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掀起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几个读书人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开始寻求从政治制度方面解决危机的方法。他们掀起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场运动能否挽救危亡中的中华民族?课堂导入第五课戊戌变法(1898年)课程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的经过、结果、影响和维新派的主要活动。(重点)2.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等。(重点)3.知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和戊戌变法的失败。(重点)4.正确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意义。(重点、难点)壹公车上书||拉开序幕贰百日维新目录第一章节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1873—1929),广东省广州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人物简介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公车上书(1)背景:(2)经过:(3)结果及影响: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公车上书虽然未能传至光绪帝,最终失败,但维新人士并没有放弃宣传变法......①组织学会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名称地点强学会北京上海强学会上海南学会长沙农学会广州兴儒会瑞安励学斋西安蜀学会成都1895年康有为等人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②创办报刊《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影响: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严复,系统地向中国介绍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翻译了《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在思想界产生重要影响。第二章节百日维新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国军舰突然驶进往日平静的胶州湾,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舰上官兵顺利登陆,强占胶州湾。此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康有为上书呼吁变法救国“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康有为光绪帝,即爱新罗·载湉,清朝第11位皇帝。四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帝17岁时开始亲政。但慈禧太后通过训政的方式对亲政后的光绪帝加以控制,继续操纵着清朝大权。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3)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2.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国是:国家大计)领域变法内容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打击旧官僚,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引发旧官僚不满)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利于传播新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利于增强军事实力3.主要内容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唯一留下的成功,后改为北京大学。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变法触及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的利益,加之慈禧怀疑光绪有争夺权力的倾向,态度由默许转为不满。9月18日,荣禄调集军队进京。谭嗣同同日去夜访袁世凯,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助己方,袁世凯当面答应其要求,但两日后,袁世凯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4.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6月11日至9月21日,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直接原因)(2)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未发动群众。(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2.戊戌变法失败的启示(1)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变法要依靠人民群众,得到群众支持。(3)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总结补充: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之下学习西方技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失败;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究竟何去何从?1.[云南中考]《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2.[福建中考改编]1896——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共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B.洋务运动兴起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农民革命应运而生BA3.[泰州中考改编]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太平天国运动4.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其主要依据是()A.光绪帝是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业合鼓B.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C.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D.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囚禁BC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