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长的分裂时期,政权最多、线索头绪复杂。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叙述这段时期政权分合演变、经济发展、民族交融的情况。教材分为三个子目进行叙述:首先讲授三国和西晋。西晋灭亡之后是全国长时间的分裂时期,基本格局是南北对峙。课文先讲述南方,然后讲述北方。南方东晋以及南朝的主要线索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士族专权的兴衰;北方的十六国以及北朝则解决了民族矛盾、走向民族交融,为隋唐盛世一统江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相关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更为强烈,理性思维逐渐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通过各种史料并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三、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和教材内容,在概括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时期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特征;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严重的特点;在概括南方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重要影响;探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第三子目“十六国与北朝”牵涉民族、政权较多,相对来说是本课的难点。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以阴阳师导入,过渡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新课】新课讲授一、一世乱象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将大任务层层分解,达到时空观念的落实。任务:将下列地图排序学生:依据三个分任务,将地图按时间顺序排序。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总任务任务四二、两重因素小组合作探究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威胁皇权在东汉的独尊地位以及中央集权。豪强地主实力的在魏晋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士族专权局面,与皇权相互扶持又有所斗争。最后随着低级士族兴起,皇权重振。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因为种种原因内迁中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西晋的统治。随着民族的迁入,社会上出现了民族交融和民族矛盾两种趋势,但是民族交融是主旋律。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三、三重遗产1、文化整合2、民族凝聚区域开发展示本节课结构与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任务认识政权更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政权更迭示意图的填写,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与时空更替意识。在填写示意图基础上,分析每个政权的空间,一是否统一过北方为线索,理清楚每个政权的空间,为地图排序打下基础。任务导向,完成最终任务,一地图排序,完成时空观念的排序。结合三个学习任务,在阅读材料基础之上,概括魏晋时代的时代特征。出示材料,学生概括归纳魏晋南北朝发展的主要线索。利用前置作业的资料卡,分小组完成三个任务,锻炼学生概括材料、表达成文的能力出示资料卡,学生结合前置作业,两人一组讨论,概括材料大意。锻炼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概括材料大意基础之上,结合学者的观点,将材料分为两组。然后分别用多种形式描述问题的来龙去脉。锻炼学生相关能力和核心素养。通过材料和古诗词,让学生意识到魏晋时期文化整合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多民族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文字材料的能力,认识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