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政治教案课题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时3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杨岚二次备课对应课标知识点(考点)梳理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设计意图(思路)本课下设三目,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阅读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知识,强化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探究材料的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总结概括能力,强化所学知识,认同所学知识。学习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二者的辩证关系3、识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作用4、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5、能运用矛盾观和矛盾分析法,分析实例,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习重点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二者的辩证关系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法与学法简述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学习法。学习难点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区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学习准备(媒体使用)PPT制作、教案、导学案、优佳学案学习内容设计二次备课修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概括)教师组织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及流程一、导入PPT展示图片,以“白马非马”的故事导入白马是不是马呢?这节课我们将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3.引出课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4.书写板书,本框目录展示认真听故事并思考将教材翻到第36页二、新课学习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探究一: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1、人们为什么要把狼打死?2、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3、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总结: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称为矛盾。具体讲述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原理)探究二:PPT展示图片和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阅读上述图片和材料,思考: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矛盾的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贯通。追问“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呢?”(学生看教材回答)阅读教材37页的相关链接部分,思考: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一样吗?探究三: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总结: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探究四: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1、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总结: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探究五:猜猜他(她)是谁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关羽)同学们是如何猜出来的?总结: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和表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阅读教材42-43页的内容,找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作用?探究六:教材39页的阅读与思考,你悟出什么道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矛盾的普遍性。引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追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什么关系呢?”引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总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探究七阅读课本40页阅读与思考,回答问题:1、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总结: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关系。(总结主次矛盾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探究八:阅读课本41页阅读与思考:1、以上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总结: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总结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以表格的形式: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探究九:阅读课本41页阅读与思考: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总结: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学生自主阅读素材并结合教材内容,完成问题。学生分享在书本上做好勾画4.做好笔记?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完善答案学生展示认真看课本找出关键词句,勾画学生思考学生分享3.教材重点句子勾画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完成问题2.个别学生展示3.如不全,其余学生补充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问题2.学生回答学生看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做好笔记学生认真阅读素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完善答案学生展示1.学生认真阅读素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2.学生展示学生思考后回答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做好本课的笔记。?2.布置作业: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问题及时提问。?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基础练习(复习作业)1、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一论述蕴涵的哲理是( B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要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C.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3、(2019年课标卷Ⅱ,21)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C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③系统优化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拓展练习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上的练习板书设计含义: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普遍性(矛盾)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审核签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校领导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