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进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车上书▼戊戌六君子第6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2.利用历史图片,分析史料,归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2.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新授课时】1课时【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参加科举考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下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力,变法成天下之治”。历史事件:公车上书(1895)意义: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课堂笔记)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博通经史,1879年,游历香港,接触西方文化。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自幼有“神童”美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亲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无一不见其身影。后结识康有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新鲜,投其门下,拜康有为为师。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名称地点强学会北京上海强学会上海南学会长沙农学会广州兴儒会瑞安励学斋西安蜀学会成都强学会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的形成。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强学会旧址组织学会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创办报刊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天津的《国闻报》——(严复)《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均发表于此报。《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兴办学堂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讲述中国数千年来学术之渊源,历代得失,涉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谭嗣同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著有《仁学》,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思考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南学会时务报强学会兴儒会农学会蜀学堂励学斋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不甘做亡国之君!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间开始标志主要内容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军事强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这些内容伤害了哪些人的利益?戊戌变法的结果是什么?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结局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结合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矢志报国、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探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科学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变革的创新精神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依靠无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力量太弱小(课堂笔记)【材料一】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材料二】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材料三】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复兴之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它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观念,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戊戌六君子”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一定推动作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你是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课堂知识构建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课堂训练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著名学者金冲及说: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而戊戌变法高潮的出现,又是列强公然在华争夺并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这段话意在说明维新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光绪皇帝的支持C.康梁等人的大力宣传D.民族危机的加剧CD3.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的压力,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日本的长处,审视中国的内部问题。他们的意图是()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学习西方抵御侵略C.仿效日本变法强图D.维新变法推翻清朝4.下列事件与结果的搭配,正确的是()课堂训练选项事件结果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B.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得到上层统治者的大力支持C.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拉开变法维新的序幕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CD课堂训练5.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②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③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④戊戌变法主张仿效日本和西方的成熟模式,改革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光绪帝颁布的变法诏令不包括()A.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D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惨败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昭示了无可辩驳的事实:单靠中国固有的文化制度,根本无法实现长治久安;要想实现国家转型,必须要依靠自由、民主、法治等全人类的大传统,摒弃那些已被证伪的精神糟粕,必须通过立宪,解决权力的合法性并制约权力。(1)根据材料一,材料所指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所指事件是如何“解决权力的合法性并制约权力”的?(4分)课堂训练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2分)课堂训练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维新人才。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从评价历史事件地位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是否实现了超越?请做解释。(6分)课堂训练领导力量方面: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方面:从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方面: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实现了超越,开启了中国思想和政治近代化进程。(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