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四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四川从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长制以来,所有的7415条河流、7817座水库全部建立了“河长制”,泸沽湖等29个重要天然湖泊被纳入了“湖长制”。不仅如此,四川还把2458条长年流水的水渠和一些重要的渠道、12个湿地都创新性的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畴。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提示: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理解黄河调沙减淤的背景及措施。2.综合思维举例说明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3.人地协调观实例分析,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汲取新知识的营养,让我们一起吧!进走课堂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3.流域特点: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流域内的水资源有什么样的功能呢?4.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①农业灌溉②淡水养殖③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④发展航运⑤水能发电⑥生态保护⑦旅游5.协作开发的必要性①不同利益主体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不同利益冲突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5.协作开发的必要性②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以流域为单位统筹管理6.协作开发措施工程技术措施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力协调行为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提供例:河长制上游地区制定法律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全流域水量的分配调度水利工程建设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设立管理机构下游地区征收费用补偿上游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实施背景河流含沙量大(1)河流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携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2)存在问题黄河大堤13米55米河床黄河大堤黄河下游的“地上河”2.主要措施(1)侵蚀区的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留茬少耕、免耕(1)侵蚀区的治理措施—耕作措施沿等高线耕作(1)侵蚀区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挖鱼鳞坑打坝淤地(2)堆积区的治理措施—水库治理1.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2.利用水库蓄水,适当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三、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1.调配背景:黄河径流量少人水矛盾突出人口、城市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1)问题:→黄河下游断流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用水需求增加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2)影响:3.采取的措施:①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②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活动: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1.图中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有什么特点?提示: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提示: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菜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典题训练】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其上游输沙量约占全河的8%,中游输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每年6月到7月初是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时间。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地势变化,完成(1)~(3)题。(1)图中M地的主要开发方向最有可能是()A.植树种草B.梯级开发C.保持水土D.固堤分流(2)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3)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会导致黄河下游()A.出现断流B.洪涝加剧C.荒漠扩大D.河床降低BCD【解析】第(1)题,M地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流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此主要开发的方向为水能资源的开发,可以依据地势实行梯级开发。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黄河上游输沙量约占全河的8%,中游输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说明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是黄河主要的增沙河段。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从而能够减少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积,从而使下游河床降低,增加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多发;调水调沙能够增加干旱时间的河流水量,减少断流现象的出现;黄河下游主要的问题为洪涝灾害,并非荒漠扩大。含义区域不同的区域流域内协调发展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人水矛盾突出的解决措施沙患成因人水矛盾突出的原因流域概念及组成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流域统筹管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沙患解决措施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第1题,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条件是河流流量较大和落差大,所以比较图示各点,c处汇集河流上游较多的水量,流量较大,且结合地势剖面图,该处落差较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大坝。第2题,据图可知,d地处河流下游,来水量大,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危害。CD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黄河贯穿,早在2000年前,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银川平原灌溉农田,发展农业。1958年8月开工建设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银川平原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下图为银川平原古灌区渠系图。据此3~5题。3.图中引水渠中,海拔最高的是()A.唐徕渠B.惠农渠C.汉延渠D.秦渠4.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A.大水漫灌B.河水蒸发C.泥沙淤积D.河水下渗5.兴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银川平原的直接影响是()A.增加灌溉面积B.缓解土壤盐碱化C.增加农产品种类D.提高通航能力【解析】第3题,由图文可知,该区域为银川平原,此段黄河大致自南向北流,因此地势南高北低,唐徕渠引水起点最偏南,海拔应是最高。第4题,黄河泥沙含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水流减缓,泥沙易沉积,所以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泥沙淤积。第5题,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建成后可满足灌溉引水需求,增加灌溉面积,对农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ACA为了走上成材的道路,钢铁决不惋惜璀璨的钢花被遗弃。开拓者走的是弯弯曲曲的路,而他留下的却是又直又宽的足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