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液1、血液的成分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3、血细胞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呈红色,数量多。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最小,细胞形状也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心脏(一)心脏的外形:1.区分心脏的上下、腹背(前后)、左右。2.辨认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心脏的结构:平时我们有吃动物心脏的经历,那你知道我们吃的主要是动物的哪种组织吗?(肌肉组织)你能否根据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来推测其功能呢?(收缩产生动力,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沿着固定的方向不间断地流动)1、心脏的四个腔及其相连血管的名称。2.心脏内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动脉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心脏的工作过程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率,成年人正常范围60~100次)安静时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三、血管的种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的血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1.数量多、分布广泛。2.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管腔最细,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4.血流速度最慢。四、人体的血液循环五、血型和输血血型:是由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常见的有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根据上述原则,O型血可输给A型、B型和AB型等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还应做到少而慢。例1、下列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A.B.C.D.例2、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血型是(??)A.?B.??C.??D.例3、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例4、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________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________血。(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____。(3)图中心室正处于________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______状态。(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________(填序号)相连。例5、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________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________。1.如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④是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C.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D.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运输二氧化碳2.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对血管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静脉B.②是毛细血管C.③是动脉??D.全是毛细血管3.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汇入肺静脉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的4.下图是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B.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C.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D.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5.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A.B.C.D.6.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平静状态下相比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2)CO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正常情况下相比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相比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7.在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膜肺”)功不可没。它主要由“血泵”“氧合器”和“调温器”三部分构成,图甲为“人工膜肺”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示意图,图乙为“血泵”工作示意图。(1)如图甲所示的“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________(填写器官名称),血液流经“氧合器”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2)如图乙所示,将线圈ab缠绕并固定在活塞一端,利用其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血泵”中的活塞,使血液定向流动;阀门K1、K2都只能单向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圈中电流从a流向b时,活塞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血泵”处于________(选填“抽血”或“送血”)状态。1.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看到的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是三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B.②是白细胞,三种血细胞中只有它没有细胞核C.若①这种血细胞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D.③指的血浆,它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2.如图所示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C.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D.心脏与甲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3.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4.患有心脏病的人猛然坐起时,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医生会急捶其身体某部以使心脏恢复跳动。请问急捶部位应是( )A.前胸中部偏左上方B.前胸中部偏左下方C.前胸中部偏右上方D.前胸中部偏右上方5.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在救治危重病人时,都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1)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2)发烧的病人常常胃口差、吃不下食物,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消化酶的________,不利于消化。(3)氧饱和度是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结合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通气能力。(4)呼吸科病人常需要吸人粉剂药物,以有效缓解气喘症状。经肺吸入的药剂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心房。(5)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________“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6.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或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答下列问题:(1)经过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2)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3)如图所示,是李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请选出能正确表示李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A.甲-a,乙-b,丙-cB.甲-b,乙-a,丙-bC.甲-b,乙-a,丙-cD.甲-c,乙-b,丙-a参考答案例1、B例2、D例3、B例4、(1)肺泡内;动脉(2)D;左心室(3)收缩;闭合(4)2、4、1、3例5、(1)肺(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1.D2.B3.C4.B5.A6.(1)相同(2)减小(3)减小7.(1)肺;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2)右;送血1.D2.B3.D4.B5.(1)心率(2)活性(催化效率或催化能力)(3)血红蛋白(4)左(5)凝集原6.(1)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2)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3)C2021-2022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培优提高”讲义(三十三)体内物质的运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