全选自《彷徨》。
C.《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D.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曾获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二、科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新技术窥探大脑思维
德国计算神经科学伯恩斯坦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宣布,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他们已经能够窥探人类思维,这是科学界首次进行类似研究。
在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及脑部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中,受试者进入核磁共振成像机并接受测试,他们将就诸如对二个数字进行相加、相减或在二个键中选择按哪一个做出决定。与此同时,坐在另一间屋子里的科学家们则用脑部扫描器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以预测出他们的思考结果。这项研究始于2005年7月,共有21人参加测试,预测成功率达71%。
由海恩斯领导的科学小组还试图弄清楚人类的想法来自于大脑的哪个部分。他们通过对大脑的扫描发现,人在进行思考时,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表现活跃。且不同想法,如数字的加或减,会在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海恩斯说:“只要你知道应该监测哪个脑区,理论上你就可以预测出此人在未来会做些什么。”
科学界人士普遍对海恩斯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沃尔普说:“能确定一个人想法的事实将我们对主观想法的理解推上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布拉维尔说:“海恩斯实验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是,我们将在预测人类想法方面做得多么好。”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律和生物科学中心负责人格雷利说:“这些技术第一次提供了我们直接了解某人思考和感觉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机来测试人类大脑的不同活动。这次实验之前,脑部成像技术已用于研究某人是否有说谎、暴力及种族歧视倾向等问题。同时,科学家已经能够探测到人类进行身体运动的决定。海恩斯小组取得的最新进展更加显示出神经科学的惊人力量。在未来,这项技术可望应用在犯罪审讯或飞机安检上。
一些民权人士则担心这一技术被政府、商人或雇员滥用。就像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出现的场景一样,执法部门会在某人想犯罪但还没行动前,就先把他关入大牢。
不过,海恩斯相信这项研究的利大于弊。他说,这项技术可望让瘫痪的病人切换电视频道、到网上冲浪并操作小型机器人。他说:“通过理解大脑的语言,我们在读出人们特殊想法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明天就会有一架能读出人类所有想法的机器。”
8.对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窥探人类大脑思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世界科学界首次进行研究的、全新的领域。
B.这项技术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C.这项技术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脑部扫描仪的质量。
D.这项技术从理论上说能够预测人将来的所作所为。
9.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脑部成像技术的应用始于2005年7月进行的共有21人参加的那次测试。
B.核磁共振成像机一直是用来测试人类大脑不同活动的主要工具。
C.人类进行思考时,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的不同表现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的主要依据。
D.对人类进行身体运动的决定,科学家目前已经能够探测到。
10.下列对窥探大脑思维技术应用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造出能了解人类所有想法的机械,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变成现实。
B.如果措施不当,此项技术有可能被政府、商人或雇员滥用,导致侵权行为发生。
C.此项技术可望让瘫痪的病人自己切换电视频道、到网上冲浪并操作小型机器人。
D.未来的某一天,这项技术将可能运用在犯罪审讯或飞机安检上。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 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戎尝与阮籍饮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①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正当不欲为异耳 ②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5分)
四.(17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2分)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17.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
魏金树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
  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了。
  刘老师强抑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刘备说,念你平时表现还不错,你只要将手机交出来就没事了。如若继续顽固不化,哼!———你先回去想想吧。
  刘备刚走,刘备的朋友诸葛亮敲门进来,“刘老师,我看这事可疑,我刚才看见刘备同学很委屈的样子,料定其中必有冤情。”“你有什么依据吗?”“当然有!”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据我分析,案发现场只有他一个人,按说最易成为怀疑对象,刘备若行窃岂不是太蠢了吗?何况刘备同学平时仗义疏财,怎会做这种事呢?”
“可他已经承认了呀。”刘老师说。“不错,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现在高考临近,寸阴足惜,为追查手机,你给大伙儿停了课,刘备同学肯定是为了让大伙儿尽快复课,才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下策。”“那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呢?”“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怀疑孙权。记得那天早操期间他去了一趟厕所。操场离宿舍很近啊。”“啊,我想起来了。”刘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请假说拉肚子去厕所,而且时间很长。对,肯定是孙权偷的。”
“不,不可能是孙权偷的!”门一响,孙权的朋友周瑜推门进来。
“周瑜同学有何高见呢?”刘老师问。 “孙权家中非常有钱,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别人的东西。倒是刘备最为可疑,刘备虽不爱财,但可能由于赌博、谈恋爱等原因急需用钱,而他家中很穷,便只有去偷。”“不!”诸葛亮打断周瑜的话,“谁不知道刘备胆小怕事,而曹操身强体壮,性情暴戾,咱班上哪个同学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副班长孙权。”
“好了,你们别争了。”刘老师站起来说,“周瑜同学去调查刘备,诸葛亮同学去调查孙权。就这样吧!”
二人走后,刘老师将曹操叫来,说了刚才的事情,然后问:“你说谁有可能偷了你的手机呢?”①曹操很大度地摆摆手,说:“无论是谁偷的,都应以大局为重,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同学之间,别伤了和气。”“不行!难得你如此宽宏大量,别人要都像你这样就好了,此事虽小,但关系到咱们三国中学的声誉,曹操同学你就别管了。”曹操还想分辩,刘老师挥挥手,曹操只好退了出去。周瑜和诸葛亮受命后,分别对刘备和孙权展开调查,虽无进展,却搞得刘、孙二人声名狼藉。后来学校推荐唯一一名重点大学保送生时,刘老师理所当然地提名曹操,②曹操一再推辞,并力荐与他同样成绩优秀的孙权和刘备。此举再次获得同学们的由衷赞叹,唯曹操的朋友杨修在一边冷笑。
毕业了,大家收拾东西各奔前程时,杨修忽然站了出来,大声说:“你们想知道到底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吗?”
嗯,是谁呢?人群一阵骚动。杨修掏出自己的手机,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机的号码,就听曹操身上“嘀嘀嘀”地响了起来——大家都怔住了。随后有人问杨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机呢?”
杨修哈哈大笑:“诸葛亮,是刘备的朋友;周瑜,是孙权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罢,扬长而去。
18.解释画线句子中“另眼相看”一词的含义。(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你对①②处画线句子中曹操这些行为的理解。(6分)
20.本文是一则移植经典名著人物的故事新编,既再现生活,也符合三国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有趣又可信。请你说一下本文中的曹操、刘备与历史故事中的曹操、刘备有什么共性?作者又是如何刻画他们的?(4分)
2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刘备因为“仗义疏财”、公而忘私,所以有真心朋友诸葛亮同学鼎力支持,最后不被冤枉。
B.曹操因为狡猾奸诈,所以他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有朝夕相处的朋友,也难保不被朋友出卖。
C.老师推荐曹操当保送生,曹操一再推辞,并力荐刘备、孙权,同学们赞叹,唯杨修在一旁冷笑,可见杨修的嫉妒与阴险。
D.杨修在揭露了真相后说“我,是曹操的朋友啊”,以不言之言的弦外之音,一语道破了真相的缘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六、语言表达题(4分)
2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3.请以“眼泪的重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阐明观点,不少于800字。
四.(17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2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17.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4分)
18.解释画线句子中“另眼相看”一词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你对①②处画线句子中曹操这些行为的理解。(6分)
20.本文是一则移植经典名著人物的故事新编,既再现生活,也符合三国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有趣又可信。请你说一下本文中的曹操、刘备与历史故事中的曹操、刘备有什么共性?作者又是如何刻画他们的?(4分)
2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六、语言表达题(4分)
2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
1、C
2、C
3、A

15.(1)王戎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对策。
16.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1分)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1分)
苏诗爱花之盛开,(1分)白诗惜花之将谢。(1分)
17.(略)
18. 答案:有轻视、看不起,埋怨的意思,(1分)写出了同学们对刘备的不满情绪。(1分)
19.答案:①处是曹操明明知道刘备和孙权都没有偷自己的手机,而故意装作大度,以博得老师的好感。
②处是曹操明明知道刘备和孙权都因手机事件的影响,已经不具备和自己竞争的资格,而故作高姿态,以此获得同学们的赞扬。
③这两处描写突出了曹操阴险奸猾的性格特征。(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答:共性:曹操性情暴虐、刘备胆小怕事等都符合三国故事的“真实”。(2分)
主要从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塑造人物形象;对曹操的描写,既有正面的语言动作描写,也通过杨修的话语、神态来侧面烘托;对刘备的描写,既有正面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也通过诸葛亮的话语来侧面反映。(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21.C(2分)
22.(1)家父 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 (2)小有名气 改成 很有影响
(3)犬子 改成 儿子 (4)有幸 改成 应邀
参考译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嚇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而阮籍与他结交。阮籍每次去王浑处,一会儿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阮籍对王浑说:“濬冲清洁高尚,非你可比。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等到王浑死在凉州,旧交的官吏赠送几百万钱,王戎推辞不接受,因此名声远扬。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曾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钟会讨伐蜀,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这样的话,‘做而不居功’,建立功业不难,保住功业就难了。”等到钟会失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有见解的言论。
召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被司隶纠劾,由于知道但没接受,所以没有论罪,然而议论的人指责他。皇帝对朝中大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贪得吗?而是不愿做异于他人的事罢了!”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裴頠去吊唁,对人说:“如果悲痛伤及人身,濬冲免不了受到居丧而减性的批评。”当时和峤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王戎先前有呕吐的疾病,居丧呕吐更重。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了宾客。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经把火看。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天津市咸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朱静 审题人:刘汉祥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天津市咸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朱静 审题人:刘汉祥
密 封 线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关于曲线运动,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外力的合力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外力的合力一定是变力
2.对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们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不同卫星的轨道半径可以不同,卫星的加速度为零
B.它们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相对地球表面静止
C.不同卫星的轨道半径都相同,且一定在赤道的正上方,它们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们可在我国北京上空运行,故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3.如图,船从A处开出后沿直线AB到达对岸,若AB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m/s,则船从A点开出的最小速度为
A.2m/s B.2.4m/s C.3m/s D.3.5m/s
4.火车转弯做圆周运动,如果外轨和内轨一样高,火车能匀速通过弯道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外轨的水平弹力,所以外轨容易磨损
B.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内轨的水平弹力,所以内轨容易磨损
C.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火车的重力,所以内外轨道均不磨损
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5.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引力常量G已知)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及月球到地球表面的距离R1
B.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2
C.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3和运行周期T3
D.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v4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4
6.乘坐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
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立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但是压力一定小于mg
C.人在最底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
D.人在最底点时对座位的压力等于mg
7.“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受太阳风暴和大气阻力的影响,逐渐偏离预定轨道.有关方面启动轨道舱上的动力装置,适当时候提高了轨道舱的运行高度,通过修正保证了工作提高“神舟”六号轨道舱的高度可能采取的方法是
A.考虑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气,通过反冲作用从较低轨道上使卫星加速
B.考虑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气,通过反冲作用从较低轨道上使卫星减速
C.该卫星提高高度后的轨道与前一轨道相比速率增大,加速度不变
D.该卫星提高高度后的轨道与前一轨道相比周期增大,加速度增大
8.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1,v2 的关系应满足
A.v1 = v2 B.v1 = v2
C.v1 = v2 D.v1 = v2
9.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
B.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
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10.一质点在水平面内运动,在xoy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坐标 (x , y )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为:x=t2+t,y=t2+t,则质点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满分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1。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此物体的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瞬时速度为
C.运动时间为 D.发生的位移为
12.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为
D.小球过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重力
13.关于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轨道的半径越大,飞行的速率就越大
B.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受到的向心力一定等于地球对卫星的引力
C.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只要大于地球的半径,卫星的运行速度就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在同一条轨道上运行的不同卫星,周期可以不同
14.据观察,某行星外围有一模糊不清的环,为了判断该环是连续物还是卫星群,又测出了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的大小与该层至行星中心的距离R,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v与R成正比,则环是连续物 B.若v与R成反比,则环是连续物
C.若v2与R成反比,则环是卫星群 D.若v2与R成正比,则环是卫星群
第Ⅱ卷(主观题 共54分)
三、本题共5小题。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包括相应的受力分析图,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请将各题的解答过程按要求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5.(8分)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测出轨迹上某点的位置坐标是x=40cm,y=20cm,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计算式= (用x,y表示),其值为 m/s(g=10m/s2)下面是某位同学的探究过程,请完善其过程。
(1)用实验方法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喷水法。描迹法。频闪照相法)
(2)在轨迹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抛出点为原点O,竖直方向为y轴,水平方向为x轴.
(3)在y轴上,从原点开始向下适当选一点纵坐标为h,再找纵坐标为4h,________,16h……的几个点.
(4)由对应点向轨迹作水平线,交点A、B、C……就是每经过相等时间物体到达的位置,如图所示.
测量x轴上两相邻的水平位移,如近似相等,x1=x2=x3=……则水平方向为________运动.
16.(2分)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河水的流速是3m/s,河宽80m,小船渡河时船头指向与河岸垂直,它将在离正对岸的 m处靠岸。
17.(2分)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1上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和r,从动轮O2的半径为2r,A、B、C分别为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
18.(8分)如图位于竖直平面上半径为R的圆弧光滑轨道AB,A点距离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通过B点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为3mg,最后落在地面C处,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
(2)小球落地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x.
19.(9分)如图所示,小球Q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Q球转到图示位置时,有另一小球P在距圆周最高点为h处开始自由下落,要使两球在圆周的最高点相碰,则Q球的角速度满足什么条件?
20.(11分)我国探月工程实施“绕”“落”“回”的发展战略。“绕”即环绕月球进行月表探测;“落”是着月探测;“回”是在月球表面着陆,并采样返回。第一步“绕”已于2007年11月17日成功实现,“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为T的圆形越极轨道。经过调整后的该圆形越极轨道将是嫦娥一号的最终工作轨道,这条轨道距离月球表面为h0,经过月球的南北极上空。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G.
(1)求月球的质量M;
(2)求月球的密度ρ;
(3)第二步“落”计划于2012年实现,当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后,如果宇航员将一小球举高到距月球表面高h处自由释放,求落地时间t.
21.(14分)有一质量为1200kg的小轿车以10m/s的不变速率通过圆弧半径为50m的拱桥。(g=10m/s2,R0 =6400km)
(1)汽车到达桥顶时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大?
(2)汽车到达桥顶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3)如果拱桥的半径增大到与地球半径R0一样,汽车要在桥面上腾空,速度要多大?通过计算得到这个结果后,你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想到些什么?
A
B
(例4)
A
H
B
C
O
x一、本卷共5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5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四国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图。判断1~2题。
1.下面四组选项中,国名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盂加拉国、美国、墨西哥、原联邦德国 B.原联邦德国、美国、印度、墨西哥
C.日本、原联邦德国、墨西哥、印度 D.埃及、印度、美国,原联邦德国
2.下列人口增长阶段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高位静止、早期扩张、后期扩张、低位波动
B.早期扩张、后期扩张、低位波动、低位下降
C.低位波动、低位下降、高位静止、后期扩张
D.低位下降、低位波动、后期扩张、早期扩张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读图回答3~4题:
3. 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4. 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据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看,说明了10年来我国
A.0~14岁人口比重总体下降 B.8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下降
C.15~64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没有变动
6.图示的人口变更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人口这种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A.多子多福观念的驱动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计划生育的惯性 D.教育成本的倍增
农业生产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各国的农业生产又有很大的区别。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7题.
7.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早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印度  C.新西兰  D.俄罗斯
9.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11.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最主要的原因是
A.环境条件 B.生活水平 C.交通条件 D.就业条件
1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用表c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c B.c<b<a C.b<a <c D.a<c<b
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 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15. 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郊区的技术条件好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交通更加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16—17题。
16. 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17. 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地租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比较小的因素是
A.环境质量  B.交通通达度 C.土地肥力  D.距市中心的远近
20.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下图为某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22. 城市六边形的服务范围嵌套规律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A.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 B.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
C.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建设
23. 能正确反映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24.图6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示意图,关于这三个城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丙地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B.甲地的等级最高
C.乙地的服务人口最多
D.甲地拥有乙、丙所没有的功能
25.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 B.在世界城市人口总数中占主体地位
C.目前城市化速度慢于发展中国家 D.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成长
26.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战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②发达国家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移动,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占40% ③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经济畸形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二战以来,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27~28题
27.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28.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的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可能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29—30题。
29.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数量 C.城市化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30.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1.现在许多城市交通实行“公交优先”,其目的是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抑制私人出租车    D.改善城市交通线路拥挤状况
3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B.“地域”的范围越大,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越强
C.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D.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3.判断下列事物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的是
A.上海的“肯德基”快餐店 B.济南市老城区的“泉文化”
C.西安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D.青岛市区的“酒吧”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34—35题.
34.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3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6.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②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③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①热量 ②市场 ③土壤 ④光照 B.①热量 ②水源 ③市场 ④交通
C.①土壤 ②政策 ③科技 ④市场 D.①地形 ②市场 ③水源 ④热量
据报道,天津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将原有的1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
37.天津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
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
B.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差
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过多
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38.这项农业调整决策
A.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政策
B.充分考虑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
C.说明市场的需求量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影响最大
D.说明对于食物的偏好是影响作物品种选择的最关键因素
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39—40题。
39.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40.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
A.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C.改善光照 D.提高土壤肥力
41.在丘陵缓坡发展种植业,首先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42.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量   B.交通运输条件 C.国家政策 D.光热和降水
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回答43~44题。
43.该果业公司到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
①市场需求 ②消费习惯 ③环境条件优越 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4.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 ②交通技术进步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5.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
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 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
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 量标准体系 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单位面积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据此回答46~47题。
46.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47.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适合长距离运输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48.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 E、F B. F、G C. E、H D. F、H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其中印度、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种植国和生产国。据此完成49—50题
49.江西亚热带季风水田农业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A.人少地多,利于商品化 B.城市化程度高,市场需求大
C.终年高温多雨 D.雨热同期
50.“杂交水稻”产量高,品质好。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小于印度,但是产量居世界之冠。这说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必须坚持
A.小农经营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D.加大科技投入,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51.以下不是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好处
A.良性的生态循环 B.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C.满足国内羊肉的大量需求 D.面向市场的灵活生产选择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回答52-54题。
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A—高级住宅区 B.B—批发与轻工业区
C.C—中心商务区 D.D—低级住宅区
53.城市功能区向外发展的方向是
A.沿山坡 B.沿交通干线 C.沿盛行风向 D.沿南北方向
E功能区的优势条件是
A.靠近商务中心区 B.远离铁路线 C.地势较低 D.临近风景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也发生了变化。材料一中甲图是安徽某地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乙图是该地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两图中A都代表1999年情况,B都代表2007年情况。据图回答2007年,该地蔬菜播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 ),该地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 )
A.30% 蔬菜面积增加 B.40% 蔬菜面积增加
C.50% 棉花面积增加 D.60% 棉花面积增加
Ⅱ卷 综合题
二、本卷共3题,共计45分。
56.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 ,主要理由:
(两点理由);
B ,主要理由:
(两点理由);
C ,主要理由:
(两点理由);
D ,主要理由:
(两点理由);
(2)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压力:
① ;
② 。
对策:
① ;
② 。
(3)图1所示城市发展到图2,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表现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带来的问题有:
① ②
③ ④
材料二:
图3 图4
(5)①图中,A、B、C、D、E、F反映的是 过程,①图中E→F反映了
现象,其原因是 ;
; ;

(6)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 。
(7)②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它的城市化开始时间 ,处于城市化发展的 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 。
(8)b图代表的国家可以认为是 国家,其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是

57. 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5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I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曲线。
5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75 2.30 0.73
1952 3.70 1.70 1980 1.82 0.63
1957 3.40 1.08 1985 2.10 0.68
1962 3.70 1.00 1990 2.10 0.67
1965 3.79 0.95 1995 1.71 0.66
1970 3.34 0.76 2001 1.34 0.64
  
(1)在图中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
响?
材料二: 柱状图(资料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4)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
是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
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 ;
存在的问题 ; ; 。
(5)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
取哪些措施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10
9
8
7
6
5
4
3
2
1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0
-0.5
-1
-1.5
-2
-2.5
-3
-3.5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年)
1,3,5
图6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天津市 咸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命题人:于春蕾 核对人:李桂、戎聪亮
密 封 线
图1
图2
图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
3.雅斯贝尔斯认为,自己真正的目标是哲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只不过是通向哲学之路的准备。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前提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5.下列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7.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从而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 )
①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使哲学成为凌驾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内容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其精髓是实事求是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邓小平理论,其主题是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9.下列选项中与右侧漫画意思一致的观点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思维决定存在
10. 古希腊米都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我国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11.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12. 亚理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4.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17.《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8.“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控制——那就是你的心境……” 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9.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20.“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2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23. 从邓小平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坚持“三个面向”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江泽民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4.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25.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B.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反复性
27.最近,化学界对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了全面改动,十大化学元素(氢、锂、硼、碳、氮、氧、硅、硫、氯和铊)的原子量将标出原子量范围,而非以往的固定原子量。这一科学成果表明( )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追求真理就必须否定权威
2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0.“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2.青藏铁路被世界称之为与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长度与技术的 先进,而且它是一条人和自然和谐的天路,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地保护。由此可见(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创造一切事物的联系
③在实践中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实现系统优化,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为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听取民声、网上高效办公等目的,使网络问政成为提高办事效率和实现为民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赤峰市巴林左旗工商局于2011年6月1日在腾讯网正式开通“内蒙古——上京工商”政务微博,架起了为民服务的新桥梁。回答33~34题。
33.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政务微博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人为因素的产物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4.微博,有时是公民向国家表达意愿的途径,有时是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桥梁,有时是推动各国文化传播的平台。从哲学上看,这主要反映了 (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规律性 D.联系的可知性
3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专家分析,上调利率,主要是针对当前CPI居高不下,为预防通货膨胀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抑制通胀,从长远看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从哲学上看,央行调整利率是基于对联系的:
①普遍性把握 ②主观性把握 ③整体性把握 ④多样性把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6.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35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要保证这一系统的最大效应,就必须注意35颗卫星之间的协调一致。这启示我们 (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重视正确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7.嫦娥工程第一步: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车进行探测:第三步: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表面软着陆采样,将样品带回地球。与“嫦娥工程三步走”体现的哲理一致的选项是( )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8.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一定是质变 ②质变一定是发展 ③发展不一定是质变 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9.从辩证法角度看,高速铁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 )
①它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②新出现的事物,前途都是光明的
③符合我国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它是对旧的铁路模式的彻底改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0.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计40分,写在答题纸上)
4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的道理的 ( 12分 )
42.从1999年深秋到2011年深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一飞冲天到空间交会对接的跨越。迈向空间站时代,中国将直面一系列如航天测控通信网的新要求、载人生保等技术的新突破等挑战。而航天事业的高风险,世界航天史已有众多的先驱用生命代价做出了注解,这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绝非坦途。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中国载人航天之路为什么“绝非坦途”?(8分)
43.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3%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8分)
44.2011年6月11日,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暨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西单广场举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艰巨。节能、低碳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课题,各地政府要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宣传报道,进行广泛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对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12分)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答题纸
41.
42.
43.
44.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 C C B C B 6-10 D D B C C 11-15 C D D D C 16-20 A D D A C
21-25 B A C C C 26-30 B A A B D 31-35 A B B A C 36-40 C A C A B
二非选择题
4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体现在温总理的讲话中就是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不搞“形象工程”,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4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温总理要求各级政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政府履行好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分)
(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就要求政府必须要充分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
42.答: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向太空进军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难以解决,这必然会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带来困难。(4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太空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使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4分)
43、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中央适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着眼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4分)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关键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塌陷"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正确的。(4分)
44.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消费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4分)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4分)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要坚信这一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坚定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4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天津市 咸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学科试卷 命题人:陈英 核对人:刘春艳 密 密 封 线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电解质电离要吸收热量,分别用40g氢氧化钠和盐酸、醋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 ( )
A.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法判断
2.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电能是一级能源 D.水利是一级能源
3.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其褪色
C.乙烯分子没有同分异构体 D.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4.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 + Cu2+ == Zn2+ + Cu,此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Zn HCl
B Zn Cu CuSO4
C Cu Zn CuSO4
D Cu Zn ZnCl2
5.实验室欲快速制取H2 ,应选用(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粗锌跟浓硫酸反应
C.纯锌跟硝酸反应 D.将浸泡过CuSO4溶液的Zn跟稀硫酸反应
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进行加成反应,也能进行取代反应,但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
A.乙烷 B.乙烯 C.甲苯 D.苯
7.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 ( )
A.NH4Cl B.KOH C.Na2O2 D.H2S
8.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
A.的结构示意图: B.的电子式为:
C.的结构式: D.的电子式:
9.苯分子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有 (   )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
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10.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Se和Se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Se和Se互为同素异形体 B.Se和Se互为同位素
C.Se和Se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Se和Se都含有34个中子
11. 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 Z< 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 W的气态氢化物是弱电解质
12.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可能是(  )
①CO、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14.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 > C > A > B B.D > A > B > C C.D > B > A > C D.B > A > D > C
15.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 )
A.在碳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H2O2中加入少量MnO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C.将碳块粉碎成粉末状,可使燃烧更加充分
D.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可使电解速率加快
16.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的速率有影响的是 ( )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7.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 )
A.NaF B.NaCl C.MgI2 D.KBr
18.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19.一定温度下反应N2(g)+ 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N2 、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2 mol N2,同时增加6 mol H2
20.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1.10×10-10m B.0.8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
B.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C.同周期元素中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D.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得电子能力增强
2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酒精、四氯化碳
C.硝基苯、四氯化碳 D.酒精、醋酸
2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A、B、C、D、E B.E、C、D、B、A
C.B、A、D、C、E D.C、D、A、B、E
24.某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 + LiMn2O4 == Li2Mn2O4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LiMn2O4 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 + LiMn2O4 + e- = Li2Mn2O4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C6 - e- = Li+ + C6
D.锂电池是一种对环境有没有严重污染的绿色电池
25.在一定条件,把3 mol A和2.5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A(g)+ B(g) x C(g)+ 2 D(g),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变小,已知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5 mol·L-1·min-1 B.平衡时C的浓度为0.125 mol/L
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0 % D.x == 1
Ⅱ卷(共50分)
二、填空题:
26.( 4分)对于反应2SO2 + O2 2SO3 (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的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下表空格内(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① 降低温度 ③ 压缩体积
② 增大氧气浓度 ④ 恒容下充入Ne
27( 6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A
2 D E G
3 B C J F H I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可用于制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
(4)写出D的氧化物中能造成温室效应的电子式 。
28.(4分)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化合物Y2X和ZX2 ,Y2X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与ZX2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Y2ZX3。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为25,且Z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比X的原子序数的2倍还多1。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试回答:
⑴.X,Y,Z元素名称及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ZX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⑶.Y2X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
29.(16分)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短周期元素。A与C可形成A2C和A2C2两种液体;B单质在C单质中燃烧可生成BC 、BC2两种气体;C和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甲具有两性;E的单质在C单质中燃烧的产物乙可使品红溶液褪色;A单质在F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元素E的名称为____ ___,F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
⑵.A2C2的电子式为 ,BC2的结构式为
⑶A单质在F单质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甲对应的水化物既能跟强酸溶液也能跟强碱溶液反应,请分别写出甲对应的水化物与硫酸及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⑸.B2A4气体和乙气体均能使溴水褪色,写出:
B2A4气体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
乙气体和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题6分)将Zn棒和Cu分别插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现象是:
锌棒____________________,铜棒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能量的转化为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____。若将二者用导线连在(导线中间接有一个电流表)并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锌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棒_________________。此时铜棒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
31.(本题6分)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烧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式为:2H2+ O2 == 2H2O,且在KOH介质中进行,则电池的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正极附近pH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2.( 8分)
(1)0.6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X(g)+Y(g)===nZ(g)+2W(g), 2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得以Z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则前2 min内,用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2 min末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中,Z的化学计量数n=________。
(2)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A(s)+2B(g) 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混合气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A的质量不再改变
D.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天津市咸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学科试卷 命题人: 王爱娣 核对人: 刘子华
密 封 线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8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面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Making a phone call B. Making a visit C .Making an appointment
2. When did the man leave the gate
A .At about 12:00 B. At about 12:30 C. At about 1:00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railway station B .At a booking office C. On a bridge
4. What does the man do
A . A taxi driver B .A policeman C .A cinema manager
5. How did the woman go to school today
A. By bike B. By bus C. On foo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 题。
6.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omorrow morning
A. Have a rest B. Go shopping C .Visit London
7. 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have lunch
A. At home B. In a shopping center C .In a restaurant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9题。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n’t mentioned by the woman
A .Reading newspapers B .Writing diaries C .Talking with native speakers
9.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Friends
请听第8 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1题。
10. Where does the man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apartment
A. In a newspaper B. On TV C. On the radio
11. What is true about the apartment
A. It has two bathrooms
B .It doesn’t have chairs
C .It is a one-bedroom apartment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2至第13题。
12. Where will the woman go for a trip
A .To Britain B. To American C. To Canada
13. How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there
A. By ship B. By plane C .By train
请听第10 段材料,回答第14至第16题。
14. How many subjects did Miss Richards teach
A .One B .Two C. Three
15. How did Miss Richards feel when the students kept silent
A. Sad B. Angry C. Surprise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 had _____ really cold March last year in Harbin, and I had never had such _____ cold spring in my life.
A. a; the B. a; a C. / ; the D. /; a
17. _____ style, the camera is very beautiful, but not very good in quality.
A. At the start of B. Because of C. As a result of D. In terms of
18. The fire was _____ before it caused much damage.
A. put off B. put out C. put down D. put away
19. My hometown, _____ at the foot of Mount Tai, is not very modern but it is beautiful.
A. having located B. locating C. located D. to be located
20. ---I hear Mr. Black is ill in hospital again.
---What a poor man! I can’t help but _____ sorry for him.
A. feel B. to feel C. felt D. feeling
21. The church _____ the 18th century in our hometown attracts lots of tourists every year.
A. dating from B. dates from C. dated from D. is dated from
22. Li Na won the women’s French Open final on June 4th, 2001, _____ made all Chinese proud.
A. when B. which C. what D. that
23. He was too fat and was advised by the doctor _____ chocolate, cakes and other sweet foods.
A. not eating B. eating not C. to not eat D. not to eat
24. Remember to dress smartly on an occasion _____ something important happens.
A. what B. that C. when D. which
25. He graduated from the famous university and he has a high _____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ny.
A. situation B. location C. position D. region
26. Last month, part of Southeast Asia was struck by floods, from the effects ______ the people are still suffering.
A. of that B. whose C. of which D. what
27. He never speaks to others until ______.
A. he speaks B. spoken to C. he is spoken D. he speaks to
28. I want to use the same dictionary _____ was used yesterday.
A. which B. what C. who D. as
29. ________ of danger in the street last night, she had to go home, with a friend _______ her.
A. Warned; followed B. Warning; following
C. Having warned; following D. Having been warned; following
30. ________ the northeast coast of the sea, we could find the forest was on fire on the island ________ the coast.
A.On; on   B.Off; off C.On; off D.Off; on
31. The thief made a little hole in the wall, ______ he could see what was going on inside the house.
A.on which B.in which C.through which D.at which
32. A tornado struck this area, ________ many trees ________ during the night.
A.causing; fall B.causing; to fall C.to cause; to fall D.to cause; fall
33. The film I saw last night was so touching that I could hardly ________ my tears.
A.hold back B.hold off C.hold up D.hold on
34. —Have you invited the president
—Yes, and he has agreed to come ________ there wouldn't be any publicity.
A.in order that B.so that C.in the hope that D.on condition that
35. David never dreamed of ________ a chance for him to win the first prize in singing.
A. there was B.there being C.it being D.it wa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撑握其大意,然后从41---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Stacy had recently moved from New York City to Stoneybrook, Connecticut. It was ___36___ for her to make new friends but she finally had three when she joined the Babysitters Club to ___37___ little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ere busy. Claudia, Kristy, and Mary were in her class at school and also the other ___38___ of the club. The girls met at five o’clock on Fridays and waited for the ___39___ to ring. So far they had been busy, in spite of the ___40___ that they couldn’t stay out late and were under 13.
___41___, the girls’ world was invaded(侵犯) by a second group ___42___ themselves the Babysitters Agency. They were ___43___ and the group also included a few boys. The Babysitters Club tried to think of ways to ___44___ with the older group. They could clean and work for less money, however, they knew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compete. The shock was even greater than they had ___45___ when most of their best customers started to call the new group. They ___46___ to get only a few jobs.
To try a new ___47___ Kristy recruited(招收) a few older kids who told the club they didn’t want to share their money with the other group. The club ___48__ only too quickly that these older girls joined only as spies and didn’t show up for their job assignments(分派). Thus, more parents were ___49___ with the club.
Finally, the girls realized that the kids in the other group were not good babysitters. They watched television, talked on the phone, and invited boyfriends to the house ___50___ they were sitting. When the children of the families started to complain, and a near accident almost occurred, the club went to the parents to tell them what was happening.
36. A. active B. thoughtful C. easy D. hard
37. A. take care of B. run into C. go through D. take advantage of
38. A. children B. members C. circles D. players
39. A. alarm B. traffic C. phone D. neighbor
40. A. fact B. degree C. question D. demand
41. A. Therefore B. Suddenly C. Regularly D. Unwillingly
42. A. attracting B. finding C. calling D. matching
43. A. younger B. cleverer C. taller D. older
44. A. compete B. fight C. do D. meet
45. A. damaged B. caught C. expected D. forced
46. A. hoped B. liked C. refused D. seemed
47. A. chance B. possibility C. power D. policy
48. A. put down B. paid off C. found out D. come through
49. A. satisfied B. unhappy C. curious D. helpful
50. A. that B. when C. where D. how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
Once upon a time, there lived a rich man. He had a servant (仆人).He and the servant loved wine and good food very much. Each time the rich man left his home, the servant would drink the wine and eat up all the nice food in the house. The rich man knew what his servant did, but
he had never caught his servant doing that.
One morning, when he left home, he said to the servant, “Here are two bottles of poison (毒药) and some nice food in the house. You must take of them.” With these words, he went out. But the servant knew that the rich man had said was untrue. After the rich man was away from his home, he enjoyed a nice meal. Because he drank too much, he was drunk and fell to the ground. When the rich man came back, he couldn’t find his food and his wine. He became very angry. He woke the servant up. But the servant told his story very well. He said a cat had eaten up everything. He was afraid to be punished, so he drank the poison to kill himself.
( )51.In the story, _______ liked wine and good food very much.
  A. the rich man  B. the servant C. both A and B  D. neither A and B
( )52.The rich man knew that it was _______ that drank the wine and ate up all the nice food.
A. the cat  B. himself  C. nobody  D. the servant
( )53.The rich told the servant that there was poison in the two bottles, because ________.
A. there was in fact poison in the bottles
B. did not want the servant to drink his wine
C. he wanted to kill the cat
D. he wanted to kill the servant
( ) 54.In fact, _______ ate all the nice food and drank the wine.
A. the servant   B. cat   C. the rich man   D. nobody
( )55.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the servant is very _______.
A. lazy   B. bad   C. clever   D. kind
(B)
Fear and its companion pain are two of the most useful things that men and animals possess, if they are properly used. If fire did not hurt when it burnt, children would play with it until their hands were burnt away. Similarly, if pain existed but fear didn’t, a child would burn himself or herself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fear would not warn himself or herself to keep away from the fire-that had burnt himself or herself before. A really fearless soldier—and some do exist is not a good soldier because he is soon killed; and a dead soldier is of no use to his army. Fear and pain are therefore two guards without which men and animals might soon die out.
In our first sentence we suggested that fear should be properly used. If, for example, you never go out of your house because of the danger of being knocked down and killed in the street by a car, you are letting fear rule you too much. Even in your house you are not absolutely safe: an aero plane may crash on your house, or ants may eat away some of the beams in your roof so that the latter falls on you, or you may get cancer!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let fear rule you, but instead to use fear as your servant and guide. Fear will warn you of dangers; then you have to decide what action to take.
In many cases, you can take quick and successful action to avoid the danger. For example, you see a car coming straight towards you. Fear warns you, you jump out of the way, and all is well.
In some cases, however, you decide that there is nothing that you can do to avoid the danger. For example, you can’t prevent an aero plane crashing onto your house. In this case, fear has given you its warning; you have examined it and decided on your course of action, so fear of this particular danger is no longer of any use to you, and you have to try to overcome it.
( ) 56. Children would play with fire until their hands were burnt away if _________.
A. they were given no warning beforehand B. they had never burnt themselves
C. they had no sense of pain D. they were fearful of the fire
( ) 57. A really fearless soldier _____________.
A. is of great use to the army B. is not a real soldier
C. is nothing but a dead soldier D. easily gets killed in a battle
( )58. Fear should be used properly because _________.
A. an aero plane may crash onto your house
B. you may get cancer
C. fear can be used as a servant and guide
D. people are now letting fear rule them too much
( ) 59. People sometimes succeed in timely avoiding the danger because _________.
A. they have gained experience
B. they jump out of the way in time
C. they are calm in the face of danger
D. they are warned of the danger by fear and take quick action
( )60. What's the writer's suggestion when the danger can't be avoided
A. You have to try to overcome it. B. Fear can really help you to run away.
C. Fear always helps you stay safe. D. Fear is of great use to you.
(C)
“If there is one thing I’m sure about, it is that in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we will still be reading newspapers. It is not that newspapers are a necessity. Even now some people get most of their news from television or radio. Many buy a paper only on Saturday or Sunday. But for most people reading a newspaper has become a habit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nature of what is news may change. What basically makes news is what affects our lives — the big political stories, the coverage of the wars, earthquakes and other disasters, will continue much the same.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coverag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ough. It’s already happening in areas that may directly affect our lives, like genetic(基因)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coverage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why we feel as we do — as we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rain operates and what our feelings really are.
It’s quite possible that in the next century newspapers will be transmitted(传送) electronically from Fleet Street and printed out in our own home. In fact, I’m pretty sure that how i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You will probably be able to choose from a menu, making up your own newspaper by picking out the things you want to read — sports and international news, etc.
 I think people have got it wrong when they talk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dia(媒体). They actually feed off each other. Some people once foresaw that television would kill off newspapers, but that hasn’t happened. What is read on the printed page lasts longer than pictures on a screen or sound lost in the air. And as for the Internet, it’s never really pleasant to read something just on a screen.
( ) 6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Best Way to Get News B. The Changes of Media
 C. Make Your Own Newspaper D. The Future of Newspaper
( ) 62. In the writer’s opinion, in the future, _______.
 A. more big political affairs, wars and disasters will make news
 B. newspapers will not be printed in publishing houses any longer
 C. newspapers will cover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D.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watch TV
( )63. What will probably be on in the newspaper made by yourself
 A. Sports and international news. B. A menu of important news.
 C. The most important news. D.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 )6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_______.
 A. newspapers will win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media
 B. newspapers will stay with us together with other media
 C. television will take the place of newspaper
 D. the writer believe some media will die out
( )65. The phrase “feed off”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A. depend on B. compete with C. fight with D. kill off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根据括号中文填写英文,并注意词型变化。(每小题1分,共10分)
66.The railway is still under _______________(建造,建设) and it may be completed next year.
67_________(大规模的,大量的) production may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pollution and waste.
Mozi is another ____________(有影响力的) thinker.
Working hard is one of his ____________(原则) in life.
__________(过程) is more important than result.
She __________(抱怨) to me about his bad manners yesterday.
The clouds___________(警告)us that a storm was coming up.
The fire was one of the worst ___________(灾难) ever to hit the town.
Britain became an____________(工业的)country in the 19th century.
Green is the ___________(象征) of peace.
第二节:阅读表达:(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页上)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had an old neighbor, Dr. Gibbs. He didn't look like any doctor I'd ever known. He never invited us to play in his yard, but he was a very kind person.
When Dr. Gibbs wasn't saving lives, he was planting trees. He owned a large field and wanted to make it a forest.
The good doctor had some interesting ideas about planting trees. He never watered his new trees. Once I asked why. He said that watering plants spoiled them, and that if you watered them, each baby tree would grow weaker and weaker, so you had to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them and pick out the weaker trees early on.
He talked about how watering trees made for shallow roots, and how trees that weren't watered had to grow deep roots in search of water under the earth by themselves. Deep roots were very important.
So he never watered his trees. He'd planted an oak and, instead of watering it every morning, he beat it with a rolled-up newspaper. I asked him why he did that, and he said it was to get the tree's attention.
Dr. Gibbs died several years after I left home. Every now and then, I walked by his house and looked at the trees that I watched him plant about twenty-five years ago. They're very big and strong now. I planted some trees a few years back and carried water to them for a whole summer. After two years of caring too much, whenever a cold wind blows in, they shake a lot.
Every night before I go to bed, I check on my two sons. Mostly I pray (祈祷) that their lives will be easy. But lately I've been thinking that it's time to change my prayer. I know my children are going to face difficulties. There's always a cold wind blowing somewhere, so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pray for roots that reach deep into the brave heart, so when the rains fall and the winds blow, they could face it strongly and won't be beaten down.
76.What is the idea of this passage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Please explain the underlined word “shallow” in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Why do the writer’s trees shake a lot whenever a cold wind blows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at does the writer hope for his sons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doctor (Open) (No more than 2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15分)
五一节即将来临,你班同学讨论了假期计划,提出了不同看法。请根据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优点 缺点
呆在家中 花费少,舒适方便 不能亲身了解外界
外出旅游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花费多,旅途不便
注意:1.词数:至少100;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第Ⅱ卷 答题纸
第四部分:(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根据括号中文填写英文,并注意词型变化。(每小题1分,共10 分)
66.______________ 67.______________
68.______________ 69._____________
70.______________ 71.______________
72.______________ 73.______________
74._______________ 75.______________
第二节:阅读表达:(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7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15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天津市咸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试卷 命题人:朱柏华 核对人:祁林
密 封 线---------------------------------------------------------------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其中“媒体”主要指的是( )
A、文字和图像 B、各种信息的编码 C、音频和视频 D、承载信息的载体
2. 以下特性中,属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的有( )
①不变性 ②集成性 ③交互性 ④实时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既可以存储静态图像,又可以存储动画的图像文件格式是( )
A、BMP B、GIF C、TIFF D、JPEG
4. 通过以下操作获得的图片,属于矢量图形的是(  )
A、在Flash软件中绘制的图形 B、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绘制的图形
C、用Photoshop软件绘制的图形 D、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
5. 在Photoshop中,( )在色板(Swatches)调板中改变工具箱中的背景色。
A、 按住Alt键,并单击鼠标 B、按住Ctrl键,并单击鼠标
C、按住Shift键,并单击鼠标 D、按住Shift+Ctrl键,并单击鼠标
6. 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程序绘制一张800*600像素的24位色图片,分别用BMP格式和JPEG格式保存,则这两个文件的大小是( )
A、BMP格式的大 B、JPEG格式的大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7. Photoshop的当前状态为全屏显示,而且未显示工具箱及任何调板,在此情况下,按( )键,能够使其恢复为显示工具箱、调板及标题条的正常工作显示状态。
A.先按Ctrl+Shift+F键,再按Tab键 B. 先按Tab键,再按F键,但顺序绝对不可以颠倒
C. 先按两次F键,再按两次Tab键 D. 先按F键,再按Tab键
8. 在Photoshop中,对有多个图层的图像文件使用滤镜时,滤镜效果将作用于( )。
A、所有层 B、最上面的层 C、当前层 D、背景层
9. 在Photoshop中,磁性套索工具是通过( )来制作选区的。
A、图像的颜色 B、图像的形状 C、图像的亮度 D、图像的大小
10.计算机中的彩色图像往往采用RGB三原色模式来表示,这三种颜色指的是( )。
A、黄青蓝 B、红黄蓝 C、红绿蓝 D、红紫青
11. 小明在自己的mp3播放器里存了一首歌,但他忘记了名字,我们可以根据文件的存储格式进行判断,那么下列文件后缀可以成为其判断依据的音频类型是:( )。
A、.wma B、.gif C、.dll D、.exe
12. ( )是Photoshop图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A、节点 B、色彩空间 C、像素 D、路径
13. 图像的类型分为矢量型和点阵型两种,下列关于点阵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点阵图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文件容量较大,对图像进行缩放和旋转时也不易失真,常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编辑;
B、点阵图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文件容量较小,对图像进行缩放和旋转时也易失真,常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编辑;
C、点阵图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文件容量较大,对图像进行缩放和旋转时也易失真,常用Photoshop、画图等软件进行编辑;
D、点阵图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文件容量较小,对图像进行缩放和旋转时也不易失真,常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进行编辑;
14. 用Photoshop编辑一个图像文件,当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对象后,再分别保存为下列文件名,其中还存在文字图层的文件是( )
A、pic.bmp B、pic.gif C、pic.jpg D、pic.psd
15. 图像数据压缩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B、提高图像的对比度C、使图像更鲜艳 D、减少存储空间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正确为A,错误为B)
16. 多媒体作品可以应用动画、声音、视频等效果,不能出现文字。 ( )
17. MP3是一种音乐信息压缩标准,JPEG是一种动态图像信息压缩标准 ( )
18. 同一个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形式被存储和传播 ( )
19.图像文件有矢量图和位图两种储存格式。 ( )
20. Photoshop中的图像模式包括RGB(红、绿、蓝)模式、CYMK(青、橙、黄、黑)模式、Bitmap位图模式、JPEG压缩模式等。 ( )
三、实践操作(共40分)
要求:
1、把孔雀从背景中扣取出来,把扣取出来的孔雀放到指定的背景图像中。(15分)
2、利用PHOTOSHOP的功能使两张图像合成为一张图像(整体图像要自然不能太生硬)。(15分)
3、完成后用JPG和PSD两种格式各保存一张于桌面。(5分)
4、在桌面创建个人文件夹以个人姓名命名,将完成作品保存其中。将个人文件夹复制到server的本班文件夹中。(5分)
(所用素材见“网上邻居”——SERVER——“课堂资料“——”操作素材“文件夹)
素材样图:
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咸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高一信息技术
班级: 姓名:
考生注意:1--20题请涂卡{判断题:请涂A或B(其中A正确、B错误)}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