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自主性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自主性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自主性作业
一、选择题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1936年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D.1937年日本侵占南京沦陷
2.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发生在北京的爱国运动
B.青年学生都积极参与
C.斗争对象都涉及日本
D.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
(?http:?/??/?www.21cnjy.com?)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含义是指(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抗日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下列最能反映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C.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6.“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为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共产党人作出
的努力有


①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②领导一二?九运动
③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发表《论持久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淞沪会战中,国民党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8.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粉碎日军“囚笼政策”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9.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土地革命战争
D.抗日战争
11.小亮同学根据某个学习主题搜集到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等英烈的事迹,这三个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

A.新革命道路的探索
B.中华民族的抗争
C.近代中国的屈辱
D.国共关系的演变
12.1938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社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二、非选择题:
13.总有一些日子让我们刻骨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⑴这些日子留下了伤痛的回忆。列举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图1、图2纪念日设立的缘由。
材料二: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了民族,我们愿意暂时丢开书本,尽力之所及,为国家民族做一点实际工作……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
⑵那一天,烽火燎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青年学生是如何承担时代使命的?
材料三:(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的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⑶那一天,抗战胜利。请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1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有了怎样的新认识?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影响?
材料二:下列是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谈话内容,摘抄如下:
⑵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分别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表以上声明的?从中反映出其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之不在,民于何有,民之泯灭,党将焉传。……谓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举内战之全军,立即开赴晋绥,抗御日寇,化黑暗为光明,变不祥为大庆。
——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1936年
(2)请你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分析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5:ADDBB
6-10:CBCDD
11-12:BB
二、非选择题
13.⑴图1: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侵华战争,不久,侵占了东北三省。图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或日军制造南蛮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⑵1935年12月9日,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⑶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状况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和民族解放战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决定了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所以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14.(1)新认识:五四运动促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继续奋斗,他们意识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只有到他们中间去,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寻找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
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国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了东北三省。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预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国内:面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具体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为全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抗战胜利的信心。。抗日战争期间,无论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国人取得抗战胜利点燃希望。
“……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讲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